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國家新一輪改革的進一步推進,新型城鎮化建設的加速將拉動海量的骨料需求。面對前所未有的行業機遇,水泥企業也加快了骨料板塊的拓展步伐。而對于沉寂已久的海螺水泥,出于對環境保護和骨料質量的考慮和擔當,開始正式布局骨料產業。
前言:今年開春以來,砂石骨料行業形勢發生了急劇的變化,隨著國家新一輪改革的進一步推進,新型城鎮化拉開帷幕。兩會召開,重點提及城鎮化建設,國家總理李克強“三個一億人”的發展言論讓各界為之一振。緊接著,被認為是今后一個時期指導全國城鎮化健康發展的宏觀性、戰略性、基礎性的規劃,也是中央頒布實施的第一個城鎮化規劃——《國家新型城鎮化規劃(2014-2020年)》正式落地。
據悉,城鎮化過程中每平方米建筑需耗用1.2噸左右的骨料,如果以人均住房面積30平方米計算,未來一億人口的安置需要30億平方米的住房面積,所需建設骨料36億噸,而且該數值尚不包括城市化基礎設施配套建設骨料用量,由此不難窺探出新型城鎮化建設拉動的海量骨料需求。面對前所未有的行業機遇,水泥企業也加快了骨料板塊的拓展步伐,例如:冀東沿用“三北”戰略,預計在未來打造2億噸骨料生產基地;紅獅水泥也積極部署,擬建設部分骨料項目,以實現水泥、骨料、外加劑三位一體跨產業發展模式;另外,華潤水泥欲借助現有水泥和攪拌站的優勢打造自己的骨料大本營。
而對于沉寂已久的海螺水泥,出于對環境保護和骨料質量的考慮和擔當,開始正式布局骨料產業。據財經新聞最新報道稱郭文叁對話資本市場分析師言及骨料時表示,海螺在買礦山、購破碎機時就考慮延伸骨料這個問題了,預計3~5年實現1億噸的骨料產能。海螺集團董事長郭文叁攜億噸骨料轉戰“砂場”,年度好戲即將上演?筆者聯想到前段時間行業人士在中國砂石骨料網撰文大膽預測中國砂石骨料行業“一年分優劣、三年成定局”的言論,不免有種預言即將成真的感嘆!為此,筆者通過海螺網站及相關新聞收集出海螺骨料項目建設資料,配以簡要的統計分析與行業同仁共享。
管中窺豹——揭秘海螺已建、在建骨料項目
海螺老總對話資本市場,未來3~5年建設年產億噸的骨料生產集群,讓業界一陣驚嘆。海螺隆重登上骨料舞臺,且不論其能否在骨料行業夯實基礎、奠定如水泥大佬般的行業地位,其強勢入場的姿態,不難從側面折射出“骨料熱”的市場行情。若海螺完成億噸骨料投產,以當前成熟的骨料企業噸成本12元左右的控制力度,結合當前市場保守價格32元/噸測算,海螺在骨料板塊年獲利將在20億元以上。而2013年海螺年報顯示其全年利潤總額也僅為126億元,骨料板塊將為海螺注入新的活力。據不完全統計資料發現,海螺已投產骨料項目有四個,總產能在400萬噸/年以上;在建骨料項目陡增到13個,單個項目年產能基本在50萬噸~300萬噸之間,總產能超過千萬噸,預計將于年內陸續投產。無論從骨料項目建設的數量還是投產的時間步伐來說,海螺瞄準骨料行情,搶先布局骨料的意圖明顯。(詳見下表一)
表一:海螺已建/在建骨料項目統計表

背后探尋——海螺為何重軍布局骨料?
