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精品99久久99久久久,国产午夜精品理论片,亚洲小说乱欧美另类,在线精品国精品国产不卡

生態示范浙江先行 探索綠色礦業發展的湖州經驗

來源:砂石觀察
時間:2021-06-16
“浙江經驗,湖州模式”是目前礦產資源開發利用與生態環境和諧的最佳示范:從最早的摸索發展,到湖州模式向全國大范圍的輸出,不少區域礦業人深受湖州模式的影響。

在湖州 看見美麗中國

2020 年是“在湖州看見美麗中國”城市品牌打造的元年,也是兩山理念提出的十五周年。

湖州,是兩山理念的發源地!礦業人對湖州有著特殊的情懷。這里是礦業人追求經濟與環境效益雙贏的起點,也是國內礦業和生態治理模式的最高水平!

在礦業歷史開發中,留下了千瘡百孔的傷疤,環境污染、生態破壞,是大眾對采礦行業最直接的印象。而為了經濟效益、犧牲環境成為民眾追逐的抉擇時,美麗的生態環境就隨之而去。

4.jpg

“浙江經驗,湖州模式”是目前礦產資源開發利用與生態環境和諧的最佳示范:從最早的摸索發展,到湖州模式向全國大范圍的輸出,不少區域礦業人深受湖州模式的影響。

在湖州,我們能看見美麗鄉村,看見經過改造脫胎換骨的全新景色:廢棄礦山治理變身市民公園的仁皇山公園、變身旅游度假區的龍之夢樂園,也可以看到變身鋼琴小鎮、礦地村莊的德清縣洛舍鎮東衡礦區;可以看到變身千畝茶山湖州吳興埭溪東紅廢棄礦山,還可以看到變身生態駕校的開發區堂子山廢棄礦山……

在湖州,我們能真真正正看到美麗中國!

今年是“十四五”開局之年,也是浙江爭創社會主義現代化先行省啟動實施之年。浙江省自然資源系統將以堅定的決心和勇氣踏上國土空間治理現代化新征程,以優異的成績迎接建黨100周年。

據浙江日報報道,“十三五”期間,浙江省自然資源部門在重點領域改革持續深化:積極推進礦產資源管理改革,出臺實施“凈礦”出讓、“工程采礦”等6方面11項改革舉措。自然資源資產產權制度更加完善,云和縣出讓全國首宗附帶生態增值的土地。在全國率先實行“標準地”“標準海”制度,率先建立耕地保護補償機制,首創“地質文化村”品牌……

在推進礦產資源管理改革方面,浙江始終走在前列!

浙江:

邁上國土空間治理現代化新征程

據了解,十三五期間,浙江整治修復了1203個廢棄礦山、1109個廢棄礦井,國土綠化美化促進全省森林覆蓋率達到61.15%,生態治理成效顯著。

今年1月,根據自然資源部《關于開展全域土地綜合整治試點工作的通知》要求,浙江省申報42個全域土地綜合整治工程項目,已獲自然資源部批準,試點數量位居全國之首。

浙江省主管部門領導并不止步于目前已取得的成績,2021年5月,浙江省發展改革委、省自然資源廳聯合印發了《浙江省自然資源發展“十四五”規劃》,邁上國土空間治理現代化新征程。

據介紹,《規劃》內容緊扣推進省域國土空間治理現代化、打造整體智治自然資源這一主線,聚焦“兩統一”職責,按照系統性、整體性、重構性三大要求,圍繞要素保障從數量擴張型轉向質量效益型、資源利用從總量管控型轉向結構優化型、治理體系從多頭分散型轉向統一高效型、治理方式從模糊經驗型轉向精準智控型等四大轉變,加快構建國土空間規劃體系、要素安全供給體系、資源保護與生態修復體系、共治共享體系、基礎支撐體系等五大體系,實現國土空間優化、要素保障有力、資源節約集約、保護修復有效、權益維護充分、治理能力提升等六大目標,奮力交出自然資源工作高分報表。

《規劃》圍繞總體要求,謀劃了5個行動計劃和6個重大項目建設,具體包含:重大建設項目用地保障服務行動計劃、自然資源節約集約利用工程建設、礦業綠色發展質量再提升行動計劃、國土空間生態修復工程建設、自然資源“天巡”執法行動計劃、自然資源“一碼一平臺”重大示范項目建設、省域空間治理數字化平臺建設。

浙江十四五規劃:

