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工作條例》(以下簡稱《條例》),并發出通知,要求各地區各部門認真遵照執行。《條例》對督察對象、督察內容、督察方式等均進行了完善,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工作體制機制進一步健全,無疑對各行各業的生態環境保護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對于砂石產業而言,作為資源開采和生態敏感領域,或將成為督察重點對象,面臨新的挑戰,非法采砂、越界開采、環保設施不達標等問題面臨更嚴厲查處,相關企業須重點關注。
10年來督察的制度建設不斷健全
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協調局局長徐必久表示,從2015年督察方案到2019年督察規定,再到2025年督察條例,10年來督察的制度建設不斷健全,通過督察充分發揮利劍作用,實現了很好的政治效果、經濟效果、環境效果和社會效果。特別是在這次的《條例》當中,明確要規定實行督察機構制度,開展督察報告的獨立審核,確保經得起歷史和方方面面的檢驗。
相對之前“規定”而言,此次的條例具有更高層級,也更加具有權威性。作為督察領域的基礎性的、引領性的黨內法規,《條例》將成為生態環保督察重要的制度保障。《條例》共設八章四十四條,確定了“組織領導和機構職責”“督察對象和內容”“工作程序和方式”“督察整改”等內容。
《條例》指出,重點關注學習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以及黨中央、國務院關于生態文明建設和生態環境保護決策部署的執行情況;強調環境污染防治、發展方式綠色轉型、生態保護修復、推進碳達峰碳中和等美麗中國建設方面的工作情況;規定督察組在例行督察進駐期間,可通過多種方式開展工作,包括受理人民群眾生態環境保護方面的信訪舉報,對人民群眾舉報問題的整改情況開展抽查回訪等。
《條例》明確,在黨中央集中統一領導下,實行中央和省、自治區、直轄市兩級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制度。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將對省、自治區、直轄市黨委和政府,國務院有關部門以及有關中央企業等履行生態文明建設和生態環境保護責任組織開展全面督察。
《條例》針對區域重大戰略實施中央生態環境保護要求落實情況,結合例行督察,統籌推進流域督察和省域督察。視情組織對督察整改情況實施“回頭看”。中央生態環境保護專項督察、生態環境警示片緊盯重點流域、區域、領域、行業和突出生態環境問題,推進常態化監督。
10年累計受理轉辦環境信訪舉報34萬多件
《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工作條例》的出臺為生態環保督察工作提供堅實的制度保障,10年來,督察牢牢牽住生態環境保護責任制這個“牛鼻子”,保持嚴的基調,解決了一大批長期想解決而未能解決的突出生態環境問題。
據了解,2015年底我國首次啟動河北省督察試點以來,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已開展了三輪督察,先后共公開曝光323個典型案例,充分發揮警示震懾作用,共梳理移交744個生態環境損害責任追究問題。在督察有力推動下,甘肅祁連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生態破壞、青海木里礦區非法開采、吉林長白山違建高爾夫球場及別墅、云南昆明滇池長腰山違規違建等問題基本解決。
目前,督察的領域在不斷地拓展,內容重點也在不斷地豐富。像盲目上馬“兩高”項目、綠色低碳發展、岸線的保護、挖湖的造景等都作為督察的重點內容,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始終將群眾反映的問題作為重點,建立了一套完整的舉報受理、轉辦、核查、督辦、回訪工作機制,10年來累計受理轉辦群眾生態環境信訪舉報件34萬多件,絕大多數已辦結或階段性辦結。
隨著《條例》的實施,在開采環節,砂石企業將更嚴格遵循生態保護要求,避免過度開采對植被、土地造成破壞;采取必要的揚塵措施,避免污染;加快推進礦山生態修復等工作。對于監管環節來說,未來,一旦出現環境問題被群眾舉報,或將面臨嚴格的督察與整改要求,監管或將更加嚴厲。
因此,砂石等相關企業應重點學習《條例》相關內容,自查自糾,全面排查環境問題,保障生態環境質量,并堅持綠色環保發展理念,推動砂石骨料行業綠色發展。
編輯:賈林娜
---轉載請注明“文章轉自:砂石骨料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