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砂石骨料網傳媒中心·王婷婷
從躊躇滿志,到前路迷茫。幾年時間里,砂石行業同仁加速體驗一把行業峰谷過山車。
見證了行業起起伏伏,砂石人有太多的感慨,很多話到嘴邊,卻又不知從何說起。不想老生常談,但是又不得不說,行業變化一直在持續,或緩或急,或高或低,歷經強刺激的砂石人神經承受能力明顯更強。
2021年12月底開始至今,各省紛紛出臺措施刺激基建,重大項目集中開工、提振信心。國常會也吹響基建集結號,積極擴大有效投資。國家安排了高達3.65萬億地方政府專項債、6400億中央預算等助力超前基建。
然而從筆者和各地砂石行業同仁溝通的結果來看,2021年四季度以來持續的旺季不旺局面,以及復雜的形勢,市場悲觀情緒蔓延,信心不振。沒有真正實行/啟動的基礎建設并不能解決目前市場需求寥落、價格持續下行的局面。
作為繼土地拍賣之后的另一個重頭戲,砂石礦產資源出讓成為部分地方政府增加財政稅收的重要部分。受市場影響,現階段礦山資源儲量越來越大、出讓年限越來越長,甚至有40多年的超長礦權,這些舉措雖然短期內可以極大緩解財政壓力,但是對砂石骨料市場卻是不可逆的波動。
2022年,外部形勢越發錯綜復雜,市場變數更多,多重因素疊加,哪怕是微小的改變也可能帶動蝴蝶效應。如何破局成為困擾砂石人難題。
此前有前輩批判中國部分發達區域砂石骨料市場價格過高,遠超發達國家的價格。高昂的砂石骨料價格背后,是建筑成本整體上升。加上近些年來用工成本的不斷上漲,新冠疫情常態化下的自我防護,電費油費上漲等,多因素疊加將進一步推高建筑成本。如何保持合理的價格、穩定建筑成本、實現整體可持續發展是需要砂石行業共同維護的。
現在的業態已經超出了企業主動求變可以實現突破的范疇,更多的是被裹挾前行,前路不明。是倒春寒還是凜冬將至?我們拭目以待。
本文選自新一期《砂石觀察》卷首語。《砂石觀察》是砂石骨料網打造的深度讀物,旨在為砂石行業同仁傳遞更多心聲,解決切實難題。目前,受疫情和快遞影響,新一期《砂石觀察》即將發行,需要雜志的可在線登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