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還想繼續去外地開礦的,我們就研究當地政策,盡量幫他們規避政策風險。不想干這行的,我們一起出謀劃策,尋找新的商機。”胡金璋說,如今,很多礦老板已轉戰到了江西、湖南、湖北等地投資采礦業,或直接改行投建新產業。
近萬畝的平整土地,一望無垠……日前,浙江省湖州市德清縣洛舍鎮砂村近萬畝礦山被初步平整完畢。相對比原來滿目瘡痍的砂村,如今這里山青水秀,將全面拉開變廢為寶的招商序幕。
對此,德清縣縣委書記張曉強認為,砂村近萬畝礦地連片,這在浙江省乃至長三角都十分罕見。“我們將把這里打造成招商平臺,為加快實現德清新崛起奠定堅實基礎。”
萬畝礦山的蛻變
對于一直在礦邊生活的村民施春國來說,砂村的巨變令其欣喜。
“以前,村子里每天都有來往不斷的石料運輸船,將河水攪得泥沙泛黃。”施春國的噩夢是從2000年退伍回家后開始的。他說,當時漫天粉塵無孔不入,村民家的門和窗戶都不敢打開。
砂村整治后,施春國又找回了參軍前的感覺。
“看不到飛揚的灰塵,聽不到車輛刺耳的噪聲,河流變得清澈了,整個鎮子的環境都變得好多了。”施春國說。
施春國口中的小河,就是東苕溪(德清段)。
對此,該縣洛舍鎮黨委副書記吳玉峰說,礦場關停后,東苕溪岸邊50個碼頭也被拆除了。原來泥漿橫流的河道,如今正逐步恢復清澈本色。
不僅僅是環境的改善,在村民沈學璋看來,砂村又恢復了10年前的安定、和諧。
據沈學璋反映,當年,大量外來務工人員來到村里打工,村里多了形形色色的人,同時多起來的還有偷竊等治安問題。
“礦場關停后,現在就算家里大門敞開,也不會擔心被偷。”沈學璋笑著說。
“礦老板”跨行重生
砂村巨變的同時,也給“礦老板”帶來憂慮——新出路在哪里。
“總不能拿著開礦賺來的錢,吃吃喝喝混一輩子吧。”礦老板沈國強曾這樣感嘆。
對此,該村黨總支書記胡金璋抓準了礦老板們的擔心,并聯合砂村村委會和洛舍鎮的相關干部為其謀劃出路。
“還想繼續去外地開礦的,我們就研究當地政策,盡量幫他們規避政策風險。不想干這行的,我們一起出謀劃策,尋找新的商機。”胡金璋說,如今,很多礦老板已轉戰到了江西、湖南、湖北等地投資采礦業,或直接改行投建新產業。
在政府的幫助下,沈國強選擇了一條跨行重生的路。他投資2000多萬元開辦了一家木業企業,生產銷售木皮。之后,他又涉足房地產業,拓寬發展路徑。
同樣選擇新產業的還有原鳳凰山花崗巖石礦礦長盧建方。
木工出身的盧建方最終把投資方向定在鋼琴產業。據了解,砂村所在的洛舍鎮有著“中國鋼琴之鄉”的美譽,1.8萬人口的江南小鎮年產鋼琴量已占全國總量的1/8。
“我本來就對木匠活就比較熟悉,上手也容易。”盧建方說,目前他的公司基建已經完成,正在進行設備安裝,計劃八九月份投產,預計年產4萬臺(套)鋼琴配件。
礦山披綠重建商機
砂村村民陸續找到出路,礦山平整后的招商計劃也讓砂村的發展之路漸漸清晰起來。
“在好環境里發展新型產業,不是更好嗎?”胡金璋說,今年砂村將拿出5000萬元建設和美家園。年底之前,該村686戶家庭都要接通污水管網,道路兩旁全部綠化,同時建好文化禮堂、健身場所等。
胡金璋說,再加上杭寧高速在洛舍開設互通的申請已被列入浙江省交通廳的規劃中,一旦工程實施,砂村將與高速實現無縫對接。
好的風景加上齊全的配套,這為德清砂村的招商引資增加籌碼。
在德清縣縣委書記張曉強的眼里,該縣閉坑礦地綜合開發利用也將為湖州市、浙江省探索出一個轉型升級的新樣本。
“砂村近萬畝礦地連片,這在浙江省乃至長三角都十分罕見,我們將把這里打造成一個充滿競爭力的招商平臺,為加快實現德清新崛起奠定堅實基礎、提供有力保障。”張曉強說。
張曉強用一項數據說明了變廢為寶的“德清速度”:2013年砂村規劃區完成平臺基礎設施投入約2.1億元,砂村北區3500畝道路框架基本成形。集中開采區礦內,將設計道路16條、橋梁2座等,計劃投入建設資金達10.8億元。
大平臺將為引進大好高項目提供支撐。
據了解,圍繞先進裝備制造和信息技術等大產業,德清縣已組建了3個駐點招商組赴北京、上海等地,緊盯世界500強、中國500強、上市公司等大企業、大集團招商。
編輯: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