礦產資源是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物質基礎,支撐著人類社會不斷進步。中國能夠在短短幾十年間迅速騰飛,離不開對各類礦產資源的開發利用,但在大規模開采以促進經濟向前的同時,卻也留下了生態環境方面的隱患。礦山開采過程中造成的環境破壞與污染令人感到觸目驚心,而且還會產生大量無法利用的礦業廢棄地。為了實現對被破壞的生態環境的恢復,以及對土地資源的可持續利用,“廢棄礦山生態修復”開始進入人們的視線。
2017年,黨的十九大提出“構建政府為主導、企業為主體、社會組織和公眾共同參與的環境治理體系”;2019年,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于統籌推進自然資源資產產權制度改革的指導意見》,表示“按照誰修復、誰受益原則,通過賦予一定期限的自然資源資產使用權等產權安排,激勵社會投資主體從事生態保護修復”;同年,《關于探索利用市場化方式推進礦山生態修復的意見》正式出臺,激勵社會資本投入。
礦業如何實現與環境和諧統一?遺留下的廢棄礦山可利用資源有限,修復之后能給當地留下什么?對于這些問題,成立于2011年的泗水惠豐農業開發工程有限公司早就有所思考,并在全國率先探索出非財政投資礦山生態修復循環經濟利用的新模式。
惠豐農業公司遠景
惠豐農業秉承“用循環經濟促進廢礦修復 實現綠色持續高質量發展”的廢棄礦山修復模式核心理念,經過十多年的發展,實現對廢棄礦山綜合治理、修復生態環境的同時帶動周邊農民共同致富。2019年,其實施的山東省泗水縣礦山修復項目還被生態環境部推薦并成功入選了“全球110個減貧原創案例最佳案例”。
泗水惠豐農業開發工程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孔祥磊表示,惠豐農業將礦山修復、固廢利用、現代農業、產業扶貧以及文化旅游相結合,通過固廢資源綜合利用產生的經濟效益,支撐整個生態修復及生態農業的持續發展,直至生態農業和觀光產業培塑成熟,具備自我盈利能力,既實現了非財政投資又實現了三產融合,開創“以工補農、以農促旅、三產融合、協調發展”的礦山修復新模式。
孔副總直言,惠豐農業董事長孫澤嶺提出了對礦山固廢“吃干榨凈、百分百利用”的循環經濟創新理念,并投入巨資進行技術研發,在礦山固廢利用技術層面走在了全國礦山固廢綜合利用的前列,使礦山固廢實現了低成本環保達標以及較高的資源綜合利用率,產業化水平屬國內先進水平。惠豐公司以原遭到破壞的廢礦資源為原材料,巖質為輝長巖,經過多道生產工序后產出的骨料粒型圓潤、級配合理,各項檢測指標均優于玄武巖,是替代建筑用玄武巖的理想材料。其所有骨料均定期由國家建筑材料檢測中心檢測,全部達到國家高性能骨料標準。
惠豐農業將原本大量亂堆的廢棄表土、風化砂等填平,形成新的適宜種植的土地。而針對魯西南地表保水性不好、長期缺水的問題,則采用以色列耐特菲姆公司節水灌溉技術,打造生態濕地,雨水收集,緩解地表缺水難題。如今,惠豐農業已累計流轉土地超過8000畝,修復土地2000畝,并且種植20萬株綠植,每年可中和2萬噸碳,實現三產聯動、互為補充、協同發展的全新發展思路。
2021年6月24-26日,由砂石骨料網聯合湖州市礦業協會主辦的南太湖論壇-首屆中國礦業(砂石)綠色發展高峰論壇將在浙江湖州召開。屆時,主辦方將邀請國家有關部委、浙江省、湖州市主管部門領導帶你一起解讀最新礦業政策,深入把脈十四五期間礦業政策變化;邀請大建材、大水泥、大砂石企業一起研討市場格局變化,分享綠色發展經驗,探討2021年砂石行業市場投資風險和競爭格局;邀請主機、環保、智能制造單位分享交流砂石行業新技術、新工藝,助力行業高質量發展。
26日同期舉辦的生態化論壇將邀請泗水惠豐農業開發工程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孔祥磊先生作題為《用循環經濟促進廢礦修復 實現綠色持續高質量發展》的演講,與參會嘉賓們分享獨具特色的惠豐礦山修復新模式。歡迎行業同仁們親臨現場。
孔祥磊,畢業于煙臺大學工商管理專業,現任泗水惠豐農業開發工程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從業至今始終致力于大數據化環境下的企業管理應用與推廣,通過搭建人工智能砂石骨料礦山全業務端數據基礎平臺,實時采集、治理、存儲、查詢、展示、分析數據,并搭載數據智能引擎,高效積累數據資產,賦能業務應用場景,助力企業構建扎實的數據根基,實現數字化經營。
報名方式:
關注“砂石骨料網”微信公眾號,點擊菜單欄“會議報名”,或微信掃描以下二維碼進入小程序報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