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6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對特困行業實行階段性緩繳養老保險費政策,加大失業保險支持穩崗和培訓力度;部署適時運用貨幣政策工具,更加有效支持實體經濟發展。
會議指出,當前我國經濟運行總體保持在合理區間,但國內外環境復雜性不確定性加劇、有的超出預期。世界經濟復蘇放緩,全球糧食、能源等大宗商品市場大幅波動,國內疫情近期多發,市場主體困難明顯增加,經濟循環暢通遇到一些制約,新的下行壓力進一步加大。
此外,當前一些市場主體受到沖擊,有的甚至停產歇業,必須針對突出困難加大紓困和就業兜底等保障力度。一是對餐飲、零售、旅游、民航、公路水路鐵路運輸等特困行業,在今年二季度實施暫緩繳納養老保險費,并將已實施的階段性緩繳失業和工傷保險費政策范圍,由餐飲、零售、旅游業擴大至上述5個行業,緩解這些行業特別是中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資金壓力。二是延續執行失業保險保障階段性擴圍政策,今年底前繼續向參保失業人員發放失業補助金,向參保失業農民工發放臨時生活補助。三是提高中小微企業失業保險穩崗返還比例,符合條件的地區可從60%提至最高90%;允許地方再拿出4%的失業保險基金結余用于職業技能培訓,并向受疫情影響、暫時無法正常經營的中小微企業發放一次性留工培訓補助。
會議強調要貫徹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抓緊落實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和《政府工作報告》舉措,有的可提前實施;要適時靈活運用再貸款等多種貨幣政策工具,更好發揮總量和結構雙重功能,加大對實體經濟的支持。
一是加大穩健的貨幣政策實施力度,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增加支農支小再貸款,用好普惠小微貸款支持工具,用市場化、法治化辦法促進金融機構向實體經濟合理讓利,推動中小微企業融資增量、擴面、降價。二是研究采取金融支持消費和有效投資的舉措,提升對新市民的金融服務水平,優化保障性住房金融服務,保障重點項目建設融資需求,推動制造業中長期貸款較快增長。三是支持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融資,設立科技創新和普惠養老兩項專項再貸款,人民銀行對貸款本金分別提供60%、100%的再貸款支持。做好用政府專項債補充中小銀行資本等工作,增強銀行信貸能力。
對此,有內人士表示,今年一季度基建相關領域占比達六成以上,各級政府也積極響應專項債發行“早、準、快”的要求,推動專項債早發行、早使用、早見效,發行節奏明顯加快。一季度新增專項債共發行12981億元,完成財政部提前下達新增專項債額度的88.9%,占全年新增額度的35.6%,較去年加快34.9個百分點。此前,在329國常會上已明確今年專項債發行時間表,去年提前下達的額度5月底前發行完畢,今年下達的額度9月底前發行完畢,有助于地方合理安排發行計劃,盡早發揮債券資金的撬動作用,穩定宏觀經濟大盤。
今年以來,專項債資金投向更加明確和優化,對基建的支持力度有所提高;更加注重產業引導,新能源、新基建、生物醫藥、數字經濟等成為亮點。一季度投向基建相關領域的占比達到61.6%,較2021年全年提高2.3個百分點,與財政發力穩基建相關。具體來看,產業園區(14.7%)、棚改(10.8%)、基礎設施(9.4%)、高質量發展(7.0%)、社會事業(7.0%)、水利(6.5%)等為重點支持領域。3月29日的國常會提出:“合理擴大專項債使用范圍,在重點用于交通、能源、生態環保、保障性安居工程等領域項目基礎上,支持有一定收益的公共服務等項目。堅持資金跟著項目走,加快項目開工和建設,盡快形成實物工作量?!?/p>
編輯:侯曉丹
---轉載請注明“文章轉自:砂石骨料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