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拓展投融資渠道,將加快向建材新興產業和節能減排兩大產業的轉型發展。”中國建材聯合會會長喬龍德近日在首屆中國建材行業投融資創新服務大會上表示,建材企業融資渠道狹窄、融資難,進而導致其發展步伐緩慢,但通過并購等金融資本進入的方式將加快產業轉型升級。
“拓展投融資渠道,將加快向建材新興產業和節能減排兩大產業的轉型發展。”中國建材聯合會會長喬龍德近日在首屆中國建材行業投融資創新服務大會上表示,建材企業融資渠道狹窄、融資難,進而導致其發展步伐緩慢,但通過并購等金融資本進入的方式將加快產業轉型升級。
此外,記者注意到,在這次投融資創新大會上,通過中國建筑材料聯合會和北京國建易創投資有限公司的推動,不僅建材企業和投融資機構等都參與了大會,而且成立了中國建材新興產業投融資促進平臺,同時,中國建材新興產業股權投資基金等一批合作項目正式簽署協議。
建材企業融資渠道亟需拓寬
在上述會議上,喬龍德表示,就整體地分析,建材行業在運用資本市場促進產業轉型升級,運用金融資本加快結構調整與提高效益,既缺認識又缺平臺,更缺行業在其中的作為,由此從總體上建材行業融資表現為:企業自發行為多,行業統一服務少;央企大型企業優勢多并主動,民營中小企業門路少;行業外向行業內間接滲透多,行業內向行業外主動出擊少;自找門路各顯神通多,行業服務平臺渠道少……由此種種原因,使建材行業的投融資渠道窄,進而造成融資和產業轉型升級方面存在三個問題:
其一,一大部分企業,特別是眾多的中小企業,由于信息不靈,渠道不通,靠自身發展實力不強,靠銀行貸款銀行也要承擔風險,處于對中小企業不了解而關其門外。所以在有了發展的計劃和發展的具體項目之后,多數由于資金來源卡殼而欲上又不得不罷手。
其二,建材行業經營規模大且具有一定經濟實力的大企業,多數都在傳統產業領域發展,要實現轉型升級,光靠在原有的產業基礎上發展有很大的局限性,但要邁進新興產業領域,缺投資方向指引,缺乏對新興產業了解,因此即使有資本也難以適時跨進新興產業。如果不能投資到高新技術產業,仍然停留在傳統的過剩的產能上發展,既不合時宜又有極大風險。
其三,一些傳統產業集聚區轉型由于面對著資金的困惑,想“騰籠換鳥”,但往往要么是籠子換了鳥沒變,要么是鳥來了沒籠子。使一些傳統產業集中地轉向新興的、轉向節能環保綠色的產業存在困難,一些建材產業園區的轉型與一些示范地的綠色產業園區建設,往往由于缺乏資金而被擱淺。
鑒于此,多數業內人士認為,建材企業亟需拓展融資渠道,引進金融資本,才能使企業加快轉型升級,建材新興產業和節能減排兩大產業發展速度也將得到提升。
金融資本挺進將加快企業轉型
值得一提的是,從投融資機構對建材企業的熱衷度來看,金融資本在一定程度上非常愿意擁抱建材企業。
北京東方君和管理顧問公司董事長張曉表示,在傳統產業產能過剩、轉型升級、節能減排任務緊迫而繁重,新興產業以提升技術促進整個建材工業調整結構加快發展的大形勢下,中國建材新興產業投融資促進平臺整合金融資源,加速謀求金融對實體經濟的支持力度,引導、推動重點領域及行業轉型和調整,大力支持、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是很有正能量的。
此外,從金融體系的發展來看,“我們目前的金融體系規模還不夠大,而需求的增長空間很大,無論是在中國還是全球,未來十年的金融市場會進一步發展”。因此,在這樣的平臺式合作中,產業與金融將實現雙贏、共贏。這是中國建材新興產業投融資促進平臺的實力所在。
事實上,喬龍德認為,建材新興產業和建材節能減排產業可以為資本市場提供極具爆炸力的隱形礦藏。
他表示,目前許多不為人知的獨特的建材領域,已經是金融投資行業渴求和追求的稀缺領域。事實上目前在證券市場建材板塊所占有的體量中,已經有不少資本進入了建材新興產業。
據悉,在滬深股市2000多只股票中,整個建材板塊超過了20%,據不完全統計,其達到了400多只建材股票。從非金屬礦產資源類股票,到傳統的水泥、玻璃、陶瓷,到新型的復合材料、機械裝備、節能保環,等等,建材產業鏈的股票規模也是比較龐大的產業之一,其中不少是戰略性新興產業。
對此,國家發改委國際合作中心顧問、產業金融項目辦公室主任、國開行專委潘峙鋼也表示,關于建材方面投融資發展是非常值得考量的,融資租賃有很多創新的方法,是否能與建材結合起來,進行轉型升級發展,非常值得探討。
此外,潘峙鋼指出,建材行業是否能夠跟上時代的潮流,所有企業都應該具備互聯網思維,通過大數據形成與金融相結合的創新發展機制,在互聯網的浪潮中,轉變發展思維,在各個領域布局,進而達到轉型升級的目的。
編輯:金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