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精品99久久99久久久,国产午夜精品理论片,亚洲小说乱欧美另类,在线精品国精品国产不卡

砂石企業重點關注!14省《礦產資源總體規劃發布》砂石礦重點一文明確

來源:砂石骨料網整理
時間:2022-11-01
據砂石骨料網不完全統計,近日,湖北、浙江、廣東、廣西、江蘇、云南、黑龍江、甘肅、新疆、河北、寧夏、內蒙古、遼寧等13個省份接連印發《礦產資源總體規劃(2021-2025年)》。

據砂石骨料網不完全統計,近日,湖北、浙江、廣東、廣西、江蘇、云南、黑龍江、甘肅、新疆、河北、寧夏、內蒙古、遼寧及貴州等14個省份接連印發《礦產資源總體規劃(2021-2025年)》。其中,湖北提出到2025年底年開采總量預期達到9億噸以上、礦山總數在550個左右;浙江力爭2025年底形成建筑用石料4億噸,建筑用石料采礦權數量控制在430個以內;廣東要求至2025年采石場數量控制在1150個以內,年產3億方以上,機制砂年產0.975億方以上;廣西要求至2025年建筑用砂石采礦權數量控制在960個以內,大中型礦山比例達到75%,砂石開采量6.8億噸;江蘇明確至2025年全省礦產開采總量預期在2.1億噸以內,礦山數量預期在320個以內,等等。

14省2025年砂石礦山發展規劃如下:

湖北:到2025年底年開采總量預期達到9億噸

2022年10月27日,湖北省自然資源廳印發《湖北省礦產資源總體規劃(2021-2025年)》,規劃提出加強建筑用石料礦山總數和最低開采規模管理,到2025年底,全省年開采總量預期達到9億噸以上、礦山總數在550個左右。新建及改、擴建建筑用石料礦山最低準入標準符合規劃要求,鼓勵資源豐富地區集中開采,集中開采區內原則上不低于100萬噸/年,集中開采區外原則上不低于30萬噸/年。

圖片 1.png

規劃明確,礦山結構進一步優化,力爭2025年底有效正常生產礦山總數不超過2000家、在產礦山大中型占比達到25%以上,形成以大中型礦山為主體的開發格局。礦產資源綜合利用水平進一步提升。

規劃明確,加強建筑用石料開發管控。根據湖北省機制砂石產業高質量發展規劃,實施保障建筑用石料供應能力提升三年行動,不斷優化建筑用石料開發空間布局,推動建筑用石料礦產綠色開采、集中開采、規模開采,保障重大項目建設和民生需求。

劃定落實10個能源資源基地、5個國家規劃礦區、40個重點勘查區和28個重點開采區;部署砂石土集中開采區,由市、縣級規劃劃定。

圖片 2.png

浙江:至2025年力爭建筑用石料礦年開采量不低于4億噸

2022年9月30日,浙江省自然資源廳印發《浙江省礦產資源總體規劃(2021-2025年)》,規劃提出,進一步完善建筑用石料礦保障機制,一批大型石料礦山采礦權有序投放,砂石產業園區試點建成運行,力爭形成建筑用石料4億噸、石灰巖(水泥用+熔劑用)8500萬噸,規劃期末全省固體礦產采礦權數量控制在750個以內、建筑用石料采礦權數量控制在430個以內。

圖片 3.png

《規劃》要求,將明確開發礦種差別化管理。禁止開采單一燃料用石煤、磚瓦用粘土、海砂等礦種;限制開采硫鐵礦、明礬石、稀土等礦種,規劃期內不新設采礦權;重點保障省內基礎設施建設和相關產業發展對建筑用石料、石灰巖、螢石、葉蠟石和地熱等資源的開發需求,加強優質石灰巖資源的保護性開發,優先保障熔劑用、脫硫用、鈣粉用石灰巖資源需求

嚴格新建露天礦山項目相關政策要求,分地區、分礦種、分情形制定新建礦山最小儲量規模和最低開采規模“雙準入”標準。礦產資源開發利用水平有新提高。礦產資源開采規模化、集約化程度明顯提高,大中型礦山比例達到70%以上,其中建筑用石料礦山大中型比例達到90%以上;礦產資源節約與綜合利用水平進一步提升,礦山“三率”全部達到或高于國家最低標準,新增尾礦、廢石綜合利用率達到90%以上;基本實現廢水循環利用。

