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鄱陽湖非法采砂緣何屢禁不止?從非法采砂者角度分析,核心原因在于暴利。鄱陽湖畔產地砂價根據品質不同,在每噸20元至50元之間浮動,如果運抵上海等地,砂價最高可暴漲至近200元/噸。正因如此,砂石有“水中海洛因”之稱,超高的利潤讓不少人選擇鋌而走險。
鄱陽湖生態安全問題向來是輿論關注焦點,其中,非法采砂活動尤為引人注目,在遼闊的水面上,大大小小的非法采砂船星羅棋布,采砂船密集的水域,湖水渾濁不堪,周邊漁民叫苦不迭。
身為中國五大淡水湖之首的鄱陽湖,其生態安全之于江西以及長江流域的意義重大。作為長江重要的調節器,年均注入長江的水量為1450億立方米,約占長江徑流總量的15.6%。因此,鄱陽湖水量的大小、水質的好壞,對于保障長江中下游水生態安全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
非法采砂,不僅嚴重威脅河道堤防安全和防汛安全,更對水域生態環境帶來嚴重威脅。包括對鄱陽湖濕地的完整性、野生漁業資源和候鳥食物鏈等一系列影響。
這也并不是一個新問題。鄱陽湖采砂的歷史最早可以追溯到上世紀80年代,2000年長江全面禁采后,鄱陽湖非法采砂反而更加猖獗。媒體曝光不止一次,當地水利、公安等部門也是持續打擊,但是多年來,始終未能擺脫掉“打擊—反彈—再打擊—再反彈”的怪圈。
鄱陽湖非法采砂緣何屢禁不止?從非法采砂者角度分析,核心原因在于暴利。鄱陽湖畔產地砂價根據品質不同,在每噸20元至50元之間浮動,如果運抵上海等地,砂價最高可暴漲至近200元/噸。正因如此,砂石有“水中海洛因”之稱,超高的利潤讓不少人選擇鋌而走險。
但這不是主因,根源還是在于相關管理部門的管理制度機制不健全、治理能力薄弱、責任意識缺乏。
客觀而言,治理非法采砂確有一些現實困難。譬如,湖面水域大執法力量不足、多龍治水信息溝通不暢、相關法律法規不健全等,可這些不能成為治理工作不力的理由。
由此聯想到前不久騰格里沙漠水污染事件,也是多年老問題,多家媒體數次曝光,始終未有實質性進展。只有等到中央領導批示后,當地相關部門才“立刻行動”。
類似的案例不在少數。梳理分析這些現象發現,很多事情不是不能,而是不為。由此觀察,小到管理一湖一水,大到治理一地一國,首要在于治吏。吏治之要,在于依法履職。只有貫徹十八屆四中全會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精神,讓那些亂作為和不作為的人都依法得到懲處,為瀆職、失職等違法行為付出應有的代價,治理非法采砂之類的“復雜問題”才有望迎刃而解。
編輯:金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