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法制建設的不斷推進,混凝土和砂石骨料行業能否實現華麗轉型?能否實現傳統模式再創新?能否實現技術及質量升級?這些問題都將成為企業未來生存和有序發展的重要條件。
論壇嘉賓
2015年3月20日下午,“全國高性能混凝土新型建材發展論壇”在貴州省畢節市隆重召開。本次論壇是由貴州省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指導,中國砂石骨料網主辦,貴州省混凝土協會、中聯重科混凝土機械公司承辦,畢節雙山開發區磐石建材有限公司協辦,特邀貴州省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中國建筑科學研究院博士、貴州省散裝水泥辦、貴州省預拌混凝土行業協會、畢節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畢節市環境保護局、貴陽市混凝土協會、六盤水市混凝土協會等政府協會領導、行業專家、科研機構、全國客戶代表共聚一堂,圍繞混凝土行業發展共同探討行業轉型升級新形勢、科技創新新趨勢、綠色發展新理念和互利共贏新模式。作為主辦方代表,中國砂石骨料網CEO李華主持了本次論壇。
中國砂石骨料網CEO李華
貴州省經信委機關黨委書記丁軍生做論壇致辭。丁書記表示,近年來我國預拌混凝土行業受建筑業的快速發展拉動而得到了長足的發展,由粗放型的生產管理方式轉變到節約型的發展模式。面對當今建設生態文明這一課題,黨明確提出了“推進綠色發展、循環發展、低碳發展”“建設美麗中國”的重要規劃。而這一戰略任務不僅是對政府的要求,更是需要社會各界的共同努力。近年來,各項基礎設施建設體量巨大,施工建材的需求也日益增大。隨著河沙資源的日益匱乏,機制砂作為新型建材,其前景越來越被看好。打造高水平的制砂生產線不僅是市場發展的需求,同時也是造福子孫、合理利用自然資源的善舉。而中聯重科和畢節磐石的這次合作,機制砂、環保型攪拌樓兩位一體整體解決方案的成功研發生產,不僅邁出了貴州新型建材向前發展的堅實有力的一步,更標志著中國在混凝土行業新的轉型和升級,代表了中國進行“綠色生態文明”建設的決心和行動。目前各地政府都已加大了對砂石行業企業的管理力度,為扶持機制砂等新產品和新技術已相繼出臺了增值稅、企業所得稅減免等政策。丁書記指出,實現裝備現代化可以實現綠色轉型升級,促進機制砂行業更好更快地發展,為我國節能降耗,實現循環經濟和可持續發展作出現實貢獻。
貴州省經信委機關黨委書記丁軍生
中國建筑科學研究院建筑材料研究所總工程師冷發光博士
此外,關于砂石骨料的品質對高性能混凝土的影響問題,冷博士表示,砂石骨料作為混凝土組成材料中占比最大的部分,多年來一直沒有得到充分的重視。砂石骨料對混凝土性能的影響非常大,至少包括以下方面:對混凝土工作性、力學性能、長期性能和耐久性能有顯著影響。砂石的品質要放在混凝土整個原材料體系中總體考慮。既要滿足相關砂石標準和有關應用標準,又要跟其他原材料相匹配,以降低成本,混凝土質量也才能得到保證。
貴州省預拌混凝土行業協會會長倪文勇
國家固定資產投資縮減與混凝土行業產能過剩、產業政策導向明確,與行業增長方式粗放的雙重矛盾,在一定程度上制約著混凝土行業的壯大和發展。品質和環保逐漸成為行業的共識和方向,因此預拌混凝土企業只有走轉型升級的路子,從粗放式向集約式轉變,從中低端向中高端發展,從單一化向產業化延伸,積極推廣、大力發展安全、低碳、環保高性能混凝土,以化解當前的產能過剩和行業危機。由于對高性能混凝土認識不足、基礎研究滯后,基本概念不統一,以及評價體系尚未建立等原因,致使高性能混凝土應用還不廣泛。如何讓行業內的企業都踐行綠色、低碳理念,發展高性能混凝土生產,就是現階段的重要責任。“發展高性能混凝土,需要政府部門、行業協會、生產企業同臺唱戲,共同努力。”倪會長認為,政府應該加強政策導向、法律執法監管,優化產業環境和要素,激發生產和應用高性能混凝土的內生動力。而行業協會則應該積極發揮橋梁和紐帶作用,推動行業標準制定,配合開展行業評價,提高行業發展共識,宣傳行業未來趨勢,加強行業責任自律。不斷研發混凝土生產先進技術、提高混凝土行業生產品質,有利于推動混凝土行業轉型升級,也有利于實現混凝土產業綠色發展。
貴州省建筑材料科學研究設計院黨委書記鄧曉娟