礦業綠色發展有新成效。礦業綠色發展長效機制基本建立,綠色勘查全面實施;應建綠色礦山建成率達95%以上,力爭建成智能化綠色礦山50個;“未來礦山”初具雛形;積極推動鄉鎮一級礦業綠色發展示范區建設;完成廢棄礦山生態修復面積3000公頃。

廣東:至2025年建筑石料碎石類年產3億立方米以上

2022年9月28日,廣東省自然資源廳印發《廣東省礦產資源總體規劃(2021-2025年)》規劃提出,至2025年,采石場數量控制在1150個以內,建筑石料碎石類年產3億方以上,機制砂年產0.975億方以上。為增強礦產資源對經濟社會發展保障能力,合理布局重點流域礦產資源開發強度。

圖片 4.png

規劃明確,為強化珠三角地區建筑石料資源保障,盡力滿足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石料需求。珠三角地區強化創新驅動,重點開采建筑石料,在惠州、肇慶、江門等市布局一批千萬噸級的砂石資源基地,提高規模化水平,提高利用效率,有效保障珠三角、粵港澳大灣區建設;

規劃提出,推進建筑石料資源規模化開發。構建區域聯動、供需平衡、綠色環保、集約發展的建筑石料開發格局。統籌資源稟賦、市場需求、運輸半徑等因素,有序投放建筑石料采礦權。以西江、北江、東江、花都-龍門、陽江-珠海、惠陽-深汕等6個集中開發區為主,推進砂石資源規模開發、整體修復,新建建筑石料礦山開采不留殘山殘坡。積極推進砂源替代利用,鼓勵利用廢石以及鐵礦等礦山的尾礦生產機制砂石。加強資源豐富地區和需求量大的地區銜接,支持沿西江、北江、東江等主要運輸通道布局一批千萬噸級大型機制砂石生產基地。嚴控年產小于30萬立方米礦石量的建筑石料礦山建設。

推動海砂開發利用。合理確定海砂開采范圍、開采時段和開采量,有序組織海砂資源海域使用權和采礦權“兩權合一”市場化出讓,滿足市場的海砂需求。

廣西:到2025年建筑用砂石開采量6.8億噸

2022年9月27日,廣西壯族自治區自然資源廳發布《廣西壯族自治區礦產資源總體規劃(2021-2025年)》,到2025年,全區礦產勘查開發布局和礦業結構進一步優化,建筑用砂石采礦權數量控制在960個以內;建筑用砂石礦山大中型礦山比例達到75%。開發利用結構進一步優化,全區大中型礦山比例達60%以上,建筑用砂石開采量6.8億噸。

圖片 5.png

規劃顯示,廣西壯族自治區礦山總數由2015年的3789座減少到2020年底的2166座,同比減少42.83%,其中砂石礦山由2015年的1437座縮減至2020年底的682座,同比減少452.54%;大中型礦山比例2020年底達39.84%,較2015年提高31.04個百分點;礦石開采量達到5.41億噸。

《規劃》要求,要強化礦產資源集約化、規模化、綠色化開發,嚴格控制開發強度,到2025年全區采礦權總數控制在2600座以內,大中型礦山比例達60%以上,應建礦山綠色礦山建成率達100%。持續深化礦產資源管理改革,完善礦產資源配置、出讓收益、用地用林、開發監管等管理機制,堅持資源惠民利民,全力助力鄉村振興。

江蘇:規劃建筑石料年產能7330萬噸

2022年8月23日,江蘇省自然資源廳印發《江蘇省礦產資源總體規劃(2021-2025年)》,規劃明確,2025年全省礦產開采總量預期在2.1億噸以內,礦山數量預期在320個以內。加強各市礦山總數和年開采總量的科學調控,促進礦產資源的節約集約利用,保障經濟社會發展的資源需求。

圖片 6.png

依托建筑石料集中開采區,優先向規范化、規模化砂石生產項目供礦,積極支持綠色環保砂石生產基地建設。引導以建筑石料采礦權配套機制砂產能等方式加強機制砂資源保障。力爭在徐州、連云港、南京、鎮江等形成數個年生產規模在500萬噸以上的建筑石料開采基地。并規劃建筑石料指標在年產能7330萬噸以緩解砂石資源供需矛盾。鼓勵引導礦山規模化開采,優化大中型礦山比例。至2025年,全省固體礦產大中型礦山比例預期在75%以上。

