需要你 但不想靠近你
若問居民們自家房屋、腳下道路是用什么造的,多數人會不假思索回答:砂石水泥鋼筋。
若問居民們是否同意在自家附近建一個砂石廠,多數人也會不假思索回答:滾一邊去!
“鄰避效應”在砂石行業就是如此直白與無奈。
鄰避效應意為“不要建在我家后院”,是“以鄰為壑”典故的現代變體,由于當地群眾不甘承受“以我為壑”的污染成本,在砂石行業內就變成了對項目的干擾運營,在砂石企業各項手續齊全、檢測指標合格的情況下力圖將其“趕走”。
村民堵路
砂石行業“鄰避效應”最近的一個案例是在4月2日濟南市政府《作風監督面對面》直播上,高新區巨野河辦事處山圈西杜村村民反映她家的櫻桃園緊臨著一家機制砂廠,她認為石粉污染造成了櫻桃減產,希望對方補償。
濟南市生態環境局局長侯翠榮則直言,從2018年10月份到現在,同樣的問題已經舉報過十多次了,監測結果是都能達到現行的標準。
該機制砂廠2012年的時候取得了環評手續,2017年排放標更加嚴格,濟南市高新分局責成該機制砂廠進行了停產整治提升,經過部門聯合驗收后恢復生產。
侯局長表示,最開始有舉報說該企業夜間生產,濟南生態環境局進行了三次夜間的突擊檢查,沒有發現夜間生產行為,為了確保準確,生態環境局還調取了其夜間用電量,用電量的記錄也證實了確實沒有夜間生產。
另外,從去年11月份到現在,濟南生態環境局對該機制砂廠還進行了三次粉塵和噪聲監測,最近一次是3月25日,監測結果是都能達到現行的標準。對于這個矛盾,侯局長表示很理解這位大姐的訴求:要么取締,要么賠償。
濟南生態環境局也居中進行了調解,但結果不是很理想,主要是賠償的數額上面有比較大的差距。該村民打算找農科院給櫻桃園做一個鑒定,如果鑒定結果確認石粉會影響櫻桃產量,她還會繼續推進賠償事宜。
侯局長透露,2018年濟南生態環境局一共收到了2.7萬件的舉報、投訴,其中有相當部分是企業排放達標,但是居民認為企業影響了自己,終極訴求是讓企業搬走。但在依法行政的角度是不能讓企業說停產就停產,說搬遷就搬遷的。
鄰避效應屢見不鮮
隨著眾多砂石企業完成轉型升級,大量合規砂石企業將不可避免地受到“鄰避效應”困擾,甚至會有不法者利用這一心理“發動”村民擾亂生產,進行不正當競爭。
“鄰避效應”植根于人類趨利避害的天性,只高喊“社會發展離不開砂石”是蒼白的。我們需要樹立砂石行業的全新形象、改變傳統認知,在確保環保合規的情況下才能在一定程度上減輕甚至在部分地區消除其影響,這可能一項值得包括砂石骨料網在內的行業同仁久久為功的事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