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人們對環保的日益重視,礦山對生態環境的破壞引起了越來越多的關注,國家相關政策也不斷出臺,建設生態礦山已然成為國內水泥企業必須面對的課題。
日前,中國砂石骨料網記者對國內某知名大型水泥集團管理部主管進行了采訪,就其在生態礦山建設及其對砂石骨料行業的看法等方面進行了交流。
中國砂石骨料網:貴公司是何時開始重視礦山生態建設問題的?
行業高管:2000年開始,我們公司的領導者有礦山保護的想法。從最初簡單的想法,逐漸系統化。由于國內沒有可借鑒的先例,中間也走過很多彎路,并用5、6年的時間慢慢探索。由于缺乏經驗,在選擇植被方面沒有充分考慮其適應性問題,很多植被因水土不服無法成活,一切工作又回到了零點,甚至很多礦山做了一年的復綠工作都沒有得到直觀的效果。
礦山生態恢復需要一個很長的過程,很多時候,礦山復綠工作無法用肉眼直觀判斷其恢復情況。從礦山地理位置方面看,北方的秋天、冬天植被枯萎的時候,礦山上的很多植被可能已經扎根了,但是表面看不出來;相比之下,南方因為雨水多,巖石風化程度好,巖層當中的泥比較多,看上去綠化效果比北方礦山好很多。從2006年開始,我們認識到礦山復綠要根據地理因素、氣候環境等因素綜合選擇種植的植被。
我們希望企業在礦山生態恢復方面更加規范,企業應該有責任意識,通過礦山開采給企業帶來利潤,礦山開采完后,不給生態環境造成負面影響。大型水泥企業在礦山恢復和環保方面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現階段其代表性著重體現在水泥廠粉塵處理方面。曾經廠區粉塵重飽受詬病,但現在工藝、環境都有很大提高,無論是日常生產還是廠區綠化都有明顯改進。在監測環境粉塵時,甚至出現廠區外圍的粉塵超標,廠區內粉塵達標的情況。
中國砂石骨料網:對水泥行業轉型做砂石骨料這種趨勢,您有何看法?
行業高管:水泥行業是一個競爭激烈的行業,盡管現在公司業績不錯,但是行業產能過剩是事實。我們也在不斷學習,既學習民營企業靈活的規章制度,也要學習國外大型水泥集團的先進技術,提高自身的競爭力。
從大環境來說,我們也在積極開拓砂石骨料市場。因為我們有礦山資源,從市場和資源角度來講,水泥企業轉型砂石骨料市場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我們已經有自己的砂石骨料生產線,以后還將加大力度,向砂石骨料方面轉型,既減少環境負擔,又能增加企業收益。
當今在水泥產業產能過剩的大背景下,我們正在延伸產業鏈。向下游發展做商品混凝土,已經在邁出了堅實的一步;同時向上游延伸發展砂石骨料,把一部分礦山剝離下來的廢石變成骨料,減小環境負擔,真正地增加資源利用效率,完善整個產業鏈。
砂石骨料行業剛剛開始受到重視,其行業準則有待規范,如粉塵、噪聲、PM2.5等方面。行業準則的規范需要從業者共同努力,這將是一個長期的過程。
中國砂石骨料網:依據多年的從業經驗,您最擔心行業出現哪些問題?
行業高管:現在水泥銷量和我國基建投資息息相關的,總體銷量與以前相比有所增加,但由于水泥產量過剩,競爭更為激烈。
水泥企業根據各自的優勢,采取的策略不一。甚至出現一些企業低價競爭的情況。我們擔心水泥行業會像其他行業一樣,因為低價競爭,企業沒有利潤,進而開始造假。水泥的質量牽動整個國家基礎建設,和人民的利益息息相關,我們希望全行業朝著合理有序的方向發展、良性競爭。令人欣喜的是,國內水泥行業的龍頭企業都有促進行業良性競爭的意識,而且多年來水泥價格一直比較穩定。
中國砂石骨料網:在礦山復綠方面,許多企業都未能落到實處,對此您有何建議?
行業高管:目前礦山復綠方面的投入成本對于企業來講比較大,每個生態礦山負擔很重,需要繳納環境治理保證金等一系列的稅費。而高成本直接導致許多企業由于缺乏資金沒有進行三同時,即同時開采,同時治理,同時投入使用。這對礦山復綠和環境保護有很大影響。
從專業知識方面來看,與水泥相關的技術改造、產業升級等培訓和研討會很多,但是與礦石相關的知識培訓、產業升級、改造等培訓和研討會很少。水泥和礦山看似密不可分,其實也是兩個環節。水泥在不斷發展的同時,礦山也應該發展。礦山發展方面很多從業者了解不深,所以要通過培訓、技術改造、設備改造等提升從業者的認識。
我們也在逐漸摸索,將來做成效果好、外觀形象好、節省資金的生態型礦山。我們也呼吁同盟共同制定相關的行業標準,提高行業準入和管理門檻。這樣做有兩個好處:首先,會淘汰部分管理水平低的企業;其次,一些管理水平相對較差的企業可以通過規劃、培訓,提高管理水平。否則行業信譽度缺失,所有企業都將深受其害。
編后語:雖然水泥行業工藝發展較為成熟,但是水泥行業對生態環境造成的破壞是客觀存在的。所以在礦山生態恢復方面,無論是水泥企業還是砂石骨料企業都需要投入更多的資金和精力,一方面可以提高礦山資源利用率,另一方面也是履行企業的社會責任最直觀的體現。維護行業信譽,促進行業良性競爭是每個企業應有的意識,我們也希望從業者共同努力,提升行業信譽。
責編:王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