據了解,自2000以來,貴州省建筑材料科學研究已完成科研項目130余項,多次獲得貴州省科技進步獎,許多科技成果經過精心設計已進入市場推廣并轉化為生產力,為企業創造了良好的經濟效益。同時,完成各類工程設計咨詢項目近千項,多次獲得建材行業優秀工程設計獎、貴州省優秀工程設計獎、貴州省優秀工程咨詢成果獎等獎項。完成的代表性項目年產6000-24000萬塊(折標磚)新型墻材、2000-4600t/d熟料新型干法水泥、年產20-80萬m3加氣混凝土及其它建材產品生產線均已達標、達產,在同行業中享有較高知名度。
貴州省建材產品質量監督檢驗院總工程師蔣德勇
建筑安全質量和人們的生活息息相關,提高建筑安全質量也成為各地主管部門關注的焦點。目前貴州省混凝土產品質量情況如何?對混凝土產品使用方面有怎樣的監測指標?貴州省建材產品質量監督檢驗院總工程師蔣德勇直言,政府去年已經決定將新型建筑材料作為貴州省的新型產業進行培養,為了配合發展,貴州省建材產品質量監督檢驗院在硬件和軟件方面投入了大量的財力和物力,如成立高性能混凝土研發基地等,為發展新型建材搭建更好的平臺。混凝土是一個系統工程,從生產、運輸到現場施工、標注及養護都缺一不可。作為檢測部門,蔣德勇建議:充分發揮企業實驗室質量控制作用,不能僅僅局限于常規的強度實驗,專業技術上面還需要完善。2014年抽查了貴州省內41個批次預拌混凝土,合格率僅達到80.5%。此外,應根據設計的具體要求再按照國家標準進行評定,將產品標準按常規比和特制比劃分,在強度得到保證的同時,還要考慮耐久性等指標是否都能達到相關標準。蔣德勇透露,下一步質檢院也將改變以往的方式方法,或將依據混凝土所應用的工程設計上面是否有耐久性的要求,進而對各方面的耐久性進行嚴格檢測。
中聯重科混凝土機械公司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副經理蘇贛斌
作為裝備行業的領軍企業,中聯重科在產品研發方面一直都極具行業競爭力。從2012年開始推出的“兩位一體/三位一體”整體解決方案,到2014年推出的金砂系列,中聯重科一直在不斷創新。那么,中聯重科在機制砂設備創新發展方面有哪些規劃?基于目前行業情況,中聯重科的三位/兩位一體最核心的優勢又是什么?中聯重科混凝土機械公司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副經理蘇贛斌表示,中聯重科前身是建設研究院,致力于建筑機械的研發,以自主研發作為核心理念。在整個混凝土攪拌設備的開發過程中,發現原先的研發與混凝土的配合比聯系不夠緊密,才對前端的砂石制備、生產產生了考量,以求獲得砂石品質與穩定性的保證。混凝土設備生產企業,與制砂、干混設備的集成系統,也就是中聯重科推出的三位/二位一體解決方案,這其實是一個融合的技術。一方面,它通過內在的控制系統有機地集成在一起,比如,當混凝土生產中砂石的配比發生變化時,系統的數據會考慮到制砂設備,形成信息的互通,包括管理系統的集成,給客戶提供一個完整的、內在的原材料的管理及生產管理的集成。另一方面,從環保角度考慮做集成,將產生的粉塵合理利用起來,從除塵和封裝設計上進行技術的提高。最后一方面是機制砂設備在關鍵基礎方面的提升。制砂最重要的兩個基礎,一個是砂率在30%-40%(砂粉分離的控制技術可以控制到10%-15%);另一個是整個系統的優化。蘇贛斌透露,今年中聯重科會推出一個從震動原理上進行突破的砂粉分離的產品,噪音在原來的基礎上降低三倍以上。
畢節雙山開發區磐石建材有限公司總經理吳道義
磐石建材作為貴州省畢節市第一家綠色環保商品混凝土生產企業,籌建骨料線的初衷是什么?產銷情況如何?實際投資回報率如何?對此,畢節雙山開發區磐石建材有限公司總經理吳道義坦言,在09年進入混凝土行業時,由于自身理念及公司設備較為落后,在前進的道路上吃盡苦頭。近幾年,公司意識到國家對環境保護、對建筑質量的要求越來越高,所以才考慮建今天的環保站。在對各地企業產品進行大量的實驗比對后,吳總認為中聯重科的產品各方面基本符合要求。目前使用情況很穩定,單線250噸的設計產能,現在可以達到300噸,包括瓜子石則可以達到350噸,用電量70%不到,粗略計算,每立方能節約30多元的成本。
嘉賓合影
隨著基礎建設拉動效應,砂石骨料市場機遇已經被釋放,砂石骨料相關規范制度在不斷完善,促進產業結構調整升級勢在必行,加快生態文明建設刻不容緩,砂石行業的藍海等待著我們去開創。希望未來行業有更多像中聯重科有遠見和責任感的領軍企業,用裝備進步來引導高性能混凝土發展和砂石骨料行業規模化、產業化、集成化前進步伐,促進行業產業結構調整,推動行業可持續發展。通過新理念,新技術,開創砂石行業新藍海,共建綠色生態家園!
編輯:金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