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東部砂石行業發展步入“快車道”,行業整頓、凈礦出讓改革等動作頻頻,搭建了砂石企業大型化、智能化新格局;但西南地區砂石發展相對滯緩,歷史遺留問題較多,小散亂的砂石企業仍是主流。當下,隨著生態文明建設不斷推進,中國砂石骨料行業面臨轉型升級和結構調整的重要戰略機遇期,西南砂石企業對建設綠色礦山、提高設備綜合性能以及健康有序發展的需求越來越強烈,迫切希望找尋砂石企業高質量可持續發展路徑。日前,貴州省砂石行業協會黨支部書記、貴州省砂石行業協會的創會會長武聲國先生在接受砂石骨料網記者采訪時直言:“貴州的砂石產業要想做大做強,必須辦大關小,兼并重組,企業需要抱團發展,聚力前行,走戰略化道路;貴州未來的砂石發展必須做產業園區。”
貴州省砂石行業協會黨支部書記、貴州省砂石行業協會的創會會長武聲國
砂石骨料網:受制于區域經濟發展和歷史發展因素限制,我國在砂石骨料礦產資源開發方面差異巨大。您認為目前貴州砂石行業的發展現狀如何?現階段存在哪些問題?
武聲國:目前,貴州省砂石礦數量較多,但產品質量較差、市場價格很低,整體發展現狀不佳。貴州省屬于喀斯特地形,石灰石比較多,其中超過99%的石灰石產品用于建設施工,只有不到1%的石灰石做重鈣粉、脫硫石粉等高附加值產品。《貴州省“十四五”新型建材產業發展規劃(征求意見稿)》(以下簡稱《規劃》)提到,截至2020年底,貴州省約有1892個砂石骨料類礦山,生產規模大于100 萬噸/年的礦山有37個,砂石骨料產量約6.23億噸,產值約180億元,實際礦山比規劃提到的多。砂石礦數量多、產量低、非法加工點猖獗、小亂差現象較為普遍。
目前貴州省砂石料銷售噸價僅在20-25元左右。一方面是因為砂石運輸半徑導致市場受限;另一方面是由于產能過剩、供大于求,除了正規砂石企業之外,臨時性工程加工點批復較多。這些加工點無成本的低價傾銷砂石料造成無序競爭,這也是困擾貴州砂石發展的主要問題。脫貧攻堅期間,貴州開了1000余個臨時料場,用于修路等工程建設,脫貧攻堅結束后,部分政策未及時調整落實,還有較多加工點未停業,項目建成后對外出售多余砂石料,沖擊了整個貴州砂石市場。
砂石骨料網:十四五期間,東部地區開始嘗試砂石料礦產資源開發保護、礦產資源數字化管理、礦業綠色發展等新格局構建工作。作為西南地區具有前瞻性發展思維理念和貴州省砂石行業協會的創會會長,您認為十四五時期西南砂石行業將如何發展?您對貴州砂石行業的發展有什么愿景?
武聲國:《規劃》提到,未來貴州要優化砂石礦山資源配置,加強統籌布局,提升優質機制砂石供應保障能力。大力實施綠色升級與智能化改造,推動砂石礦山、機制砂石生產企業聯合重組。到2025年,力爭建成5-10個超大型機制砂石生產基地,砂石產量及砂石骨料產銷量10億噸。同時推進機制砂石礦山企業智能化改造,將大數據、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等現代信息技術與機制砂石行業深度融合,打造“互聯網+砂石骨料”新業態。
但《規劃》落地需要一個過程,截止目前,貴州每年外運砂石不足1000萬噸,外運的主要路線是從遵義到重慶。在這樣的背景下,十四五期間,“黔石出山”是必須要走的路。貴州砂石發展空間較小,除了現有的礦權,政府還在新設礦權,但貴州基礎設施建設已經基本完善,砂石骨料市場用量相較其他省份要少。綜合目前的市場情況看,把貴州的砂石運到四川,擴大貴州砂石銷量或是未來一個可行方案。
另一方面,政府部門應該加強指導。貴州砂石資源價款低,與東部發達地區價格相差上千倍。砂石是不可再生資源,如何保護環境、平衡市場需要政府主管部門指導、進而改善,協會只能呼吁、協調。結合東部發達地區的發展經驗來看,貴州砂石礦數量控制在800個以內,這樣貴州才能擁有發展空間。希望加快《規劃》落地,大幅度壓減砂石礦山總數。統籌資源稟賦條件、環境承載力、經濟運輸半徑、區域砂石市場供需平衡,以及當地尾礦、建設建筑工程廢棄土石方等綜合利用等因素,重點發展500萬噸級綠色礦山和智能化、綠色化砂石骨料生產線,使得貴州砂石行業走上現代化、集約化、標準化、生態化高質量發展道路。
砂石骨料網:十三五期間,生態文明建設和健康有序發展成為礦業資源開發利用領域的主基調,各級主管部門也在不斷出臺各種政策推進相關進程。作為基礎建設最重要的原材料,砂石骨料市場倍受關注。這次“黃果樹論壇·首屆中國(西南)砂石行業生態文明建設發展峰會”在貴州舉辦,請問您認為這對貴州砂石行業發展有什么意義?舉辦該活動的初衷是什么?
