瘋狂的非法采砂
采砂似“喝砂” 大壩坍塌河道遭改
每年6月至10月是我國淮河干流的主汛期,為保證河堤安全,在此期間禁止采砂。然而,記者在淮河干流安徽段調查時卻發現,非法偷采現象依然十分猖獗,已經造成部分河岸崩塌,直接威脅淮河防洪大堤。
在淮河干流的蚌埠至五河段,記者看到,灘堤已經大面積開裂,支離破碎的河灘被水浪一擊,泥土便墜入水中。而就在距離河灘不到一公里的地方,便是保護著數千萬人的淮河大堤。
五河縣大李村漁民老吳:“這是以前的老壩”
(老壩也是因為這個挖砂子(塌的)?)
“這就是因為挖砂子干的事情”
(整個這個缺口?)
“對,整個這個都是,這不都是一條直得嘛,都是直的,整個喝掉了。”
當地人用“喝”字來形容采砂,村民們說當采砂管伸到河底時,就像吸血鬼一樣貪婪。老吳是在淮河邊生活了幾十年的漁民,眼瞅著村里的農田和大壩因為采砂不斷坍塌,又氣又急。
五河縣大李村漁民老吳:“明天眼看就要塌下去了,就要塌了,你看這塊就開始塌了。”
(以前這邊是農田嗎?)
“以前就是農田”
(這一片都是農田?)
“對,這個都是農田,都是喝砂子塌的。”
距離我們不遠的岸邊,還停著六艘采砂船,其中有三艘正在采砂,轟鳴的馬達聲幾里之外就能聽到。船上的采砂管能伸到水下二三十米,采完一塊就好比在河道上挖出一個黑洞,把設計好的標準河道給更改掉了。
五河縣大李村漁民老吳:“幾十條船都在這喝(砂子)。”
(喝砂子啊?那什么時候船最多的時候?)
“就是在晚黑,八九點鐘,十來點鐘的時候。”
晚上9點多,記者再次來到這里,此時,河面上燈火通明,6艘采砂船全都開足馬力在偷采河砂。采完一個地方,就把船移個位置,繼續采,兩個多小時就采滿一船。沒多久,一艘大型運砂船開了過來,雙方就地交易,砂子馬上轉移到運砂船上。
在淮河鳳臺大橋段記者同樣看到了瘋狂采砂的景象,鳳臺大橋段屬于無灘地的老險段,被安徽省政府劃為禁止采砂區。但是距離大橋不遠處就有一處砂場,當記者表示想買些砂子時,船主立刻湊上前來。
鳳臺縣某船主:“你是來訂砂的,還是來問價格的啊?”
(訂點砂子,你這正抽著呢是吧?)
“這不是往沿(岸)上打嘛,往沿(岸)上抽嘛。”
(這是小泵船吧?)
“這是小泵。”
(多大的泵?)
“這個泵小,大泵擱那呢。”
(這片泵船多嘛?)
“多”
瘋狂的非法采砂
挖一晚砂等于種一年地 大船可賺兩三萬
淮河采砂由來已久,過去大多是零散作業,這幾年受建筑市場需求刺激,加上采砂業成本低、收益高,非法偷采現象日趨嚴重。那么這些明知違法,卻依然猖獗的非法行為,背后到底有什么保護傘,為何發生在執法部門眼皮下,卻依然沒有被查處呢?繼續來看記者的調查。
阜陽市潁上縣南照淮河大橋下,是淮河安徽段最大的采砂集散地。這里雖沒有瘋狂的采砂場面,但是數以百計的巨型砂山連綿起伏看不到盡頭,十幾米高的鋼鐵篩砂架矗立在岸邊,形成一片“鋼鐵森林”。近百艘運輸船停泊在河道邊來此卸砂,橋下滿載黃砂的重型卡車絡繹不絕、穿行而過。這里的砂場都是24小時不間斷營業,到了晚上,運砂車輛甚至比白天還多,如此巨大的采砂量在主汛期讓人觸目驚心。
鳳臺縣村民:“他都是夜里來抽,那個大船又過勁,兩三個小時就搞一大船了,搞幾百噸。”
(兩三個小時幾百噸?)
