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正式開始的中央環保督察,引發砂石產業革新:全行業走向綠色發展階段,環保不合格的中小砂石企業全部出局,砂石行業向大型化、綠色化、現代化方向發展。政策調控、生態環保引發的砂石骨料市場供需失衡、砂石骨料價格大幅攀升,雄厚的利潤和廣闊的發展前景聚焦資本的目光:大型國企、央企、城投、交投、大建材、乃至外行業資本進入,砂石行業向現代化發展邁出一大步。
歷經幾年快速變革和發展,在砂石骨料市場變化趨緩之際,以大水泥集團為首的觀望或淺層參與者,紛紛下重籌碼,希望在十四五期間深度布局砂石骨料板塊。
砂石骨料市場競爭越發白熱化,傳統的砂石黃金區域爭奪尤為明顯:2020年12月,華新億噸生態修復項目正式開工;2021年4月底,中電建拿下湖北黃岡巨型礦山;5月7日,海螺董秘肯定,十四五期間,海螺將全力發展骨料產業,建設大型骨料項目;中國建材2020年報指出,旗下中聯水泥、南方水泥、西南水泥、祁連山水泥等都加速布局骨料板塊……長三角砂石市場群雄逐鹿,充滿變數。
珠三角區域,華潤正式吹響砂石布局的沖鋒號——“十四五”期間,華潤水泥目標骨料產能超過1億噸。骨料產業將參考水泥發展思路,沿江沿海做大規模,內陸地區控制規模。
與此同時,砂石來源出讓方式越發多元化,從傳統的礦山資源,到國土空間規劃和生態修復治理,乃至于出讓政策、競拍參與條件限制等改變,都將在很大程度上改變參與者的身份。國營平臺、國民合作等方式也越發普遍。
另外,盡管十四五期間,國家對基礎設施投入的力度不減,砂石骨料市場需求穩定,但不少業內人士對目前的砂石骨料價格高位運行的可持續性充滿擔憂。而對西南、西北、東北以及大部分內陸地區而言,砂石產業規范治理仍任重道遠。
隨著行業內部分化愈加明顯,市場集中度逐漸上升,強者愈強格局也將顯現。究竟未來砂石行業市場競爭格局及份額會發生哪些變化?我們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