另外,砂石資源供需矛盾突出,蘇南宜興、溧陽地區水泥用灰巖礦山接替資源不足。要統籌實施國家戰略性礦產和江蘇重要礦產的勘查開發,保持一定規模的礦產開采總量,提高礦產資源保障能力。積極推動建筑石料開采基地建設,支持綠色環保砂石生產,加快產業技術創新,不斷提升工藝裝備、污染防治、綜合利用、安全生產水平。

河北:2025年底礦石年產量保持在2.7億噸左右

2022年8月19日,《河北省礦產資源總體規劃(2021-2025年)》印發。《規劃》提出,加強建筑石料類礦產重點開采區管理,推進規模化、集約化開發,滿足京津冀協同發展、雄安新區建設和民生改善對建筑石料礦產的需求,期末礦石年產量保持在2.7億噸左右。加強其他礦種礦山廢石、廢渣、尾礦的綜合利用,彌補市場建筑石料礦產供給的不足。

圖片 7.png

到2025年,全省形成礦產資源勘查開發布局合理、開發有序、管控有效、保障有力、生態友好的新格局,礦產資源開發與生態環境保護相協調,礦業高質量發展達到新水平。

推進砂石資源規模化綠色發展。市縣級規劃中統籌考慮資源稟賦、市場需求、運輸半徑等因素,劃定建筑砂石集中開采區,明確區內礦業權投放總量、開采總量、最低開采規模、礦區生態保護修復措施等準入要求,有序投放砂石采礦權,推動集中開采、規模開采、綠色開采、整體修復。

推進礦業權管理改革。深化礦業權“放管服”改革,進一步完善礦產資源管理。嚴格控制礦業權協議出讓,全面推進礦業權競爭性出讓,建立符合市場經濟和礦業規律的礦業權出讓方式。深化礦業權審批制度改革,做好礦業權出讓與登記工作的銜接,推動礦業權管理由“審批制”向“出讓+登記制”轉變。探索砂石土類礦產“凈礦”出讓工作機制。完善礦業權交易機制,促進礦業權交易的公開、公平、公正。

云南:支持建設大型砂石生產基地

2022年10月,云南省自然資源廳等7部門聯合印發《云南省礦產資源總體規劃(2021-2025年)》,規劃要求,按照試點先行、穩步推進的原則,對砂石土等直接出讓的采礦權試點“凈礦”出讓,開展必要的聯合踏勘,做好與用地用林用草等審批事項的銜接。采礦權“凈礦”出讓前要建立出讓項目庫,確保出讓項目符合管控要求和產業政策,落實環境保護、安全生產等相關要求,為礦業權人開展開采工作提供便利。

統籌考慮資源稟賦、市場需求、交通物流等因素,優化普通建筑用砂石土類礦產開采規劃布局,劃定集中開采區,引導集中開采、規模開采、綠色開采,保障一定區域內城鄉建設、交通、水利等重點項目砂石資源需求。鼓勵通過市場手段,引導砂石土類礦山企業做大做強,支持建設大型砂石生產基地。探索研究云南省第三類礦產劃分標準及類別。

到2025年,基礎地質調查工作程度進一步提高,礦產資源勘查開發布局不斷優化,礦產資源可持續保障能力逐步增強,資源利用效率顯著提升,礦區生態環境持續好轉。推進綠色勘查和綠色礦山建設,不斷提高礦山智能化建設水平。統籌開展歷史遺留礦山生態修復和綜合治理工作,全省在建與生產礦山地質環境得到有效保護和治理。

黑龍江:規劃期內預期年礦石開采總量1.7億噸左右

2022年9月16日,黑龍江省自然資源廳等7部門聯合印發了《黑龍江省礦產資源總體規劃(2021-2025年)》。規劃要求,合理確定礦產資源開采總量,規劃期內預期年礦石開采總量1.7億噸左右,礦山數量控制在1600個以內,大中型礦山比例達到20%。對低品位及露天方式開采的礦產,要科學論證、嚴格管理、合理開發。

圖片 8.png

全面推進礦業權市場化進程,完善礦業權出讓及合同管理,礦業權出讓原則上以招標、拍賣、掛牌等市場競爭方式為主,納入全省統一的公共資源交易平臺交易。健全完善“政府主導、部門協作、市場決定、科學配置”的礦產資源“凈礦”出讓制度,有序開展普通建筑用砂石土、大理巖、煤的“凈礦”出讓試點工作。

