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各地政府先后出臺了省市級綠色建筑行動實施方案,北京、上海、廣州、深圳、湖南、廈門等地發揮區域經濟優勢,鼓勵發展綠色建筑項目。在中央和地方的政策、以及產業升級的內在需求影響下,綠色建筑成為促進產業升級、工藝創新的新方向。
綠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的全壽命周期內,最大限度地節約資源(節能、節地、節水、節材)、保護環境和減少污染,為人們提供健康、適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間,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建筑。(摘自國家《綠色建筑評價標準》GB/T50378)
我國目前既有建筑面積500多億平方米,每年新建16億至20億平方米。2013年國家發展改革委、住房城鄉建設部制訂《綠色建筑行動方案》,明確提出綠色建筑將成為政府基礎設施建設主要發展方向,節能環保、施工便利的綠色建材將成為建筑行業的主流。該方案進一步明確了未來中國綠色建筑發展目標:
1 新建建筑。城鎮新建建筑嚴格落實強制性節能標準,“十二五”期間,完成新建綠色建筑10億平方米;到2015年末,20%的城鎮新建建筑達到綠色建筑標準要求。
2 既有建筑節能改造。“十二五”期間,完成北方采暖地區既有居住建筑供熱計量和節能改造4億平方米以上,夏熱冬冷地區既有居住建筑節能改造5000萬平方米,公共建筑和公共機構辦公建筑節能改造1.2億平方米,實施農村危房改造節能示范40萬套。到2020年末,基本完成北方采暖地區有改造價值的城鎮居住建筑節能改造。
各地政府先后出臺了省市級綠色建筑行動實施方案,北京、上海、廣州、深圳、湖南、廈門等地發揮區域經濟優勢,鼓勵發展綠色建筑項目。在中央和地方的政策、以及產業升級的內在需求影響下,綠色建筑成為促進產業升級、工藝創新的新方向。
湖南,2020年三成新房將達到綠色建筑標準;
廈門,2015年四成新房將達到綠色建筑標準;
南京,政府投資新建建筑全部實行綠色建筑標準;
深圳,綠色建筑成新主力,打造綠色建筑之都;
……
鋼結構是綠色建筑的重要代表.鋼結構建筑不僅考慮工程的承載能力,而且還考慮生態的承載能力。在建筑全壽命周期內,其不僅能滿足建筑功能的各種需求,還能有效地處理好建筑節能、節地、節水、節材和保護環境之間的辯證關系,是城鎮化建設對自然環境影響小的一種結構。因此,在發達國家已被廣泛采用,并被稱為綠色建筑的重要代表。
資料顯示,為發展鋼結構等可循環利用的建筑,日本實施了強制推行的政策,其鋼結構建筑占建筑總量的1/3左右。英國等歐美國家的新增建筑物中鋼結構使用比例在90%以上.
我國建筑業在消耗大量資源的同時,也生產出全球最多的建筑垃圾。資料顯示,我國的建筑垃圾已占到垃圾總量的30%~40%。這種“大量生產、大量消費、大量廢棄”的傳統城鎮化建設模式必須改變。
綠色建筑產業中,工業化、標準化和產業化的鋼結構產品天然具有綠色建筑基因,成為綠色建筑產業的核心基礎。規?;可a的鋼結構模塊,能夠通過模塊間的拼接,大幅提高勞動生產率,提升能耗產能比,達到節能、省材、環保、省時、省地的目的。根據國內領先企業生產管理數據,以鋼結構為主體的綠色建筑能夠節能70%、省材20%、節水80%、省時70%、省地20%,能夠大幅提高建筑建設周期、降低生產成本、企業融資成本,提升建筑建設企業競爭實力。
編輯: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