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河砂供應大戶,到被扼住咽喉,湖南砂石市場在一段時間內著實有些艱難。2017年開始行業轉型升級,資源保護、生態文明等理念深度踐行,湖南開始施行重拳打擊非法采砂、限采/禁采河湖砂石等,河砂開采量銳減,機制砂石逐漸開始嶄露頭角。
但由于發展時間短、砂石礦山資源稟賦較差等原因,湖南砂石市場小礦林立、產能集中度低、標桿企業缺失、產品質量參差不齊等問題集中暴露。近兩年,湖南省政府不斷加大砂石資源整合、鼓勵國企/央企投資、礦山安全整治、綠色礦山治理力度,在很大程度上促進了當地砂石市場健康有序發展。從近十年砂石市場用量來說,湖南地區整體需求相對比較穩定。未來,隨著湖南城市化進程加快以及長株潭一體化發展需要,還將帶動大量基礎設施建設,湖南砂石產業或將還有一段“發展黃金期”。
城市化引領 湖南迎來發展黃金期 2013年11月和2020年9月,習近平總書記兩次視察湖南。特別是2020年9月,習近平總書記提出要在推動中部地區崛起和長江經濟帶發展中彰顯新擔當,奮力譜寫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湖南新篇章。湖南省委和省政府根據習近平總書記對湖南最新提出的重要指示要求,把打造“三個高地”、踐行“四新”使命作為引領未來發展的重大戰略。全省上下、社會各界齊心協力,聚集各種資源要素,全力建設“三個高地”。作為繼南京都市圈、福州都市圈、成都都市圈后第四個獲批的都市圈,長株潭都市圈發展備受關注。隨著“三高四新”戰略的深入踐行,湖南產業體系優化升級。當下,中心城市和城市群正在成為承載發展要素的主要空間形式,是中國經濟發展的重要載體。而長株潭三市沿湘江呈“品”字形分布,市中心兩兩相距不足50公里,是湖南發展的核心增長極。 自1984年正式提出建設長株潭經濟區方案后,長株潭一體化發展經歷幾十年有效探索,現已成為湖南省現代化建設和全方位開放的戰略支撐。目前,湖南省經濟總量接連實現跨越,經濟發展水平處在全國前列。2022年全國各省GDP成績單出爐,湖南省GDP超4.8萬億元,已連續十一年穩居全國各省GDP排行前十位。其省會城市——長沙,在近些年也飛速發展,成功晉升為新一線城市。據統計,2012-2021年間,長沙城區面積擴大了4倍,城鎮化率達82.6%,人口達1004萬,躋身特大城市之列。2017年,長沙成為全國第13個地區生產總值邁入“萬億元俱樂部”的城市。在十四五規劃提出的“強省會”發展大背景下,長沙產業發展得到了快速提升。2022年,長沙的GDP增速和人口增量在“萬億俱樂部”中均處在第一位。 在交通運輸方面,湖南省《2023年省重點建設項目名單》顯示,2023年湖南計劃建設高速公路、鐵路、機場、軌道交通項目41個。作為房地產價格控制最好的省會城市,長沙在房地產管控方面緊跟中央“房住不炒”、“穩房價、穩地產、穩預期”基調,讓其市內甚至全省范圍內的房地產市場一直處于相對穩定狀態。 轉型升級 推動砂石行業規范發展 地處長江經濟帶,南與廣東相連、北與湖北相接的區位優勢讓湖南省在交通運輸、貿易往來、城市發展等方面都得到了飛速發展。但作為基礎建設中不可或缺的建筑材料,湖南地區砂石骨料行業發展相對較為滯后。湖南地區雖然存在豐富的砂石礦山,但大多規模小、分布不集中,加之政府對河砂、砂石開采管控力度加大,生態保護及環保理念加強,同時,市場需求較為穩定,湖南砂石市場不如人們預想的那樣蓬勃有活力。 據砂石骨料網數據中心統計,近十年來,隨著宏觀經濟增長逐漸放緩,湖南省砂石骨料需求量整體偏弱運行,2013年砂石需求量8.5億噸,2022年砂石需求量7.5億噸。總體來看,湖南地區砂石需求還是相對旺盛,供需情況也基本保持平衡。 當砂石行業超高利潤刺激地方政府加大砂石礦權投放力度時,湖南政府不隨波逐流,一直謹慎對待礦權出讓事項,集中力量整治河道開采和歷史遺留問題,之后再全力整頓砂石礦山。 