武聲國:貴州省砂石礦山數量過多造成了嚴重的生態破壞。僅畢節市就有400多家砂石場,數量甚至超過某些省份的總量,未來貴州將在遵義、畢節、黔南、黔東南、銅仁等地為重點區域布局建設一批500至1000萬噸的超大型機制砂石生產基地,通過規模化、規范化開采更好地保護當地生態環境。礦山屬于不可再生資源,砂石產品具有不可替代性。無論從資源節約還是生態發展考慮,都希望有關部門能開源節流,干大關小,把握住時機。
“黃果樹論壇·首屆中國(西南)砂石行業生態文明建設發展峰會”在貴州舉辦,我認為是一件非常有意義的事。首先,貴州從來沒有舉辦過這樣大型的砂石行業會議;其次,貴州砂石多,價格低,具有很強的地理優勢(生態恢復比較容易),大量開礦造成了惡性循環,希望通過這次會議討論出貴州砂石產業發展路徑,幫助貴州地區砂石骨料產業構建有序的生態體系。
同時,這次論壇還將關注貴州、云南、四川如何做好砂石協調發展。四川屬于盆地,礦產資源缺乏;而貴州多山,礦產資源豐富,并且離四川瀘州、內江、資陽、自貢等市比較近。因此,貴州可以為四川建設提供砂石保障;而貴州合理開山之后,可以進行城市建設、恢復耕地、開展高效農業等,市場前景廣闊。川貴可以通過這種途徑實現優勢互補。值得關注的是,“黔石出山”的重要窗口在畢節市,明年敘畢鐵路鋪軌完成,一年畢節可以外運500-600萬噸砂石骨料。
砂石骨料網:近日,華潤水泥在貴州省長順縣建設綠色循環建材產業園項目,項目總投資約人民幣40億元,分期建設年產1500萬噸精品骨料、年產100萬方商品混凝土、建筑垃圾再生骨料等新型建材產品項目。請問您認為大企業落戶貴州會助推貴州砂石行業進一步規范發展嗎?是否會對當地民營企業產生沖擊?
武聲國:海螺水泥、西南水泥、華潤水泥等大型水泥企業已經在貴州地區布局,也對貴州的砂石企業敲響了警鐘。但同時,民營企業的存在對大企業也是一個沖擊,企業數量多、砂石價格低,市場較為平淡。另一方面,兩者客戶群體不同:小企業的體量小,滿足群眾自建房用料;大企業體量大,滿足大工程建設。所以總體來說會有一定沖擊,但不是很大。未來政府需要調整理念警惕低資源價款傾銷沖擊市場。
砂石骨料網:貴州省砂石行業協會在傳播綠色現代化發展理念、規范市場秩序、加強同先進地區砂石行業同仁溝通交流等方面做了很多工作,未來,貴州砂石協會將如何服務砂石企業,助推當地砂石行業規范有序發展?
武聲國:貴州省砂石行業情況復雜,協會組建各項工作也面臨很多困難,最初原來只有2-3個市的企業代表參加,隨著協會工作人員的不斷努力和貴州同行們思想覺悟的提高,第二次會議時貴州9個地級市都有代表參會,充分展現了砂石協會在當地的廣泛性、代表性。
砂石企業現在已成為弱勢群體,經常遇到一些無法解決的問題,如擴能、遭遇非法生產、不正當銷售競爭等,當企業不方便出面或無力解決時,協會將積極幫助協調。
在推動貴州砂石規范發展方面,協會會積極和政府主管部門溝通,出臺規定砂石礦準入門檻的文件,規范引導企業良性發展。大型化已是趨勢,兼并重組勢在必行,這樣才能推動貴州砂石產業走向高處。否則,貴州砂石企業沒有利潤和資金投入綠色礦山建設,無法形成良性循環,高質量發展更無從談起。
砂石骨料網:近些年,您見證了砂石行業發生的一系列變化,也和全國各地砂石同行有深入的交流。對于行業的未來發展規劃,您有什么看法?對于行業同仁們,又有哪些意見和建議?
武聲國:這幾年砂石行業變化非常大,工信部也提出推動全國砂石一盤棋建設。從區域產業發展情況來看,市場好的區域都有系統的管理和相對完善的制度。希望貴州省能夠設立一家專門機構,像煤炭局,從安全、采礦到煤炭調度,從上到下一條線管理。
在同行中看到幾個大的問題:第一,貴州的砂石要想做大做強,必須抱團發展,聚力前行,走戰略化道路;第二,貴州未來的砂石發展必須做產業園區。《規劃》也明確指出,鼓勵行業骨干企業發揮引領示范作用,加強產業鏈、供應鏈建設,建立上下游企業協作關系,培育建設一批高水平的新型建材產業集群和特色新型建材產業園區(集聚區)。砂石、混泥土、瀝青混凝土、輕鈣粉、重鈣粉、水泥穩定土等,要把一系列建筑產品以及混凝土的深加工、精品機制砂等結合生態修復,做成產業園。做產業園區,政府和生態都會減輕很多負擔。產業園區解決了建材加工的問題,也有效解決了生態破壞和環境修復的負擔,只有建設產業園區才是適合貴州、乃至全國砂石發展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