海螺重軍布局骨料,其背后動機值得關注。我們認為至少有以下四個方面的因素促使海螺重倉骨料:首先,隨著政策規劃的落實到位,“臟亂差小”的骨料礦山被陸續關停。據中國砂石骨料網統計,截至目前為止,今年短短幾個月時間內全國已經關閉上千家不合格的骨料礦山開采點,且這一趨勢正在加速向更大范圍蔓延開來;其次,建筑業質量問題頻現引發人們對背后骨料等建筑材料質量的關注。從深圳的“海砂樓”事件到奉化的“樣板工程”住房倒塌,均牽涉到混凝土和骨料的質量問題。骨料占據了混凝土重量的80%,骨料的優劣直接影響到混凝土的強度和耐久性,這一點已越來越多的被各界所認識和接受;再者,縱觀國際水泥巨頭,像豪西姆、拉法基、西麥斯等在發展水泥的同時,大力發展骨料項目。骨料生產過程中產生的雜質可以作為水泥混合材使用,可提高資源利用率,創造額外的經濟效益。而水泥客源市場也是骨料的潛在市場,水泥加骨料“二合一”的混合銷售模式可以贏得競爭優勢;最后,骨料行業豐厚的投資回報讓陷入產能過剩的水泥業無可企及,無論從投資額度還是從利潤回報上來講,比之水泥,骨料均存在無可比擬的優勢(詳見下表)。
表二:骨料和水泥投資回報對比
群雄爭霸——海螺能否贏得骨料市場先機?
海螺利用自己的礦山資源和自有水泥物流優勢,開始緊鑼密鼓的開展骨料項目建設。筆者猜測,海螺很可能早已完成骨料戰略規劃,而當前的“骨料動作”只不過是從紙面規劃到具體落實的一個外在表象。唯一可能讓海螺始料不及的是新一屆政府鐵腕治污保生態的態度迫使大量環保不達標的中小骨料企業短時間內關停退出,加上新型城鎮化的拉動效應,導致骨料市場的機遇提前釋放。今年年底前海螺將完成13個骨料項目投產的計劃或許正是為了應對提前到來的骨料機遇而調整了規劃時間表。
結合骨料“短腿”特征來考慮,骨料對于物流的依賴性絕不亞于水泥,故此海螺極有可能故技重施,在骨料產業布局上再次上演“T”型戰略,沿長江入中原腹地,順東海岸通江浙滬,北上南下中進皆可成行。然而在長江中下游安徽段境內,除海螺之外,上峰水泥擬利用自有資金在銅陵和安慶懷寧投資建設砂石骨料項目,項目總投資約5200萬元。根據計劃,該項目將分期建設,其中懷寧骨料項目擬總投資2600萬元建成年產200萬噸骨料項目,計劃2014年4月份開工建設,2014年10月份運行投產;銅陵骨料項目擬投資2600萬元建成年產200萬噸骨料項目,計劃2014年開工建設,2015年建成投產;此外,大型民營骨料企業浙江日昌升礦業有限公司與池州市貴池區政府簽訂框架協議,在牌樓鎮神山總投資約40億元建設一座年產大型建筑骨料生產礦山。根據協議,該公司將成立池州宏升建材有限公司,注冊資金5億元以上,在牌樓鎮神山投資約40億元建設一座大型建筑骨料生產礦山,項目建設期限兩年,生產規模為1億噸/年,達產達效后,預計實現年產值7.5億元至10億元。(詳見下圖)
圖一:長江流域安徽段骨料局勢圖

從上圖可以看出,未來長江流域安徽段骨料年產能將在億噸以上,該區域難免上演群雄骨料爭霸賽,是“一大兩小”還是“三足鼎立”暫時還難以預判。然而跳出長三角,從全國范圍來看,京津冀、珠三角、云貴川、陜甘寧等地極有可能出現類似情況。面對不容小覷的競爭對手,海螺搶先起跑,最終能否勝出,現在下結論還為時過早。不過可以肯定的是在礦山資源和技術條件固定的情況下,誰能有效控制物流成本,將大物流做到極致,誰就有可能獲得該區域骨料的話語權。
編輯:金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