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網:2019年6月,儋州市委、市政府創新地推出“政府引導,集體主導,市場運作,群眾監督,收益共享”村企合作開采河砂新模式。
保護綠水青山就是守護村民的“金飯碗”,讓村民長久享有穩定收益,奔小康有產業保障。從去年9月至今年上半年,儋州合法開采河砂29.21萬立方米,統一銷售河砂27.81萬立方米,收入5373.59萬元,上繳稅收 751萬元,發放收益分紅及生態補償費1096萬元。
圖文無關
整治亂采河砂 保護生態環境
海頭鎮海島村村委會楓根村位于珠碧江下游地區,珠碧江從村邊穿過,優質河砂河床寬達400多米,河床大面積裸露,采砂成本低,成為非法采砂重災區之一。
近兩年來,儋州市委、市政府嚴厲打擊非法采砂。2019年9月成立儋州市公安局生態警察支隊,聯合市有關執法部門,以“零容忍”的高壓態勢,全面打擊各種違法采砂、洗砂犯罪活動,揪出背后“保護傘”。今年以來,共偵破刑事案件10宗,打掉犯罪團伙1個,抓獲11名犯罪嫌疑人。
堵疏結合,儋州市委、市政府建立整治非法采砂長效機制。“推行‘政府引導、集體主導、市場運作、群眾監督、收益共享’村企合作開采河砂新模式,按照‘統一監管,統一運輸,統一堆放,統一經營’原則,開采和銷售河砂。”儋州市鄉村振興投資開發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吳云說,在全市范圍內規劃一批合法采砂點,定點開采,以保護生態為前提,以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為目標,嚴格控制開采總量,做到河砂保護性開發。海頭鎮海島村村委會3個自然村為試點村莊。
村企合作開采 統一經營河砂
確定采砂點后,儋州市首先讓采砂點所在村的村民獲益。市政府掛牌出讓采砂權,由采砂點所在村組建農民專業合作社競買、開采河砂。2019年5月,市政府掛牌出讓海頭鎮海島村、楓根村、面前地村等自然村河段采砂權。3個自然村分別組建農民專業合作社,競買河砂開采權。
實際運營時,競買采砂權每立方米需11元,還要購置采砂船、采砂設備,建河砂堆場等,合作社面臨無法解決的巨額資金投入難題。儋州鄉投礦產資源開發有限公司負責人韓清光說:“目前儋州3個采砂點,以及河砂堆場,投資近1000萬元。”
圖文無關
為此,解決資金投入難題的村企合作開采河砂新模式應運而生。儋州市政府指定市屬國資企業、市鄉村振興投資開發有限公司,與采砂點所在村農民專業合作社聯合開采和統一經營河砂。吳云說:“我們公司成立礦產資源開發子公司,墊付競買采砂權、建設河砂堆場等資金。河砂銷售總收入扣除總成本后的全部利潤,歸采砂點所在村農民專業合作社、村委會集體共享。”
村企合作開采河砂新模式,保護河砂資源可持續開采。儋州鄉投礦產資源開發有限公司受3家村合作社委托,嚴格按照時間節點開采河砂。監理方和采砂點所在村的集體監督小組嚴格監督開采河砂范圍和深度,不越界開采,避免超采超挖導致河床水土流失。開采河砂結束后,平整河床,河岸復綠,保護河流生態環境。7月 12日,記者在珠碧江楓根村段采砂點看到,3艘采砂船在指定河床采砂完之后,推土機馬上平整已結束采砂的河床。
村企合作開采河砂新模式,減少運輸河砂對沿路村莊生態環境的損壞、對群眾生活的影響,河砂內部轉運做到“安全管控,統一運輸”。韓清光說,河砂內部轉運車輛嚴禁超載超速,按規定時間和路線運輸河砂。
村企合作開采河砂新模式,規范市場經營,穩定河砂市場價格。7月12日實時的河砂價格,達到每立方米186元,相對于整治前,河砂價格降低很多。
守護青山綠水 坐擁金山銀山
楓根村是儋州市現有3個采砂點中規模最大的一個,從2019年9月至2020年5月,累計開采、銷售河砂15.53萬立方米,收入3020.29萬元,上繳稅收423萬元,發放收益分紅及生態補償費699萬元,其中收益分紅466萬元,由村合作社自主分配,村民人均分紅4025元。全體村民都是村合作社成員,實現了全村210戶1000多人,河砂分紅人人都有份。
村企合作開采河砂新模式,通過“河砂利益共享”,引導村集體和村民積極參與可持續性開采河砂,保護河流生態環境。“不僅增強村民合法采砂的法律意識,還提高村民自覺參與打擊非法采砂的主動性,村民自覺成為河流生態環境保護人員,群策群力,防止盜采、亂采河砂,有效保護河砂資源。”吳云說,目前分紅的只是一部分利潤,結算后,所有利潤歸村集體。注重培養村集體開采、經營河砂的能力,為村集體獨自開采河砂打好基礎。引導村集體用好生態環境補償資金、收益分紅,用一部分資金發展效益高的產業項目,培育和壯大村集體經濟,防止分光吃光,為當地村莊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村民奔小康提供產業保障。
村企合作開采河砂新模式,增加就業崗位,使村民在家門口就業。開采、經營河砂給當地村民提供約120個就業崗位,月工資為2000元至5000元不等,增加村民穩定工資性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