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家發改委正式印發《關中平原城市群建設十四五實施方案》,圍繞優化城市群空間發展格局、提升交通基礎設施互聯互通水平、推動產業和創新協同發展、推進生態共建環境共保、共同打造內陸改革開放高地、推進公共服務開放共享等6方面,提出23項重點任務實施。陜西省已有一大批重大工程項目和重點發展任務納入其中,并明確了相關支持推進舉措。
砂石骨料網了解到,2018年初,《關中平原城市群發展規劃》正式獲國務院批復,成為繼京津冀、長江中游、成渝、哈長、長三角、中原及珠三角之后,獲批建設的第八個國家級城市群。作為關中平原城市群核心,西安也由此躋身第9個國家中心城市。
《關中平原城市群發展規劃》
關中平原城市群涉及陜西、山西、甘肅三個省份,是西北地區最大的城市群,也是亞歐大陸橋的重要支點、西部地區面向東中部地區的重要門戶,其重要性不言而喻。隨著該實施方案的落地,陜西、山西、甘肅三省預計將掀起新一輪基建潮,成為拉動西北砂石增長的動力引擎。
關中平原城市群城鎮化率要達到65%
地市高鐵全覆蓋 新增高速通車里程1000公里
“十四五”時期是推動關中平原城市群高質量發展的關鍵期。《實施方案》指出,關中平原城市群建設將以西安都市圈建設為關鍵牽引,以改革創新和擴大開放為根本動力,以生態建設和文化傳承為突出特色,以健全一體化發展體制機制為重要保障,提升人口和經濟集聚能力,增強城市群綜合實力和整體競爭力,更好發揮對西北地區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引領作用和我國向西開放的戰略支撐作用。
《實施方案》提出,到2025年,關中平原城市群綜合實力和整體競爭力顯著提升,一體化發展水平明顯提高,常住人口城鎮化率達到65%。空間格局持續優化,中心城市輻射帶動作用進一步發揮,西安都市圈同城化發展取得明顯進展。綜合立體交通運輸網更加完善,基本建成“米”字形高鐵網,基本實現地級城市高鐵全覆蓋,新增高速公路通車里程1000公里。
創新支撐的現代產業體系初步形成,城市間產業分工更加合理、協作效率大幅提升,研發經費投入強度穩定在3%以上。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取得階段性成效,水安全保障能力明顯提升,萬元GDP用水量下降6%,綠色低碳發展水平顯著提升。內陸改革開放高地建設取得明顯進展,要素市場化配置效率顯著提高,中歐班列(西安)貨運量穩步增長,服務和融入共建“一帶一路”的水平持續提升。公共服務便利共享水平明顯提高,協同治理效能和文化影響力顯著增強,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大幅提升。
城市群建設陜西方案
將上馬一大批重大項目 明確相關支持推進舉措
1、優化城市群空間發展格局方面
增強西安國家中心城市競爭力。聚焦科技創新、對外開放、文化建設等重點領域,全面推進“三中心兩高地一樞紐”建設。加快建設西部科技創新港,增強西安高新區高端產業集聚引領功能,打造全國重要科研和高新技術產業基地。統籌建設西安國際港務區、西安臨空經濟示范區,加快中歐班列西安集結中心示范工程、西安咸陽國際機場三期工程等建設,充分釋放陸港、空港對外開放支點作用,打造內陸開放高地。保護好千年古都風貌,彰顯世界歷史文化名城魅力。
培育發展西安都市圈。發揮西安中心城區引領作用,深入推進西安和咸陽一體化發展,提升富平—閻良、臨渭—華州、耀州、楊凌—武功—周至、乾縣—禮泉等外圍組團功能,優化都市圈空間格局。
2、提升交通基礎設施 互聯互通水平方面
協同推進軌道交通建設。加速構建城市群對外運輸大通道,加快西安至延安、西安至安康、西安至十堰等高鐵建設,加快西渝高鐵安康至重慶段、平涼至慶陽鐵路等前期工作。有序發展都市圈市域(郊)鐵路,推進西安地鐵三期工程實施。
完善機場網絡布局。加快西安咸陽國際機場三期擴建,建設輻射“一帶一路”的國際航空樞紐。
提升綜合交通物流樞紐功能。以西安咸陽國際機場、國際港務區為依托,強化西安國際性綜合交通樞紐功能,建設寶雞全國性綜合交通樞紐和渭南、運城、臨汾、天水等一批區域性交通樞紐。優化綜合客運樞紐布局,推動換乘設施立體布局,提升公路、鐵路、機場與城市交通之間的換乘效率。推動西安、寶雞、臨汾等國家物流樞紐承載城市建設,支持合作共建物流樞紐,統籌貨運場站、物流中心等建設布局,推進物流設施共建共享。大力發展多式聯運,提高貨物換裝的便捷性、兼容性和安全性。
