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解產能過剩是建材行業當前關注度比較高的話題,從產業內部來看,有兩條道路可走,一是走技術路線,依靠產業轉型升級、淘汰落后;二是另辟蹊徑,走新材料路線。而其中共同的成分,就是大力發展綠色建材。
把建材從傳統產業轉型為綠色產業,這已是業內達成的高度共識。也正因為此,建材行業才開始慢慢擺脫陰影,走出困境,為全社會所理解和認同。
從中我們不難發現,行業內的內省和自我調整,不僅為行業的持續健康發展造就了新的增長空間,同時,也為區域經濟的發展帶來了活力,特別是對縣域經濟的發展注入了動力。
無論從建設新型城鎮化的角度,從打造經濟升級版的角度,還是從建設生態文明,實現美麗的中國夢的角度來看,走綠色之路,都是建材行業面向未來的必然選擇。在與社會經濟同步發展的時候,建材行業也迎來了新一輪健康發展的無限機遇。
綠色建材為新型城鎮化建設打基礎。當前我國新型城鎮化建設正在快速發展,建筑節能產業呈現出巨大的發展機遇。有關專家指出,在城鎮化進程中推動建筑節能減排,大力發展綠色、環保、節能型建筑,是實現節能減排目標、創建節約型社會的重要方向。推進城市化、提高城鎮化質量,就要在低碳、綠色上下功夫。在這方面我們有很多成功的例子,比如說天津中新生態城、無錫太湖新城、唐山曹妃甸生態城等。同時,也有專家建議,在城鎮化發展中,要鼓勵城鎮發展分布式、小規模能源,提高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利用比重,大力發展綠色建材,加快既有建筑節能改造;推廣綠色生活方式和消費方式。
為加快綠色建材產業發展,帶動建材工業轉型升級,國家相關部委還出臺了《綠色建筑行動方案》、《“十二五”綠色建筑和綠色生態城區發展規劃》等。從中,我們看到了建材產業未來的光明前景。
綠色建材產業也以強勁的力量帶動著縣域經濟持續發展。
舉兩個例子:一個是河北沙河。河北沙河市近年來走出一條傳統產業改造升級之路:占全國玻璃年產量1/5的沙河玻璃,生產工藝已實現兩次跨越;2012年產值達220億元、利稅20億元,均為8年前的10倍。由于產業經濟的創新驅動發展,沙河玻璃正在實現由低端向高端,由普通建筑玻璃向多領域玻璃應用,由玻璃原片為主向深加工為主轉變。沙河玻璃產業的新優勢日漸明顯,成為區域經濟發展的最大特色和最大亮點。
一個是福建德化縣。近年來,德化縣組建陶瓷品牌聯盟,以品牌建設推動跨越發展。目前,陶瓷品牌聯盟隊伍“風風火火闖九州”,在全國各地落地生根,設立營銷中心,拓展了德化陶瓷的國內市場,有效推動了縣域經濟新跨越。
據不完全統計,全國有大約一半以上的縣市有建材生產和流通產業,有大大小小不同的企業以建材為實業基礎。
從中,我們可以看到,當更多的縣域抓住新型城鎮化這一歷史性的發展機遇,并把建材產業當作自己的主導產業來重視和發展的時候,產業經濟與區域經濟將實現高度的融合,那又將會出現一個多么美妙的科學發展局面呢?
來源:中國砂石骨料網
編輯:李沙
轉載請注明“文章轉自:中國砂石骨料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