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海南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發布《海南省預拌混凝土應用技術標準》,針對海南省獨特的區位以及材料條件,在第四部分原材料章節中對該省混凝土骨料的使用進行了詳細地分析與規定。《技術標準》表示,
海南本地機制砂技術不成熟
目前,全國各地正在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嚴禁非法開采天然砂、石資源,導致這些資源供應最下降且價格飛漲。因此, 根據工程需要, 在不影響混凝土性能的條件下,可以使用機制砂和再生骨料替代部分天然河砂、碎石或卵石。考慮到目前海南機制砂、再生骨料生產水平尚不成熟,使用時宜與天然砂、石混合使用。
機制砂配制高性能混凝土在內地已經較為成熟, 但目前海南的機制砂生產工藝不成熟,機制砂質量波動大;且海南的礦山巖性多為火成巖,成分波動大,目前亦未進行相應巖性機制砂對混凝土性能影響的專項研究, 且機制砂和再生骨料的棱角多,不利于配制超高程泵送混凝上和自密實混凝土,所以在使用機制砂配制高性能混凝土時,宜提前進行生產廠工藝考察, 混凝土生產前進行充足的機制砂儲存, 確保機制砂的質量合格。
海南地貌特殊 粗細骨料均應控制氯離子含量
海南是四面被海洋環繞的島嶼,海洋大氣環境對當地混凝土原材料特別是細骨料的氯離子含量有較大影響。粗骨料目前沒有相應的氯離子檢測方法和技術標準,但仍需考慮氯離子影響,當粗骨料生產過程中有用到入海口的水源等有可能造成氯離子污染,可使用控制混凝土總的氯離子含量進行控制,或者參照細骨料氯離子檢測方法進行檢測。
海南四面環海,氯離子監控工作必須更加嚴格,在限制河砂開采的情況下,目前砂的來源較不可控,因此將砂的氯離子含量列為必檢項目。同時,考慮到抽樣檢驗方案的漏判風險將氯離子的控制限值進一步加強。
細骨料的級配、含泥量對混凝土的工作性等影響顯著, 長期的實踐表明,使用級配II區(細度模數在2.4--2.8) 的天然河砂更能保證高性能混凝土的工作性,且這樣的天然河砂資源在海南還有相當儲量,因此作出限制級配和含泥量、泥塊含量的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