3、推動產業和創新協同發展方面
優化區域創新體系和創新生態。以高水平建設秦創原創新驅動平臺為牽引,打造帶動城市群發展的科技創新引擎。引導西安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經濟技術開發區建設“創新飛地”“人才飛地”。發揮絲綢之路國際知識產權港、西安科技大市場帶動作用,建設區域技術交易網絡,開展產學研合作、科技成果轉化等交流活動。
打造先進制造業集群。發揮西安閻良國家航空高技術產業基地、西安國家民用航天產業基地優勢,推進大型運輸機系列化研制生產,大力發展衛星應用和高分應用,壯大航空航天產業。實施西安市國家級集成電路產業集群發展工程,完善集成電路、新型顯示、智能終端等產業鏈,建設全國重要的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基地。
4、推進生態共建環境共保方面
推進黃河流域水資源高效利用。加快引漢濟渭、東莊水利樞紐建設,推進白龍江引水、黃河古賢水利樞紐工程前期工作,提升水資源保障能力。
全面加強秦嶺生態保護。健全秦嶺保護長效機制,推進秦嶺國家公園創建,筑牢國家生態安全屏障。
5、共同打造內陸改革開放高地方面
深度融入共建“一帶一路”。加快建設西安“一帶一路”綜合試驗區,發揮中國(陜西)自由貿易試驗區改革開放試驗田作用和綜合保稅區政策功能優勢,推進西安國際港務區國家進口貿易促進創新示范區建設,推進西安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建設。
6、推進公共服務開放共享方面
加強醫療衛生領域合作。推動西安交通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等部委屬(管)醫院、高校附屬醫院、省屬醫院與城市醫療聯合體開展合作,共同打造腫瘤、心血管、呼吸、重癥醫學、兒科等專科品牌。
共同推動文化傳承創新。加強周秦漢唐古代都城遺址、秦漢唐帝陵等大遺址保護,推進秦嶺世界文化遺產和自然遺產申報培育工作。加強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傳承,推動秦腔、剪紙等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播。
三省牽手提升城市群發展水平
打造全國經濟重要增長極
自2018年初,《關中平原城市群發展規劃》印發以來,陜西省會同山西、甘肅兩省,不斷健全高層聯席會議機制,強化三省交流合作,簽訂《跨省合作備忘錄》和重點領域專項合作事項,加快推動交通、產業、開放、生態、公共服務等方面一體化發展,關中平原城市群建設取得了積極進展。特別是今年《西安都市圈發展規劃》的批復實施,進一步為關中平原城市群建設提供了空間戰略支撐。
此外,為推進關中平原城市群建設,去年6月7日,在“關中平原城市群協同創新發展圓桌論壇”上,城市群14市(區)領導共同簽署發布了《關中平原城市群發展共識》。各城市(區)一致認同《發展共識》提出的“加快區域協調發展、推進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加強產業協同創新、加強文化旅游合作、推進共建‘一帶一路’、推動生態環境共治聯保、促進公共服務共享”等重點方向。
2021年6月,在各市(區)的大力支持下,西安市牽頭成立了關中平原城市群區域合作辦公室。在推動城市群協同創新,文旅融合,政務服務“跨省通辦”等方面也取得了初步成效。
接下來,陜西省將以省際聯席會議制度常態化運行為引領,推動完善常態化信息溝通、項目推進合作和政策協調機制,健全多層次組織推進體系,推動三省共建創新合作平臺、共建重大產業鏈工程、共建開放通道、共建高品質城市群生活圈,努力把關中平原城市群建設成為帶動全國經濟發展的重要增長極。
編輯:肖梅香
---轉載請注明“文章轉自:砂石骨料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