首要任務是加強優勢礦產資源保障

浙江省堅持礦產資源開發與生態環境保護的有機統一,并率先進行了一系列改革嘗試:在全國率先出臺生態保護補償制度,提出開展綠色礦山創建活動,實施礦產資源規劃管理。浙江省自然資源廳二級巡視員邱建平直言:十三五期間,浙江省建筑用石料采礦權數量從585個減少到364個,80%礦山寄居在開采區內,基本形成了六大砂石開發基地。大中型礦山比例提高到65%左右,建筑用石料平均年采礦量提升到101.3萬噸。截至去年11月,全省已建成綠色礦山296家,54家礦山納入全國綠色礦山名錄庫;湖州市已完成國家級綠色礦業發展示范區建設,待部驗收掛牌。全省有26家礦山企業獲國家礦產資源節約與綜合利用示范工程,5項節約與綜合利用技術推薦進入國家名錄。

5.jpg

浙江省自然資源廳二級巡視員邱建平

邱巡直言,十三五期間,浙江省礦產資源開發布局、結構規模、開采方式明顯優化,建筑用石料采礦權數量下降到364個,80%以上礦山聚集在開采區內。大中型礦山比例提高到65%以上,建筑用石料單礦年開采量提高到 101.3 萬噸。十四五仍將是浙江省基礎設施建設投入的高峰期,對砂石等礦產資源的需求仍處于高位,持續增長,加強優勢礦產資源保障,仍是十四五規劃的首要任務。

“從浙江省固定資產投資增速來看,‘十四五’是以新基建投入為主的大投入時期,初步統計砂石骨料需求僅從商品混凝土中推算的用量就將超過6億噸。隨著大部分已設采礦權陸續到期,剩余采礦權設計產能遠遠小于市場需求,如果停止投放采礦權,預計未來5年將出現近8億噸的供應缺口,規劃期未供應缺口將達到2-3億噸。”邱巡表示。

十四五礦產資源規劃必須要強化國土空間規劃、三線一單的宏觀指導和約束作用;優化礦產勘查開發空間布局,合理劃分各類規劃區和勘查開采規劃區塊。

看湖州:

全國綠色礦業發展示范區 浙江省唯一

湖州,是兩山理念的發源地,也是綠色礦山建設的先行者和堅定的實踐者。湖州礦業治理模式也是國內主流媒體津津樂道的主題。

在長達20年的綠色礦業發展探索實踐中,湖州堅定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率先編制實施礦產資源規劃、全力推進礦山企業綜合整治、全面實行礦產資源有償使用、綠色礦山建設、廢棄礦山生態修復和礦地源綜合利用,成功地實現了礦業轉型、轉業,為全國礦產資源保護和開發利用提供可復制、可移植、可推廣的湖州模式。

2016年,湖州被列為全國綠色礦業發展示范區建設試點,寫入《全國礦產資源規劃(2016-2020)》。湖州市以該試點建設為契機,堅持綠色發展引領,提出“從嚴從緊,依法規范”管理的基調和“生態優先,總量控制,自用為主”管理的目標,組織實施綠色礦業發展示范區“157”建設規劃,全面開展礦山綜合整治,全域建設綠色礦山,全面治理廢棄礦山,深化礦地綜合利用,因地制宜走出一條湖州特色的“環保建礦、科技強礦、生態美礦”綠色礦業發展之路,為全國綠色礦業發展提供了“湖州經驗”。

6.jpg

2020年12月,自然資源部共確定50家綠色礦業發展示范區,湖州名列其中,成功摘得全國礦產資源管理領域“金字招牌”,是浙江省唯一入選的地市。

日前,中國百強城市全面發展戰略研討會在北京舉行,會上華頓經濟研究院正式對外發布“2021年中國百強城市排行榜”,湖州榜上有名,較2020年前進了三位。湖州綠色發展模式,走出了一條綠色發展與經濟效益雙贏的新出路。這座曾經以礦業為產業支柱的城市用實踐證明了經濟發展與礦業開發可以和諧共生、互利共贏。

礦產資源開發轉型:

湖州礦業治理經驗

湖州緊靠太湖南端,河網密布,水路和陸路交通運輸便利。湖州東部為平原,西部為山區,礦產資源主要是建筑石料和石灰巖,是長江三角洲重要的建材基地。坊間曾流傳“上海一幢樓,湖州一座山”,既表明了湖州在支撐一線城市大規模發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也道盡了湖州的綠水青山在追逐GDP經濟發展模式下遭受到礦產資源掠奪性開采所付出慘重代價的惋惜。

7.jpg

上世紀末,湖州在原國土資源部、自然資源部和原浙江省國土資源廳、省自然資源廳的大力支持下,啟動了礦產資源管理制度改革,拉開了波及全省、全國的礦山自然生態環境治理序幕,在接下來的逐步深化和逐步規范的自然生態環境建設中,湖州始終處于全國的試驗、示范和領軍地位。

