砂石骨料網消息,安徽池州東至年產6000萬噸砂石大礦迎來最新進展。眼下,該項目正在進行基礎設施建設,預計今年9月底試生產。
據悉,安徽池州東至國土空間生態修復暨礦業綠色發展一體化項目總投資119億元,被東至縣列為“一號工程”和重大民生工程。該項目圍繞儲量6.5億噸柯家村礦開發利用,建設年運量8000萬噸公用運輸廊道、年加工6000萬噸非金屬材料產業園和年吞吐4600萬噸港口碼頭。
該項目由東至縣和安徽交控集團資源公司聯合打造,“礦、廊、園、港”四位一體實施推進。目前,柯家村礦深加工產業園和二破區施工現場,大型機械設備正在緊張作業,近千名工人有序施工,一片繁忙景象。
公用運輸廊道板塊全長26.9公里
據悉,該項目公用運輸廊道板塊全長26.9公里,是目前全國同類項目中運輸量最大、帶寬最寬的廊道工程,目前正在進行緊張的架設工作。為最大限度保護土地,項目施工過程中通過技術手段,全線“路改橋”12處,合計4.5公里,設置支擋防護23處。
此外,近27公里的公用運輸廊道橋隧比例達92%,全線廊道橋404跨,施工難度大。面對山高路陡、雨多線長、工期緊迫等建設難題,建設單位精心策劃、科學組織,成功實現了由地面到“空中”工序轉換。
安徽交控資源東流新材料公司副總經理程磊科表示,該項目在安全環保方面,全線啟用了12處鋼結構預拼場地,把大量的高空焊接作業放在了地面上做,實現了工廠化的預拼、裝配化的安裝,既保證了精度要求,又最大限度降低山區森林防火火災的風險。
項目建成后,綠色公用運輸廊道將減輕當地公路運輸壓力,減少噪聲、揚塵等問題,提升路域環境。從根本上轉變東至縣礦山資源運輸模式,成為東至縣綠色轉型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載體。
生產四大類型17個規格的產品
據了解,深加工產業園項目作為“礦、廊、園、港”一體化項目的重要組成部分,建成后將改變以往礦區就近加工用地模式,包括對柯家村礦年產6000萬噸的非金屬材料進行深加工,加工能力為13500噸每小時,生產四大類型共17個規格的產品,產品規格數量為國內外同類礦山之最。
安徽交控資源東流新材料公司副總經理洪成剛表示,我們倒排工期、細化節點,在確保安全環保的前提下,深挖潛力、統籌施工,24小時循環作業,“人歇機不歇”是工作常態,用辛勤的汗水生動詮釋著安徽交控人的拼搏與擔當,確保項目早日投產達效。
東至縣國土空間生態修復暨礦業綠色發展指揮部辦公室常務副主任胡忠誠表示,該項目改變了過去切山、斷壁、挖坑式的礦山資源開采模式,為無邊坡、無礦坑、無廢石的“三無式”綠色開采,開采結束后對礦區及其周邊將實施山水田湖林草一體化修復,形成萬畝良田。
碼頭即將進入實體建設階段
東至縣擁有60億噸非金屬礦產和85公里長江岸線資源,通過“礦、廊、園、港”一體化項目將兩大優勢資源進行聯動開發,規劃新建2個3000噸級、7個5000噸級泊位港口,目前正在推進專題報批工作,即將進入實體建設階段。
“形成四位一體產業鏈,實現資源產業化、產業規模化、發展綠色化,致力于打造省內綠色礦山標桿企業。項目建成后,將成為安徽省在建規模最大、加工產品品種最齊全、公用廊道運力最大、港口吞吐量建設規模最大的綜合大型溶劑和骨料項目,同時也使東至縣成為長三角非金屬新材料研發與大數據信息中心和全國礦業經濟高質量發展示范區。”安徽交控集團資源公司黨委副書記/董事/總經理唐軍說。
21.2億元競得項目礦權
據砂石骨料網了解,2022年12月23日,安徽交控東流新材料有限公司以21.2億元成功競得該項目礦山采礦權。該礦資源儲量6.5億噸(65040.8萬噸),其中熔劑用白云巖資源量5.7億噸(57447萬噸)、熔劑用石灰巖資源量5031.8萬噸、建筑用石料礦資源量2562萬噸。擬出讓年限13年(含基建期),設計開采規模6000萬噸/年。
項目于2022年底簽約開工,不到半年時間就取得了采礦許可證。
2023年12月26日,中電建聯合體以近13.13億元成功中標該項目EPC。據悉,該項目是中電建成都院承建規模最大的砂石總承包項目(截止目前),以及中電建在外部建材行業領域競得的最大砂石工程。
編輯:賈林娜
---轉載請注明“文章轉自:砂石骨料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