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6Σ砂石骨料生產線
——急行軍至第六天
盧洪波
骨料加工質量要求之三便是球形度。球形度在我國砂石行業尚無標準,國標中有一反映顆粒形狀的指標為骨料中針片狀顆粒含量。欄主認為僅用針片狀顆粒含量來反映骨料顆粒形狀是不夠的。
欄主定義的球形度指標是這樣的:一個投影面積為S1邊長為L1的顆粒,另一個同等理想園面積S2邊長為L2的顆粒,兩個邊長比值K即為圓形度。即當S1(實際顆粒投影面積)=S2(理想圓投影面積)時,K1=L2/L1(K1,K2,K3為三個方向圓形度)。
在三維坐標的三個方向投影得出三個不同維度圓形度,其平均值即為該顆粒球形度。K=(K1+K2+K3)/ 3,當然維度越多越好。欄主此定義是否確切,列為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在下討教了。
那么骨料球形度對骨料性能究竟有多大影響?近日來欄主兩手托著腮幫子,歪著腦袋,成半響的琢磨呢?
水泥工作者一定知道水泥顆粒形狀對混凝土性能的影響。欄主認為,這還真差不多是一回事。
當骨料的形狀更加接近球形時,毫無疑問在其它條件一致時,用其配置的混凝土一定有更好的工作度和耐久性(混凝土三大類性能:力學性能、工作度與耐久性),比如混凝土的和易性。反之同等性能混凝土則可減少水、水泥、添加劑的加入量,它不僅降低了混凝土成本,更提高了混凝土的后期強度和耐久性。混凝土性能與經濟性與骨料形狀有如此大的關系以致在骨料生產中注重工藝流程設計與主機選型就很重要了。話說那日暖風習習,桃花正紅,欄主喝高了點,幾個酒友吵著鬧著非要欄主就幾類破碎機生產的的骨料顆粒形狀做一量化分析對比。怎奈,欄主本來數學就“麻麻腿”,好在酒酣之際,用盡力氣,搜羅遍了從小學算術到大學微積分所有壓箱貨,連帶從娘肚子帶來的老底子,硬是拼兌出了一個葵花寶典版的量化對比表:
機型 |
對輥 |
顎破 |
圓錐 |
錘破 |
反擊破 |
沖擊破 |
球形度 |
1.0~1.5 |
1.5~2.0 |
2.0~3.0 |
4.0~4.5 |
4.5~5.0 |
5.0 |
注:5分為最優
列位,以上為酒醉之言,僅供您酒后參考,嘻嘻…
水泥界的朋友們在當年一定聽說過日本球形水泥的故事吧,東洋人可真夠邪乎的了。
欄主今日也奉獻一個撒豆成兵的故事,以飧讀者。
“八一三,日寇在上海打了仗……”京劇《沙家浜》中沙奶奶的一段唱腔把欄主的思緒牽引穿越到了戰火紛飛的淞滬抗戰前線……
英勇的十九路軍國軍將士在民族英雄蔡廷諧、蔣光鼎將軍的率領下,面對窮兇極惡的日寇,奮起抵抗。無奈面對海陸空占絕對優勢的日本鬼子,死傷累累、傷亡慘重…一日,聰明的國軍將士在沙袋掩體后遍灑黃豆,待鬼子沖上來后詳作抵抗,便主動退到第二道沙袋墻后埋伏,但見鬼子兵端著上了明晃晃刺刀的三八大蓋,腳蹬笨重翻毛大皮鞋,一踏上了“球形度”接近1的黃豆(注意不是針片狀),好似豬八戒踩西瓜皮,一個個摔成仰八叉,此時埋伏在第二道沙袋掩體后的國軍大刀隊將士,手持寒光閃閃的大刀沖入敵陣,伴著一縷縷紅纓在寒光中上下翻舞,直將鬼子如砍瓜切菜一般…欄主大叫痛快,按捺不住,手執一把據傳是當年戚繼光子弟兵留下的鬼頭大刀,一躍而起。列位,那英姿絕不差李云龍團長三分。但見欄主飛起一腳,將那個長的豬似的叫什么龜田隊長的家伙踢翻在地,一手按著這個賊人的脖子,新仇舊恨涌上心頭,伴著大刀向鬼子們頭上砍去嘹亮的歌聲,用盡吃奶的力氣狠狠一刀砍下……“殺”,欄主大叫一聲,驟然驚醒,只見窗外冷月寒星,揉了揉一雙醉眼,狠狠又掐了一把親腿。列位,我這是在哪?……
來源:中國砂石骨料網
作者:盧洪波
編輯:韓靜
轉載請注明“文章轉自:中國砂石骨料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