根據經濟運輸半徑、區域供需平衡、重大工程建設等因素,市縣級礦產資源規劃應有序投放砂石土采礦權,合理設置砂石土集中開采區,優化砂石土開發空間布局,引導集中開采、規模開采、綠色開采,最大限度減輕對生態環境的破壞。積極推進砂源替代利用,鼓勵利用廢石以及礦山尾礦生產機制砂石。為保障民生,縣級礦產資源規劃應依法依規合理設置居民自用取料點,建立砂石土礦供需動態調整機制,滿足重大工程或應急項目對資源的需求。

甘肅:力爭全省大中型礦山比例提高到25%以上

2022年9月13日,甘肅省人民政府印發《甘肅省礦產資源總體規劃(2021—2025年)》(以下簡稱《規劃》)。規劃提出,優化礦產資源開發利用結構。依據國家發展戰略、產業發展規劃、市場供需形勢、資源賦存狀況等,推進礦山結構調整和資源整合,逐步優化礦山規模結構,控制小型礦山數量,全省大中型礦山比例力爭提高到25%以上。

促進砂石資源規模化綠色開發。提升優質砂石供給能力,推動交通便利、市場前景良好的地區建設一批年產100萬噸及以上的大型機制砂石礦山,引導砂石生產企業轉型升級,加快形成區域聯動、供需平衡、綠色環保、集約發展的砂石資源開發局面。鼓勵利用廢石和尾礦生產機制砂石,提高固體廢物綜合利用水平。加強全省砂石資源調查,根據砂石資源稟賦、市場需求和交通運輸條件等,科學劃定集中開采區和開采規劃區塊,引導砂石礦業權合理投放,確保砂石礦山開采不留殘山殘坡,促進規模開發、整體修復。

開展普通建筑用砂石土等直接出讓采礦權的“凈礦”出讓,積極推進其他礦種的“凈礦”出讓,探索完善“凈礦”出讓相關制度。開展必要的聯合踏勘,加強出讓前期工作。建立礦業權出讓項目庫,做好與用地用林用草等審批事項的銜接,為礦業權人順利開展勘查開采工作提供便利。

新疆:預期2025年新疆礦石年開采總量10億噸

2022年8月28日,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印發《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礦產資源總體規劃(2021-2025年)》,《規劃》提出到2025年全區大中型礦山的比例達40%以上,壓減砂石土等小型礦山數,引導砂石礦實現集中開采、規模開發、綠色開采、整體修復,實現生產規模化集約化,預期2025年新疆礦石年開采總量10億噸。劃定重點開采區75處。

圖片 9.png

礦業綠色轉型取得新成效。礦山規模結構更加合理,2025年固體礦產大中型礦山比例達到40%以上。先進適用技術全面推廣應用,資源利用效率達到新水平,嚴格執行“三率”考核,共伴生礦產資源、固體廢棄物綜合利用水平進一步提升。綠色勘查、綠色礦山建設和礦山智能化水平不斷提高,礦山生態環境明顯好轉,基本實現礦山生產與自然生態和諧共生。

到2035年,礦產資源勘查開發支撐經濟社會發展更加有力,礦產資源結構布局穩定成型,大中型礦山比例提高至50%以上,礦業開發集聚效應、規模效應進一步顯現,礦業高質量發展與經濟社會發展協調一致,綠色勘查開采方式基本普及,礦山智能化水平全面提升,礦產資源管理和礦業權市場監管制度更趨完善,新疆礦業參與國內國際競爭新優勢有效凸顯,綠色、安全、創新、協調的礦產資源保障體系基本建立。

寧夏:到2025年大中型礦山比例提高到90%

2022年8月,寧夏自然資源廳等6部門聯合發布實施《寧夏礦產資源總體規劃(2021-2025年)》,《規劃》提出到2025年,礦業發展布局更加合理優化,資源開發綜合效益進一步提升。礦山數量由323個縮減到260個,大中型礦山比例提高到90%。建成一批砂石集中開采區,穩定砂石市場供應。

提出要構建礦產資源保護勘查開發新格局,立足‘一帶三區’總體布局,實施全區優勢礦種差別化勘查開發導向,優化礦產資源勘查開采總體布局,加強國家規劃礦區資源保障,合理劃定砂石土集中開采區。

明確提出推進寧夏礦業綠色發展,加強礦區生態保護治理全過程管理。督促礦山企業嚴格落實“在保護中開發,在開發中保護”和“誰破壞、誰治理”的要求,履行礦山地質環境保護與恢復治理義務,最大限度保護礦區生態環境。通過政府引導,按照市場運作模式,建立多元化礦山生態修復資金投入和補償機制,加大歷史遺留廢棄礦山生態修復力度。