“恩,他都那高架子,那好大,那船,(看著)都害怕,都是這么粗的家伙,那個吸管子都這么粗。”
記者走訪多天了解到,刨除油料、人工、機器損耗等成本,小采砂船一晚上就能賺五六千元,大船的話則能賺兩三萬,一晚上的收入就相當于當地農民種一年地的收入。采砂船把剛采上來的砂子賣給運砂船大約是15元一噸,經過運砂船、砂場、運砂車幾手交易,最終的售價一般在50元一噸,每一個環節都有巨大的利潤。而運砂車為了追求最大利益,普遍存在超載行為,此時砂場主往往買通路政、交警等執法部門,為超載車輛大開綠燈。
南照鎮某砂場主:“這邊包送。”
(包送?)
“你車過來了,我給你送過去,我給你送到高速。”
(我看進來那地方可會攔?公路路政有個卡子)
“那你不要問,交警、交通不要問,我給你送過去。”
記者隨后設法登上了一輛車牌號為皖S39557的運砂車,目睹了這輛超載車怎么通過層層關卡,順利從高速公路將砂子從南照鎮運到40公里外的阜陽市。
運砂車司機:“這車45噸,連車皮45噸。”
(哦,45噸連車皮)
“肯定超啊”
(這超了多少)
“這個不一定,砂子有水。”
(超反正是超了)
“哎,對。”
從南照鎮到阜陽市要經過2個高速收費站和2個治超站,高速收費站的磅秤,司機往往通過過磅的技巧來降低稱重量,而治超站則是在平常打點關系,逃避檢查。在南照路政執法中隊門前有個磅秤,這本應該是所有運砂車必須經過的一道關卡,如今卻形同虛設,因為該中隊在這里按照每輛車30元的標準收取砂管費,只要交了錢不管超不超載一律放行。
運砂車司機:(這交30塊錢的)
“哎,對”
(那你怎么不交啊)
“我找人買(關系)啊,找當地人給我帶的車,這樣就算過來了。”
(對,這關算過了)
“沒檢查你就算過了”
在進入阜陽市區的阜陽東高速口,還設有一個治超點。
運砂車司機,(這不是超載站嗎?)
“哎,對,就這個,這個人不就給攔了嘛。”
出乎意料的是,這名司機和執法人員很熟悉,不但沒有受到檢查,還打起了招呼。
運砂車司機:“(怎么又讓走了?認識啊)”
“嘿嘿嘿,拜拜。”
(你們買通了是吧?)
“要不然這兩個都停了嘛,他(不認識)肯定不會讓你走了。”
瘋狂的非法采砂
無度采砂所致破壞需幾代人修復
我們手中有這樣一份數據,截止到7月底,安徽共查獲非法涉砂船舶2939艘次,拆除、沒收采砂機具3633套。但采訪中記者也發現,雖然政府采取了措施,但非法采砂并沒有止步,而由此造成的耕地流失已經開始顯現,繼續來看記者調查。
鳳臺縣村民:(什么地塌了?)
“他在河里把砂子抽走了,地不就塌下去了嘛。”
(耕地啊?)
“嗯”
(塌的嚴重嘛?)
“塌的嚴重,一個冬天,塌了十來米遠。”
記者了解到,采砂作業主要是通過船頭的吸砂管從江底抽上水和砂石的混合物,通過過濾網后,顆粒大的鵝卵石和雜質被攔住,與河水一起被傾倒回淮河,而顆粒較細的江砂穿過過濾網后,落入船艙中。看似很簡單,但對農田和堤壩損傷很大。
安徽大學資環學院院長周立志,很多的一些水生生物喪失了棲息地。再一個就是采砂增加了水體的懸浮顆粒,懸浮物,大量的有機質可以沖向下游,增加了水質的懸浮物的濃度
而業內人士認為,盜采河砂屢禁不止的最主要原因就是違法成本太低,非法采砂行為最多是行政違法,不構成刑事犯罪,涉案金額再大,組織實施者也不會坐牢。處罰方式往往是罰款,再嚴重點就是拆除采砂設備,而一套采砂設備只需要六七萬快錢,對于采砂高額的利潤來說罰不抵過,船主沒有受到多少實質性的懲罰,只要還有機會,仍會卷土重來。而無度采砂造成的破壞,甚至需要幾代人才能修復。
安徽大學資環學院院長周立志,特別是像一些擾動的生態系統再要花力氣去修復,這個代價就非常大了,很多時候生態系統的形成和維持,需要很長時間,生態修復也需要一個過程,后期的修復代價會更大。
來源:中國砂石骨料網
編輯:李沙
轉載請注明“文章轉自:中國砂石骨料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