砂石行業新一輪發展大幕正徐徐拉開。回看2023年,對一部分人砂石從業者來說,是變局和剎車;對另一部分人來說,是進場和布局;而也有一部分人,則是退場和告別。
在經歷了供需關系全面轉換的市場變化后,行業同仁從年初的信心滿滿到年末的小心謹慎,在頭部房企接連暴雷、基建投資不如預期、國際形勢復雜多變等等因素的加持下,行業未來發展的不確定性進一步增加。
此前,砂石骨料網發布了2023年終盤點,(詳見《【穿云破霧·掙扎前行】2023年砂石行業年終盤點》),以及《2023年度影響砂石骨料行業的十大政策》,今天,我們對2023年影響行業發展的關鍵詞進行了梳理,旨在幫助行業同仁更好地了解2023年行業變化,如有不足之處,歡迎批評指正。
關鍵詞一:價格下行
對于大部分從業者來說,2023年是疫情開放后的第一年,砂石價格必然會止跌回彈,走出低谷。但現實與理想往往存在著巨大差距。
從全國砂石到料單位均價來看,與2022年同期相比,2023年1-11月,全國砂石到料單位均價每噸下降在6元-7元左右。而有著砂石行業晴雨表的長江流域砂石骨料價格從3月開始持續下行,至7月底觸底,每噸砂石價格跌破60元。
截止目前,據砂石骨料網數據中心統計,長江沿線大礦砂石出廠價格已從年初的64元/噸,下降至年末的60元/噸。
關鍵詞二:房企暴雷
房地產作為商品混凝土最重要的需求方,其發展情況對砂石骨料市場需求有重要的影響。2021年下半年開始的房地產新政對砂石及建筑市場的影響仍在持續,頭部房企如恒大、碧桂園等接連暴雷,讓砂石市場出現一定程度的震蕩。
2023年8月,恒大地產連發多份報告指出,公司已資不抵債;9月,涉嫌嚴重違法的恒大創始人許家印被調查,據悉,恒大總負債超2.4萬億元。10月,碧桂園因無能力償還4.7億港幣到期境外債務,官宣爆雷;11月,曾大舉進軍砂石行業的中植系宣布公告,負債規模超4200億元……
盡管,為了提振地產經濟,今年以來,國家出臺了一系列穩定房地產的優化政策,但對于持續低迷的房地產市場來說,政策的發揮需要過程,短期內大多數房地產企業仍然在低谷徘徊。
關鍵詞三:理性拿礦
與2022年砂石采礦權搶奪競價激烈、價格不斷高企的情況相比,2023年國內礦業權市場雖然依舊交易頻繁,但從整體情況來看,砂石資源單價、總價以及單體礦山生產能力等都趨于正常,超出市場正常交易行為的情況鮮有發生。甚至出現超百宗砂石礦權流拍的情況,包括傳統砂石生產的熱門區域+粵港澳大灣區以及長江流域的砂石礦山。在產能過剩危機的逼近下,更多業內人士風險意識覺醒,在拿礦時更加謹慎和理性。
同時,從頭部企業在砂石礦權的選擇上來看,如中電建在2023年僅拿下1宗砂石礦權,對比前幾年加速布局、激烈爭奪的情況可以看出,大型企業在礦權獲取方面更加趨于理性,謹慎拿礦。
關鍵詞四:流拍/終止
據砂石骨料網不完全統計,截止到2023年12月28日,全國已有167宗砂石礦山流拍、終止,合計總儲量超91億噸,掛牌起始價約289億元(包含終止、流拍后重新競拍成功的礦權,但不包含流拍/終止后重新掛牌、2024年競拍的13宗礦權)。流拍、終止、尚未掛牌的有102宗,合計總儲量超60億噸,掛牌起始價約236億元。
分省份來看,流拍、終止(還未成功出讓的)最多的省份為新疆,有19宗,廣東18宗緊隨其后,貴州11宗排名第三。終止的情況則是廣東較多,很多儲量超億噸大礦被叫停,或與出讓設置的特殊門檻有關。
關鍵詞五:民企破產
2023年11月,浙江省首家民營砂石破產清算一案被法院受理,讓業內同仁更加認識到砂石寒冬的來臨。
民營企業一直以來都是砂石行業重要的組成部分,在砂石高質量發展進程中,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據砂石骨料網不完全統計,2023年以來,全國范圍內破產砂企已達10家。其中包括,江西省(3家)、江蘇省(2家)、廣西(1家)、重慶(1家)、貴州(1家)、黑龍江(1家),浙江(1家),且均為民營企業。
另外,據不完全統計,截止2023年9月,已有1600多家建材企業破產重整,建材產業鏈“淘汰機制”已經開啟。
關鍵詞六:央企布局
2023年,與已經布局砂石產業的大型央國企理性拿礦選擇不同,新入局的多家央企如中國中鐵、中交集團等,正加快砂石布局。
2023年9月18日,中國中鐵旗下子公司中鐵南方(云浮)綠色建材25.2億元競得廣東云浮年產1000萬方的超級大礦,標志著中國中鐵正式布局砂石骨料賽道。2023年12月5日,中國中鐵標桿成員企業中鐵四局旗下子公司以11.2億元成功競得江西九江資源儲量超1.2億噸、生產規模600萬噸/年的砂石大礦,加速骨料業務布局。
