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湖南省郴州市北湖區人民政府發布了魯塘鎮以礦山生態修復為抓手統籌推進綠色發展的歷程。
據悉,魯塘礦區石墨、煤炭資源儲量豐富,是世界著名的“微晶石墨之都”。但因長期無序開發,礦山取締退出后遺留了大量環境問題,共有歷史遺留礦山圖斑120處、面積302公頃,礦區歷史遺留礦山生態修復問題被列為2021年第二輪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查整改問題。
為此,郴州市積極引進戰略投資者開展礦產資源整合。2023年以來,魯塘鎮采用“工程修復+綜合利用”的聯合修復方式對廢棄礦山進行綜合治理、系統修復,截至目前已完成修復面積175公頃,占總任務完成情況的57.9%。同時加快廢棄矸石堆的綜合利用,因地制宜布局原料加工廠、堆料廠建設。目前,舜洛、黃沙嶺、魯和、封仙廟、南拓五個年處理量150萬噸石料加工廠完成建設并投產,累計實現增收5000余萬元,廢棄石料綜合利用與生態修復示范點打造逐步成型。
2022年1月,《湖南省探索利用市場化方式推進歷史遺留礦山生態修復實施辦法》出臺,明確各地可積極吸引社會資金投入,緩解歷史遺留礦山修復任務重、財政資金投入不足的壓力。郴州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制定了《郴州市綠色礦業發展示范區建設方案》《郴州市綠色礦山建設三年行動方案(2020-2022年)》,將綠色礦山建設納入礦政管理全過程,建立政府引導、部門協作、企業主建、第三方評估、社會監督的綠色礦山建設體系。
乘著政策東風,郴州市積極引進戰略投資者開展礦產資源整合,2023年以來,魯塘鎮采用“工程修復+綜合利用”的聯合修復方式對廢棄礦山進行綜合治理、系統修復,截至目前已完成修復面積175公頃,占總任務完成情況的57.9%。
為持續優化施工環境,北湖區實行區領導掛帥,抽調精兵強將成立工作專班常駐項目部進行調度,倒排工期、掛圖作戰,打造環境優化鐵軍,打通制約項目建設發展過程中的各種堵點卡點。魯塘鎮通過“入戶夜談”“屋場懇談會”等多種調解方式,通過多次、反復、耐心地做工作,許多群眾認識上都有了根本轉變,意識到綠水青山就是美好生活的寫照,礦區生態修復避不開自己,自己也離不開礦區生態修復,從不理解轉為全力支持、主動建設。
治理過程中,魯塘鎮堅持“管治結合”,創新完善打非治違聯動機制,結合礦山修復圖斑做到網格化管理;做好“人員盯守”“有獎舉報”等傳統方式與“無人機巡查”等智能手段的結合文章,拓寬監管執法方式,嚴厲打擊礦區非法盜挖盜采行為,將相關案情上報至區有關職能部門,有力的打擊震懾了非法違法行為。對于修復過程中存在的車輛運輸、不規范開挖等安全隱患,及時下發交辦函,督促項目施工方整改。同時,對于企圖利用礦山修復項目實施偷挖盜采的行為,予以高壓整治,今年以來,累計抓獲2起非法開采案和1起井下盜竊案,現場扣押挖機2臺、鏟車1臺、皮卡車1臺,約550公斤井下鋁芯電纜,相關違法人員已移交至相關部門處罰。
為提升礦山治理效能,魯塘鎮積極引入社會資本,推動湖南省勘察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實施生態修復項目,加快廢棄矸石堆的綜合利用。累計投入資金1.3億元,通過“工程修復+綜合利用”的聯合修復方式修復受損耕地、林地、草地175公頃,持續恢復植被和土地功能,生態環境不斷改善;因地制宜布局原料加工廠、堆料廠建設,實現煤矸石綜合利用。目前舜洛、黃沙嶺、魯和、封仙廟、南拓五個年處理量150萬噸石料加工廠完成建設并投產,累計實現增收5000余萬,廢棄石料綜合利用與生態修復示范點打造逐步成型。
同時,在修復后的礦山土地上,因地制宜發展光伏產業,逐步形成“板上發電”“板下種植”立體“農光結合”全新業態。目前光伏產業導入已與第三方投資單位完成框架協議商討并達成一致意見,光伏分布范圍已完成復核,礦區片綠色低碳轉型發展之路蹄疾步穩。
編輯:周若萱
---轉載請注明“文章轉自:砂石骨料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