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來,礦產開發都是棗莊重要支柱產業。但在促進經濟社會發展的同時,也引發了大量的礦山地質環境問題,人民群眾要求改善生態環境的愿望日益迫切。近年來,圍繞落實市委、市政府的決策部署,棗莊市國土資源部門統籌謀劃,認真實施,打響了全面保護和加快治理礦山生態環境的攻堅戰。
統籌推進出重拳
保護和治理礦山生態環境事關經濟社會發展的全局,事關人民群眾的生存環境。2012年,棗莊市人大出臺了《關于依法開展露天開采礦山和礦山生態環境專項整治的決定》。棗莊市政府常務會議專題研究露天開采礦山及礦山生態環境綜合整治工作,制定了《棗莊市露天開采礦山及礦山生態環境專項整治工作實施方案》,明確露天開采礦山關停及礦山生態環境治理工作的基本原則、目標任務、實施步驟和保障措施,建立了全市露天開采礦山及礦山生態環境專項整治聯席會議制度,與各區(市)政府層層簽訂責任狀。
為抓好落實,棗莊市國土資源局對全市露天礦山進行全面核查,登記造冊,摸清底數,分類列出關停時間表。在此基礎上,嚴格執行不延續、不擴界、不新批露天采礦權的“三不”政策,全面停批新建、擴建各類山石開采、鐵礦等露天開采礦山項目;全面停止審批資源枯竭、開采規模小、破壞環境、安全條件差的露天礦山開采項目;對采礦證有效期滿到期的,一律不予辦理延續登記,限期關閉。
同時,各級政府牽頭,組織有關部門加大現場關停督導,停止供電、停止炸藥等供應,依法吊銷、注銷各類辦礦證照,拆除開采設備,防止死灰復燃。截至目前,棗莊共關閉露天礦山 65 家,露天礦山總量大幅減少。
抓住機遇上項目
針對損毀山體治理難度大,資金投入多的實際,市國土資源局緊緊抓住國家將我市列入資源枯竭城市的機遇,千方百計爭取國土資源部、省國土資源廳在地質環境治理項目和資金的支持。據統計,近年來,國家、省共批給棗莊地質環境治理無償資金5.5億元。
目前,部分國家和省級破損山體治理項目相繼實施,已治理“三區兩線”范圍內大面積破損山體11處、面積23.5萬平方米。組織實施棗莊老城北部廢棄鐵礦坑治理項目,廢棄鐵礦坑已回填土石700萬立方米、預計新增耕地2970畝、林地680畝。這些項目的實施不僅使全市生態環境得到修復,而且促進了農業增產,農民增收,有力地帶動了經濟社會發展。
綜合整治破難題
近年來,因資源枯竭,一大批煤礦相繼關閉,遺留塌陷地難以落實治理主體。根據2012年省地環總站對棗莊礦山地質環境調查顯示,棗莊采煤塌陷地面積26.85萬畝。
在國土資源部和省國土資源廳的支持下,棗莊先后實施國家和省級采煤塌陷地治理項目8個,投入資金3億元,治理面積7.49萬畝。在治理過程中,堅持“宜耕則耕、宜林則林、宜牧則牧、宜漁則漁、宜建則建”的原則,科學確定治理措施,對地勢輕度變形、坡度小、土壤較肥沃、排灌設施完備的塌陷地,復墾為耕地;對常年積水的塌陷地,通過挖低墊高,挖塘養魚,修建臺田,成為礦區農民發展水產養殖業的重要基地;對積水深、面積大的塌陷地,因勢利導,修建人工湖面和礦區公園,改善和美化了生態環境。
編輯:lis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