2005年10月,湖州在全國率先提出建設綠色礦山,以原國土資源部工礦廢棄地復墾利用試點、全國綠色礦業示范區建設為契機和抓手,先后實施“千礦整治、百礦示范”、“四邊三化”和“三年攻堅清零”專項行動,系統開展露天礦山生態修復。共治理廢棄礦山382個,治理復綠2.5萬余畝,復墾耕地3.1萬畝,開發建設用地4萬余畝,礦產資源和土地資源得到了高效充分利用,實現了生態、土地、安全的目標。

在全面開展礦山企業綜合整治中,湖州市嚴格分區管理,以“減點、控量、生態、集聚”調整礦山布局,實現點少、量減、礦山布局優化,礦山“多、小、散、亂、污”問題得到了根本整治,礦產資源開發秩序實現了根本好轉。

同時,湖州市全面治理廢棄礦山,組織實施礦山復綠三年攻堅清零專項行動,提前完成“兩路兩側”重點區域廢棄礦山清零攻堅任務,新增礦山治理恢復面積(綠色發展指數)連續三年居浙江省第一,實現了生態、土地、安全的目標。

此外,湖州市深入實施礦產資源集中開采區、礦地綜合開發利用和礦地利用采礦權試點工作,探索礦地綜合開發利用新模式,7個浙江省礦地綜合利用采礦權試點項目已產生可利用礦地面積近萬畝,礦產資源和土地資源得到了高效充分利用,建成南太湖產業集聚區長興分區和德清縣洛舍鎮砂村2個萬畝礦地平臺,緩解建設用地瓶頸。

據《2019 年湖州市礦產資源開發利用統計年報》數據顯示,全市礦山企業47家,全部達到國家綠色礦山建設規范標準,列入國家綠色礦山名錄庫24家。其中,大型礦山42個,中型礦山4個,實現礦業總產值637190萬元,稅金77729萬元。

8.jpg

據了解,湖州建立多渠道廢棄礦山治理資金投入機制,通過原礦山業主復綠備用金(基金)、提取采礦權出讓收益分成、提取廢礦復墾土地出讓(指標)收益分成、吸收社會資金、采取PPT模式、利用廢棄礦山治理尾礦收益等途徑,籌措足夠的廢棄礦山生態修復資金,有效保障了廢棄礦山生態修復工作。

同時,嚴格規范生態修復項目招投標,健全完善工程施工養護管理制度,嚴格落實專家和相關部門參加的治理工程驗收機制,把好項目方案設計、施工實施、過程監管和完工驗收關口,確保生態環境恢復、安全隱患消除、礦地綜合利用。

湖州20年的礦山綜合整治,實現了礦山開采秩序的根本好轉,成為全國礦產資源管理的典范。

部分國內主流媒體深度報道湖州經驗:

2015年3月,新華每日電訊、人民日報在頭版位置刊發了《十年接力繪美麗浙江生態紅利惠千萬群眾——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與礦山治理工作的淵源》;

2017年6月,《光明日報》《光明網》《光明圖刊》《光明視頻》等報道《浙江湖州:十年治礦滿山綠產業再造獲新生》;

2018年6月,解放日報以《湖州:后礦山時代正收生態紅利》為題報道湖州廢棄礦山治理的成就;

同年8月,《經濟日報》頭版頭條以《浙江德清:以“兩山”理念治理礦山》為題報道湖州市以“兩山”理念指導礦山治理和礦山生態修復;

2018年10月,央視第三集《炮聲停了以后》,全面講述了湖州市如何因地制宜做好礦山生態修復工作;

2019年2月,中國自然資源報《拓展高質量發展空間——浙江省湖州市廢棄礦地修復治理紀實》,整版介紹了湖州礦山生態修復和礦地利用情況。

 

2021年6月24-26日,砂石骨料網將攜手湖州市礦業協會在浙江湖州召開“南太湖論壇-首屆中國礦業(砂石)綠色發展高峰論壇”。屆時,將有業內專家與參會人員分享相關經驗,從機制砂石政策、生產、環保、案例等方面入手進行深入探討,以推動機制砂石產業綠色發展。另外,也將邀請浙江省自然資源廳領導深入講解浙江省自然資源規劃相關內容和發展思路。歡迎各位行業同仁踴躍參加。

同時,由湖州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一級調研員龔西征主編、人民出版社出版的《綠色礦業的探索與創新(1999-2019年)》,也將在南太湖論壇上正式發布,詳細介紹了湖州礦業治理和發展的經驗(詳情請關注“砂石骨料網”公眾號)。

報名方式:

關注“砂石骨料網”微信公眾號,點擊菜單欄“會議報名”,或掃描以下二維碼進入小程序報名;

小程序.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