據砂石骨料網不完全統計,2023年以來,中交集團已在廣東、廣西、重慶競得5宗砂石礦權(包含1宗海砂礦),資源儲量達4億方,合計年產能1748萬方。尤其在大灣區市場方面,中交集團已競得3宗砂石礦權,在未來市場競爭中擁有一席之地。
關鍵詞七:地方國企
2023年以來地方國企成了砂石骨料行業的“拿礦大戶”。據砂石骨料網數據中心統計,截止至12月29日,全國共成功出讓砂石骨料礦權1105宗,其中競得者明確身份的有913宗,國企占404宗。這與以前大多是民營企業參與的業態完全不同。繼大集團、大資本爭奪大型砂石采礦權之后,高昂的資源費讓很多企業望而卻步,分期付款政策的推出,激活了市場活力,更多地方國企參與其中。
以新疆交投資源開發有限責任公司為例,2023年11月-12月共競得哈密市20宗砂石礦(11月一次性競得15宗,12月一次性競得5宗),盡管規模都不大,年限也不長(15宗2年,5宗5年多),但年設計產能卻超6000萬噸。其他地區地方國企也在紛紛布局。
關鍵詞八:來料多元
地方政府加速投放礦權的同時,整治工程、臨時工程、河砂/湖砂投放等標準放寬,多元化的料源對市場造成強烈沖擊。特別是長江流域,砂石市場競爭越發激烈。據砂石骨料網了解,每年從沿海、東北等地進入長江流域的砂石料約有2億噸。
受物流市場的影響,2023年前三季度船運價格持續低靡,砂石流通范圍擴大,福建、遼寧、山東等地砂石料大量進入長三角市場。進入11月,受寒流影響,煤炭需求旺盛,船運費連續上漲,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北砂南下的趨勢,但到了12月28日,北方沿海地區南下航運費驟降,已有砂石客戶定下了南下的船運訂單,元旦后,長三角市場又會迎來北方砂石。
關鍵詞九:洞庭湖砂
2023年9月18日,湖南省水利廳發布關于新一輪四水干流及洞庭湖河道采砂規劃(2023-2027年),讓洞庭湖砂再一次成為行業關注的熱點。得益于大自然的饋贈,洞庭湖砂資源十分豐富,且受粒型優異,級配好等因素的影響,一直以來都備受建筑市場歡迎。
根據最新洞庭湖河道采砂規劃,未來5年內,洞庭湖流域范圍內采砂控制總量超9.4億噸,平均每年有近2億噸河砂入市。目前,受多重因素影響,洞庭湖共有兩個采區開采,尚未完全放開。換句話說,從2024年開始洞庭湖砂或大量進入市場,對長江流域砂石市場有著重要的影響。
關鍵詞十:集采找礦
2023年,砂石骨料供應呈多元化,沿江沿海地區砂石骨料流通性強,熱門區域如長三角等砂石市場競爭日益激烈。受大型工程用料單位、貿易商、港口碼頭、商混站等相關單位委托,砂石骨料網團隊于12月初開展2024年度沿江沿海地區集采找礦活動,為相關單位提供價格合理、供貨穩定、質量優良、服務好的中大型砂石骨料礦山供應商。
砂石骨料網找礦團隊從浙江杭州出發,途徑安徽馬鞍山、池州、江西九江、湖北武穴、陽新、重慶巫山等地,與14家砂石企業深入交流。從市場一線情況來看,在房地產持續低迷以及長江沿線大型礦山產能的不斷釋放下,砂石價格已不復從前的高位,越來越多的從業者對2024年的市場行情表示擔憂。
關鍵詞十一:政策指引
2023年以來,無論是中央還是地方政府均出臺了多個政策文件,指導砂石行業高質量發展。其中涉及砂石物流、質量安全、礦業權出讓收益繳納方式、砂石開采管理、環評造假等方方面面。
部分新政策的落地和實施,進一步推動了砂石行業發展。如“10號文”帶來的礦業權出讓方式的變化,一定程度降低了砂石行業的從業門檻,讓砂石行業的參與主體更加多元化,為砂石行業注入了新的血液。
關鍵詞十二:礦山安全
從年初的砂石車超載致20死19傷到年中的廣西北流男子命喪破碎機再到年末的貴州砂石廠防塵彩鋼棚垮塌事故造成的6死3傷,2023年以來,與砂石相關的安全事故層出不窮,讓更多人將目光投向砂石行業,也讓主管部門對砂石礦山安全監管進一步升級。
2023年3月,國家礦山安全監察局部署開展全國礦山安全生產綜合整治;2023年4月,國家礦山安全監察局印發《關于在礦山安全監察系統大興調查研究的實施方案》;2023年9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特別發布《關于進一步加強礦山安全生產工作的意見》等,為礦山安全戴上了層層“緊箍咒”。
編輯:何勸
---轉載請注明“文章轉自:砂石骨料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