一直以來,湖南地區砂石礦分布“小、散、亂”問題突出。近年來,經過關停小礦、限制河砂開采和大力推進建設綠色礦山等工作的實施和推進,湖南正逐漸聚焦高品質機制砂石生產領域,加大礦權出讓的力度。 據不完全統計,2021年,湖南僅出讓2宗砂石礦;到了2022年底,湖南開始較為集中的投放礦權,當年湖南共出讓57宗砂石礦,和廣東省出讓的礦權數量持平,僅次于貴州、廣西、新疆、云南;2023年上半年,湖南已經出讓了30宗砂石礦,其中年產百萬噸以上砂石礦占30%,國有企業競得的占30%。這些新出讓的礦權都將嚴格按照湖南省綠色礦山要求建設,對當地砂石高質量發展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 隨著新型城鎮化建設加速推進、長株潭一體化發展等戰略部署實施,軌道交通、港口碼頭等公共基礎設施不斷完善,湖南砂石行業高質量發展越發被重視。無論是2019年湖南省政府關于對砂石土礦專項整治方案,還是湖南省十四五礦產資源規劃,都明確指出提高全省大中型礦山比例,積極推廣機制砂石。為適應快速發展的城市變化,湖南砂石產業結構調整、發展機制砂石將成為主要方向。隨著湖南砂石產業集中度的提高,未來行業發展或將迎來全新局面。 以質量為核心 延續城市發展 在城市高速發展的同時,一些原本留下的隱患也日漸暴露,建筑質量安全尤為突出。砂石骨料是混凝土中占比最大的原料,也是基礎設施建設工程用量最大的原料。近年來,在國家高質量發展引領下以及各級政府的大力推動下,湖南省砂石骨料行業正處于轉型升級階段。在這個關鍵時期,提高機制砂石骨料質量、保障建筑安全尤為重要。近幾年,湖南地區因工程質量不合規造成的房屋倒塌開裂事故頻頻發生。 2007年,湘西鳳凰縣正在建設的堤溪沱江大橋發生重大坍塌事故,經查,該項目施工過程中使用的水泥、石料均不合規; 2021年,長沙發生混凝土重大質量事故,涉及100多個樓盤拆除重建,不達標項目在工程質量控制、建筑施工安全、設備安全管理實名制管理及關鍵崗位人員到崗履職等方面存在較為嚴重的問題,須全面停工整改; 2022年,長沙發生特別重大居民自建房倒塌事故,造成54人死亡、9人受傷、直接經濟損失9077.86萬元; 2023年,婁底冷水江一處工地墻體坍塌…… 一系列的建筑安全問題,引起全社會的關注。在探討建筑安全問題時,因混凝土質量引起的安全隱患是首要問題。這也是近兩年湖南地區行業同仁經常探討的普遍問題。混凝土質量最關鍵的是砂石骨料,然而原材料成本高(砂石、水泥、外加劑等普遍漲價),讓混凝土企業利潤一降再降,不得不使用低品質砂石以次充好,甚至長沙周邊等地缺乏穩定的砂石骨料供應也是混凝土質量不一的重要原因。有行業同仁指出,目前在混凝土原材料成本構成中,砂石成本已近6成,低價混凝土基本上都是在砂石質量上以次充好。而砂石質量的好壞不像其他原材料能馬上體現,它通常需要若干年、幾十年才能被發現。 為保障建筑安全,湖南省住建廳也要求全省各地要切實加強預拌混凝土生產、使用過程質量管控。以長沙市為例,2023年以來,長沙市住建局、市質安站全面推進建筑工地安全文明施工,引領帶動建筑工地質量安全標準化管理體系建設,促進全市建筑行業健康發展。 建筑工程質量安全問題由來已久,很早就有學者在呼吁政府和施工單位重視砂石骨料品質,但是這些聲音在低價劣質砂石充斥市場時輕易地被掩蓋,得不到應有的重視。無論是建筑質量終身追責,還是時代高質量發展號召,要想保證建筑工程質量不動搖離不開砂石產業健康有序發展。在新時代發展浪潮下,砂石行業各項標準都在提升,行業也將從原來的無序走向有序,從粗放走向精細化。我們也期待湖南砂石行業和同仁營造更良好的市場發展氛圍,引領湖南砂石產業真正高質量發展。 編輯:周若萱 ---轉載請注明“文章轉自:砂石骨料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