內蒙古:已有381家礦山納入綠色礦山名錄

2022年8月19日,內蒙古自治區人民政府印發了《自治區礦產資源總體規劃(2021—2025年)》。規劃提出,加強普通建筑用砂石土礦山管理。劃定砂石土類礦產集中開采區,明確區內礦業權投放總數、開采總量、最低開采規模、礦區生態保護修復措施等準入要求,引導集中開采、規模開采、綠色開采,對無法劃定集中開采區且需要對砂石土類礦產進行安排的盟市、旗縣(市、區),也可劃定開采規劃區塊進行合理布局。

規劃明確,已有381家礦山納入綠色礦山名錄,其中,67家礦山納入全國綠色礦山名錄。3個綠色礦業發展示范區內的141家礦山已有55家納入了綠色礦山名錄,其中,赤峰北成功列入全國綠色礦業發展示范區名單。全區投入4.3億元,啟動實施了21個綠色勘查示范項目,并印發實施了自治區綠色勘查技術要求。

另外,推動簡政放權和職能轉變,實行普通建筑用砂石土礦業權審批下放。積極探索砂石“凈礦”出讓,出讓收益征收、分配機制更趨合理。礦產資源管理制度更加完善,礦產資源領域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基本實現現代化。

各盟市要確定普通建筑用砂石土礦采礦權數量和開采總量,對所轄旗縣(市、區)進行指標分解,采礦權投放不得突破規劃控制數量。著力提升普通建筑用砂石土開發規模和水平,通過資源整合、淘汰落后礦山、清退“僵尸”礦山,實現普通建筑用砂石土礦山數量減少;通過提高新建礦山準入規模,嚴控新建礦山數量。普通建筑用砂石土類礦產,達到普查及以上程度可直接出讓采礦權。

貴州:到2025年,砂石骨料產量10億噸

2022年8月,貴州省自然資源廳、貴州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聯合印發了《貴州省礦產資源總體規劃(2021—2025年)》,規劃提出,積極探索開展普通建筑用砂石土“凈礦”出讓。到2025年,預期砂石骨料年開采量達到10億噸,飾面石材產量180萬立方米。

圖片 10.png

規劃要求,推進渝黔鐵路線砂石骨料基地、烏江干流片區砂石骨料基地、畢節砂石骨料基地、安順-黔西南片區飾面石材基地、六盤水玄武巖基地等5個黔石類資源發展基地建設,力爭建成5-10個超大型砂石生產基地,鞏固石材資源加工優勢,培育玄武巖及碳酸鈣產品新興產業。

規劃明確,提高砂石類和石材類資源保障水平。劃定砂石土類礦產集中開采區,明確區內礦業權投放總數、開采總量、最低開采規模、礦區生態保護修復措施等準入要求,引導集中開采、規模開采、綠色開采,對無法劃定集中開采區,且需要對砂石土類礦產進行安排的市縣,也可劃定開采規劃區塊進行合理布局。

規劃要求,不斷優化礦產資源開發結構,小型礦山數量明顯減少,大中型礦山比例得到提高。礦產開發利用科技創新能力增強,資源節約與綜合利用水平進一步提升。

遼寧:到2025年大中型礦山比例預期達到30%

2022年10月28日,遼寧省自然資源廳印發《遼寧省礦產資源總體規劃(2021—2025年)》,《規劃》對全省“十四五”期間礦產資源勘查、開發利用與保護作出全面部署。

《規劃》提出,到2025年,大幅提升鐵、金、硼等戰略性礦產資源安全保障能力,控制菱鎂礦年度開采總量,持續優化勘查開發保護總體布局,全面推進綠色礦業發展,礦山總數預期在2000個以內,大中型礦山比例預期達到30%左右。

結合礦產資源特點、開發利用情況和市場需求等,制定27類主要礦種新建(改擴建)礦山最低開采規模和5類礦種生產規模為小型的已有礦山最低開采規模。對普通建筑砂石土礦,實行集中開采區和最低開采規模“雙控”管理。鼓勵沿海砂石資源豐富地區向省外供應砂石資源。

結語:礦產資源規劃是礦產資源宏觀管理的重要遵循,是依法審批和監督管理礦產資源勘查、開發與保護活動的重要依據,規劃中大部分省份對礦山開采進行相應的規劃及對砂石年產量有相應的要求,上述是砂石骨料網整理的有關砂石礦的重點信息,砂石企業可重點關注。


編輯:賈林娜

---轉載請注明“文章轉自:砂石骨料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