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重慶果園港港口建設工程已經全部竣工,這標志著西部唯一港口型國家物流樞紐、國家一類開放口岸、中國內陸最大多式聯運示范工程全面投用,將進一步助力重慶全面融入推動共建“一帶一路”和長江經濟帶發展,促進內陸開放高地建設,進一步降低砂石物流運輸成本。
據了解,重慶果園港位于重慶市兩江新區核心區域,同時也處在長江經濟帶和一帶一路的聯結點,采用海港的直立式碼頭,采取“前港后園”模式,是由是國家發改委、交通部、重慶市政府重點規劃建設的第三代現代化內河港區,也是長江上游航運中心建設的又一標志性工程。
該工程總投資105億元,包含16個5000噸級泊位、14條進港鐵路專用線等,可實現水運、公運和鐵運的立體物流網絡“無縫對接”,減少了三種運輸方式之間的相互長距離中轉,為砂石企業的物流運輸帶來前所未有的便利和快捷。如今,果園港已實現東西南北四向聯通、鐵水公空四式聯運。
大宗貨物集散地 數字化實時跟蹤物流船舶
果園港采取“前港后園”的功能布局模式,是長江上游最大的集裝箱樞紐中心和件散貨集散中心。匯集大宗商品產業集群,可交易鐵礦石、煤炭、鋼鐵等大宗商品,也可以轉運砂石等建材剛需產品。
2020年12月,湖北荊州的6.3萬噸砂石成功抵達果園港進入重慶市場,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重慶轄區砂石市場供應缺口。
圖源:重慶日報
果園港還采用大數據智能化手段,可實時跟蹤查看果園港全域重要場所運行情況以及船舶、火車等物流運輸情況。如工作人員可在平臺后方任意搜索在運行中的班輪班列號,就可獲取該船舶或火車的實時訊息。
同時,集裝箱“無紙化”平臺、智能閘口系統配合升級優化后的集裝箱系統智能算法,實現了單證電子化、道閘無人化、服務自助化。全程無需人工交接,集裝箱翻箱率降低5%以上、集卡車移箱距離平均減少28%,果園港成為內河首家實現集裝箱電子提貨的港口。
線路覆蓋全國 多式聯運無縫銜接
近年來果園港一直通過高效率高質量的線路運營,服務長江經濟帶發展、推動“一帶一路”建設、助力西部大開發深入推進。
2015年7月2日,四川廣安港至重慶果園港集裝箱定期班輪首航,渠江與長江的航線正式打通。
2015年7月9日,果園港成功開通“渝蓉”鐵水聯運集裝箱班列。此舉吸引了貴陽、攀枝花、西昌、德陽漢旺等地區的集裝箱到果園港中轉。
到2015年底,果園港已經開通了上?!麍@—南充、果園—攀枝花、果園—西昌、果園—西安、果園—青海、果園—陜西、果園—甘肅等水水中轉和鐵水聯運10多條運輸線路。
2021年,又開行了宜賓、瀘州、廣元等6條至果園港水水中轉航線,實現長江上游干線全覆蓋,滬渝直達快線時效提升30%;與成都經開區新簽訂“無水港”協議,開行5定班車,成渝兩地貨物周轉率提升40%。
2022年8月1日,果園港又成功聯通岳陽城陵磯新港,每周對開一班專線船舶。自此,由重慶經長江抵達城陵磯新港只需5天運行時間,再經水鐵聯運轉運至華南,貨物運輸總時長將縮短至10天。果園港-城陵磯新港將有望成為一條西南地區至華中地區水上快速物流通道。
2022年8月5日,由中鐵八局承建的果園港線路所岔改施工取得圓滿成功,果園港正式接入重慶鐵路樞紐東環線,標志著果園港與重慶北站、江北國際機場等鏈接互通,將實現沿線組團間、組團與樞紐間快速貨運交流。
“四向”國際大通道 建內陸開放的窗口
五港交匯貨通天下,五大通道直達全球。從腹地到前沿,一條帶動全市、輻射全國、聯動世界的物流產業鏈正在果園港形成。
向西,果園港通過“渝新歐”,直接連接中國大西北,串起中亞和歐洲;
向東,通過長江黃金水道,連接太平洋,可達世界200多個國家和地區,實現江海聯運;
向南、向北,無縫銜接繞城高速公路,通過渝黔、渝昆、蘭海等高速公路,以及渝懷鐵路等進入全國路網,實現對云、貴、川、陜等地區貨物的聚集和輻射。
這也意味著長江中下游地區的貨物,經長江黃金水道,可在果園港直接登上發往歐洲的列車;又可經此中轉,搭上其他鐵路貨運線;或無縫連接重慶繞城高速,經滬渝、滬蓉、渝昆、蘭海、包茂等高速公路,抵達全國各地。
如今,隨著果園港國家物流樞紐開放口岸功能、基礎設施建設、現代物流體系的進一步完善,重慶兩江新區在長江經濟帶發展、“一帶一路”建設、西部大開發、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中的積極作用將會得到更大程度地發揮。
編輯:侯曉丹
---轉載請注明“文章轉自:砂石骨料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