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兩年,砂石市場競爭越發白熱化,隨著行業不斷規范發展,大型央企、國企和資本爭相進入。大型建材/水泥企業紛紛加大砂石產業投資力度,加快產業規劃布局及落地。
目前水電九局運行12條生產線,這些生產線年產能4500萬噸左右,多以EPC和EPCO的方式承建。近幾年在其他大型央企國企加速布局骨料業務時,水電九局卻并沒有參與砂石礦山摘牌。在談及不參與砂石礦山摘牌的原因時,水電九局六公司執行總經理嚴章國表示,在政策利好的當下,熱錢涌入已經不缺乏資金實力雄厚的投資者,從兩廣及長江地區礦山出讓情況來看,未來3-5年后有存在產能過剩的隱患。相信當政策紅利消退,在國家綠色可持續高質量發展戰略引領下,核心技術將是企業活下去、活得好的壓艙石,是中國砂石行業綠色高質量轉型升級的原動力。
水電九局六公司執行總經理嚴章國
嚴總指出,砂石產業起步于粗放型生產,當前大批上馬的綠色智能高品質的生產線,其中不少都是在政策利好情況下,不計成本的“拔苗助長”的“運動式高標準示范型”項目。從國內躺平數量眾多的精品砂石生產線,無不反映出當前高品質機制砂石生產企業的尷尬處境:一是實現產品優質與環保,能耗損耗水耗卻大幅提升;二是高投入高成本生產出的產品沒有市場競爭力;三是生產線運行不穩定性,生產效益低。
而砂石骨料要從“地材”轉變為綠色智能制備的“工礦產品”,基礎研究和控制指標參數的缺失是亟待補齊的短板。當前,高品質綠色智能制備技術發展過程中,一直存在著六大卡脖子問題:一是“兩項缺失”,一是“工業開采制備控制指標體系”和“工業化產品部分性能指標的體系”的兩缺失;二是“兩個矛盾”,“穩定優質與低耗低碳開采制備矛盾對立”和“綠色環保與節能節水低噪制備矛盾對立”;三是“兩個不足”,“支撐智能制備量化指標不足”和“適宜智能制備硬件軟件不足”。
嚴總表示,作為擁有六十多年機制砂石制備工藝技術積累的中央企業,水電九局始終在堅守傳承致力于機制砂石制備工藝技術基礎研究和創新、潛心于完善技術體系建設的路上,把資金和資源最大限度地用于科技創新,這也是近幾年水電九局沒有參與礦山摘牌的主要原因之一。
嚴總認為,砂石行業轉型發展的轉折點已經到來,國內很多砂石生產線都面臨技改和提升。下一步,水電九局在砂石布局方面,為更多砂石企業提供技術改進提升及服務。在礦產資源方面,水電九局同中國電建展開了多項合作,提供技術支持和服務。
2022年9月19日-21日,砂石骨料網將聯合中國交通建設股份有限公司、浙礦重工股份有限公司在浙江海寧召開“東海論壇—第二屆中國砂石高質量發展峰會暨砂石骨料網年會”。屆時,水電九局六公司執行總經理嚴章國將做《高品質砂石骨料綠色智能制造技術及規模化應用示范》主題報告,針對高品質機制砂領域存在的六大卡脖子難題,詳細分析探討解決方案與應用。
嚴章國,高級工程師,現任中國水利水電第九工程局有限公司六公司執行總經理。1997年至今在水電九局工作,先后參加了天生橋一、二級水電站、廣東臺山核電站等12個國家和地方重點工程建設。歷任技術員、項目總工、副經理、經理等職務。作為EPCO工程總承包方項目經理或技術負責人,先后承擔過8個國家重點工程專用高性能混凝土用砂石生產項目和3個綠色砂石礦山項目的規劃設計、建設和生產運營任務。長達20年的基層項目工作經歷,積累了豐富高品質機制砂石綠色智能開采制備實踐經驗,近十年來,先后組織科技創新項目11項,多項研究成果填補了國內外空白,領銜攻關的兩項科研成果達到國際領先水平。取得專利技術34項(發明專利11項和實用新型專利23項);主編省部級工法和公司級工法各1部,參編專著2部,參編國家標準1部,發表科技論文9篇。先后榮獲貴州省科技進步一等獎、華電集團科技進步一等獎等13個獎項。
編輯:侯曉丹
---轉載請注明“文章轉自:砂石骨料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