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研究提出2014年15個工業行業淘汰落后和過剩產能目標計劃,以及計劃淘汰的企業名單、主體設備(生產線)和產能。”日前,工業和信息化部辦公廳與財政部辦公廳聯合發出通知,要求各地在2月20日前報送2014年工業行業淘汰落后和過剩產能目標計劃,并表示中央財政將對此項工作予以相應支持。
這一要求顯然是為貫徹落實《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淘汰落后產能工作的通知》(國發〔2010〕7號)、《國務院關于化解產能嚴重過剩矛盾的指導意見》(國發〔2013〕41號)文件精神,確保提前一年完成“十二五”期間工業行業淘汰落后產能目標任務。
而在這之前,“指導意見”文件發出之后,一些被重點點名的地區已立即作出反應。山東、江蘇、安徽、河北、山西等地相繼出臺了化解產能嚴重過剩矛盾的“實施意見”,明確了未來幾年化解過剩產能的目標任務,提出化解“路線圖”。
山東 產能過剩項目不上馬
山東省政府常務會議近日原則通過《化解產能嚴重過剩矛盾的實施意見》,表示將不再核準、備案產能嚴重過剩項目,以期有效化解鋼鐵、水泥、電解鋁、平板玻璃、船舶、煉油、輪胎等行業的過剩產能。
根據計劃,到2017年,山東省鋼鐵、水泥、電解鋁、平板玻璃、船舶等產能分別控制在5000萬噸、1.5億噸、400萬噸、1億重量箱和600萬載重噸水平,保持煉油、輪胎行業產能基本穩定。
此次山東省要求,今后各級政府及相關部門不得以任何名義、任何方式違規核準、備案產能嚴重過剩行業新增產能項目,不得辦理土地(海域)供應、能評、環評審批和新增授信等手續,質監部門不予辦理生產許可,堅決防止低水平重復建設,合理控制產能規模。同時,全面清理違規項目,凡是未開工的違規項目一律不得開工建設,凡是不符合產業政策、準入標準、環保要求的違規項目一律停建。
山東省將通過“消化一批、轉移一批、整合一批、淘汰一批”來化解過剩產能。其中在“淘汰一批”上,山東省決定提前一年完成鋼鐵、水泥、電解鋁、平板玻璃等重點行業“十二五”落后產能淘汰任務。2015年年底前,全省鋼鐵產能壓縮1000萬噸以上,淘汰電解鋁行業16萬安培以下預焙槽。同時,有序引導落后產能有序退出,濟南、青島、淄博、濰坊、日照等市嚴格限制鋼鐵、水泥、有色、煉油行業的高耗能、高排放項目,青島、東營、煙臺、威海、德州、聊城、濱州、菏澤等市不再新建水泥熟料生產線(資源綜合利用項目除外),全省嚴格控制新增水泥粉磨布點。
江蘇 目標瞄準4個行業
江蘇省政府近日明確了江蘇省2014年-2018年的化解目標任務,提出了鋼鐵、水泥、平板玻璃、船舶4個行業的化解“路線圖”。
今后,江蘇省對這4個行業的項目管控將越來越嚴格,不得以任何名義、任何方式,核準、備案新增產能項目。江蘇省將制定高于國家標準的能耗、節水、環保等準入門檻,以資源環境承載力上限來倒逼落后低端產能退出。同時,要減少對企業生產經營活動的行政干預,清理廢除在招商引資中采取土地、資源、稅收、電價等損害公平競爭的優惠政策,強化對投資項目的事中、事后監管,財政資金對產能過剩行業擴大產能項目不予支持,同時堅持銀行獨立審貸,建立產能過剩信息預警機制。
安徽 鎖定9項重點任務
與江蘇一樣,安徽省涉及產能嚴重過剩的也是鋼鐵、水泥、平板玻璃、船舶4個行業。按照國家統一部署,近年來該省有序推進淘汰落后產能工作,取得顯著成效,4個行業淘汰落后產能的壓力相對較輕,但也存在產業和產品結構不優、企業核心競爭力不強、運行效益不高等問題。
目前,安徽省已鎖定9項化解產能過剩重點任務。在淘汰落后產能方面主要有3項任務,一是按時完成國家下達的產能嚴重過剩行業淘汰落后年度目標任務,妥善做好相關企業資產處置和職工安置等工作;加快工藝裝備落后、產品質量不合格、能耗及排放不達標落后產能的淘汰步伐,為先進產能釋放騰出空間;充分利用國家提高產能退出財政獎勵標準、落實等量或減量置換方案等政策,完善產能退出激勵和約束機制,引導企業主動退出產能過剩行業。二是全面清理違規在建和建成產能,未開工的違規項目一律不得開工,不符合條件的一律停建,確有必要建設的項目,由各市政府上報省政府,省政府向國家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部等部門申請,取得認定意見后,依法依規補辦相關手續。三是嚴控產能嚴重過剩行業新建項目,不再審批新增產能項目;加強區域規劃、專項規劃之間的銜接,防止同質化競爭。
河北 壓減鋼鐵等是重點
除了要貫徹落實國務院《關于化解產能嚴重過剩矛盾的指導意見》,河北省還有另一項重要部署:大氣污染防治。鋼鐵業作為產能過剩大戶,將在未來5年壓縮8000萬噸以上的產能。河北作為鋼鐵第一大省,首當其沖——計劃壓縮產能6000萬噸。河北省政府此前已組織開展過化解鋼鐵過剩產能周日行動。去年11月24日,唐山、邯鄲、承德三地集中拆除了8家鋼鐵企業的10座高爐、16座轉爐,壓減煉鐵產能456萬噸、煉鋼產能680萬噸。這些設備的拆除,年可減少煤炭消耗276萬噸,減少二氧化硫排放9800噸、煙粉塵排放7100噸。
河北省目前明確了行政問責的力度,堅決控制過剩行業新增產能,要求各級各部門不得以任何名義、方式核準、備案鋼鐵、水泥、平板玻璃等行業新增產能項目,違者按照河北省委省政府的3個文件要求,嚴肅追究所在地黨政主要負責同志及相關責任人的責任。
下一步,河北省將把化解產能嚴重過剩矛盾作為產業結構調整和大氣污染防治工作的重點,按照“消化一批、轉移一批、整合一批、淘汰一批”的總體要求,綜合運用法律、經濟以及必要的調控手段,進一步加大工作力度,確保按期完成國家下達的壓減鋼鐵產能目標任務,加快推進產業轉型升級和環境空氣質量改善。
山西 在引導企業上做文章
山西作為全國重要的能源重化工業基地,在化解產能過剩任務上關乎全局。山西省經信委在化解產能過剩方面下功夫摸情況、搞調研后,決定在引導企業兼并重組、技術改造、增強創新能力上做文章。
在兼并重組方面,山西省經信委正在籌備與該省國土資源廳、省環保資源廳等十幾家職能部門會簽出臺一個推進兼并重組的指導意見,將在土地、資金、環境容量等方面配套一些含金量較高的優惠政策,激發企業兼并重組積極性。在技術改造和創新能力上,該部門也有相應的資金政策支持。
化解過剩產能首先需要對現有情況進行摸底。山西省已提出要全面清理、分類處置違規項目,嚴禁上馬新增產能過剩項目。要求各市在2014年5月前對所有在建、擬建、建成的違規項目拿出處置方案,經省政府及相關部門審核同意后再報國家發改委、工信部、環保部和國土部四部門會審。可以看出這一要求非常嚴厲,不留任何余地。
根據山西省的相關實施方案,鋼鐵、焦化、水泥、電解鋁行業五年內的產能利用率要達到80%以上。
編輯:lis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