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2日上午,廣東省自然資源廳以“珍愛地球 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為主題,在珠海市舉行了第56個世界地球日主題宣傳活動,進一步引導全社會支持參與自然保護和生態修復,共同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
近年來,廣東在推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建設方面取得了亮眼成效,打造出了一批典型示范。梅州、韶關積極推進兩個國家級山水工程,紅砂嶺、大寶山生態修復成效卓著,被評為全國典型案例。
據了解,廣東省已全面完成“三區三線”劃定工作,其中劃定生態保護紅線面積5.08萬平方千米,繪就了“三屏五江多廊道”的生態安全格局,逐步形成陸海聯動、通山達海的生態保護修復藍圖。
通過開展湖泊整治、岸線整治等一系列生態修復治理,三角島整島植被覆蓋率由不到1/3提高到2/3以上,實現了從荒島到綠洲的華麗轉變
同時,綠美廣東生態建設“六大行動”深入實施。廣東全域土地綜合整治工作擴面提質,農用地、建設用地整理和生態修復工作統籌推進,土地保護利用新格局構建初見成效。據統計,廣東省累計完成礦山生態修復項目超160個,修復礦區10.5萬畝;實施海洋生態修復項目37個,營造修復紅樹林8.4萬畝,修復大陸海岸線超200公里,堅決守住了自然岸線保有率不低于36.4%的生態底線。
編輯:周若萱
---轉載請注明“文章轉自:砂石骨料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