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6日,國務院正式印發《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十條35項具體措施,把政府、企業、公眾攥成一個拳頭,向水污染宣戰。聯系我們砂石行業眼下的發展態勢,可以說“水十條”的出臺,無疑是為加速傳統砂石行業向新型的綠色環保砂石生產模式轉變注入了一劑強有力的催化劑。
“大氣十條”落地一年半后,“水十條”重磅來襲。16日,國務院正式印發《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十條35項具體措施,把政府、企業、公眾攥成一個拳頭,向水污染宣戰。據中國砂石骨料網記者獲悉,為確保節水治污總目標的落實,“水十條”提出了取締“十小”企業,整治“十大”行業、治理工業集聚區污染、“紅黃牌”管理超標企業、環境質量不達標區域限批等238個強有力的硬措施。
傳統砂石開采方式破壞水環境,優質機制砂石成發展主力
近年來,隨著國家啟動大規模基礎建設,人們對砂石骨料的重視度逐漸提升,傳統的砂石骨料無差別的時代已經結束,高品質機制砂石骨料的重要性越發凸顯。但是在很多地區,人們對機制砂石骨料仍缺乏認識,采用傳統落后的方式開采的天然砂石依舊活躍在市場上。例如在天然砂資源豐富的九龍江、富春江、湘江、長江、黃河等流域,非法采砂、亂采濫挖河砂現象就仍然時有發生,不僅污染水源,破壞生態環境,而且嚴重影響河道行洪度汛及堤防安全。同時,因產品質量不穩定,含泥量過高,級配不合理等原因,還給工程建筑埋下了諸多安全隱患。
“水十條”提出,到2020年,長江、黃河、珠江、松花江、淮河、海河、遼河七大重點流域水質優良(達到或優于址類)比例總體達到70%以上,長三角、珠三角區域力爭消除喪失使用功能的水體;到2030年,全國七大重點流域水質優良比例總體達到75%以上。為實現這一任務目標,更為了保護有限的河砂資源,解決建筑工程中天然砂石供應不足、質量差異大等固有缺陷,我們每一家砂石企業都有必要提高思想認識,樹立永續發展的環保觀念,明確向綠色環保的發展方向,減少污染,杜絕污染,促進行業可持續發展。
基于回歸生態環境建設,落實產業結構調整的現實考慮,機制砂石成為行業發展主力已不容置疑。與天然砂石相比,機制砂具有原材料來源廣、產品級配合理、質量穩定、產品集中程度高、粒型可做適當調整等優勢,有利于保護環境和保護資源。其生產過程中所產生的石粉可通過技術加工進行回收利用,制成預拌砂漿、環保透水磚等工業化產品,機制砂生產線還可將建筑、道路、廢棄砼進行處理,循環利用,節約資源。
重視工藝設計,系統規劃機制砂石生產線
隨著政府部門對砂石企業環保考核力度的加大,達不到環保要求的砂石企業不斷被關停,大型化、規范化、綠色化的砂石骨料生產基地成為行業發展“新常態”。那么對于砂石企業而言,如何設計生產工藝、選擇配套設備,規劃砂石骨料生產系統以實現節約資源、綠色生產呢?
從制砂工藝角度來講,國內機制砂的工藝主要有干法和濕法兩種類型。其中,濕法制砂是一種應用洗砂機的制砂模式,從外觀上達到砂粒的圓潤,并且降低泥土含量。濕法制砂需建立沉淀池,來達到水資源循環利用,同時也可以加入細砂回收機,來收集廢水中的細砂、砂粉。而干法制砂是采用選粉機的模式,達到砂粉分離,最終選出品質優秀的建筑用砂,塵土也會被收集,作為副產品。兩者相較而言,濕法制砂由于需配置水處理裝置,造價高且占地面積大,項目投入上較干法制砂要高;同時,濕法制砂用水量大,結合“水十條”中“節約保護水資源,控制用水總量”的要求來看,還需注意節水和環保。另外,在控制好機制砂中泥塊含量的前提下,干法制砂因保留了一定量的石粉,對改善顆粒級配、提高中低強度混凝土的工作性有較大的幫助,同時可以節約礦產資源和能源,減少污染物的排放,從而起到節能減排的效果。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值得推廣。據了解,目前我國已有很多大型砂石骨料生產線采用干法工藝制砂,如黃山晶品建筑集料科技有限公司參與設計的冀東淶水京淶年產250萬噸骨料生產線、懷寧鑫峰年產200萬噸骨料生產線等,均能做到全面地、因地制宜地布置骨料生產廠區,滿足高環保、高品質的生產要求。
高品質的產品和節能環保型的工廠是如今企業新建砂石骨料生產線重點考慮的方向。利用先進的技術理念提高砂石骨料生產工藝及其機械裝備水平,搭建集約化、大型化、現代化的砂石骨料基地是行業發展的必然趨勢,希望能引起行業同仁重視,共同保護生態環境,促進行業綠色可持續發展。
為了給砂石企業搭建一個溝通交流的平臺,推動行業轉型升級,中國砂石骨料網、廣東鴻威國際會展集團于5月9日—11日聯合舉辦“2015中國國際砂石技術與裝備展”和“第二屆中國砂石骨料行業技術發展(國際)論壇”,論壇主題——“綠色環保、轉型升級、永續發展”與當前節能環保的形勢不謀而合。調整發展規劃適應行業發展新常態是目前砂石行業面臨的重大課題,也是整個行業轉型升級、實現永續發展的迫切需要。
關于新出臺的“水十條”,以下為新華社記者梳理出的十大關鍵詞,并采訪了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常紀文、副研究員張亮,中國水科院水資源所所長王建華、清華大學水業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傅濤等專家,幫您速解“水十條”。
關——“十小”企業將全部取締
【條文】取締“十小”企業。全面排查裝備水平低、環保設施差的小型工業企業。2016年底前,按照水污染防治法律法規要求,全部取締不符合國家產業政策的小型造紙、制革、印染、染料、煉焦、煉硫、煉砷、煉油、電鍍、農藥等嚴重污染水環境的生產項目。
【解讀】“水十條”的一個突出亮點就是問題看得透,癥結把握得準。隨著新環保法、“大氣十條”、“水十條”的實施,地方和企業會發現污染環境的成本越來越高。環保不達標的企業,就會被重罰,甚至被取締。
治——整治十大重點行業
【條文】專項整治十大重點行業。制定造紙、焦化、氮肥、有色金屬、印染、農副食品加工、原料藥制造、制革、農藥、電鍍等行業專項治理方案,實施清潔化改造。新建、改建、擴建上述行業建設項目實行主要污染物排放等量或減量置換。
此外,“水十條”還對集中治理工業集聚區水污染和強化城鎮生活污染治理等作出要求。
【解讀】在污染嚴峻的局面下,就得用“重典”。用最“強悍”的制度和機制,實現整治水污染的目標。十大重點行業的整治,表面看是治標,實際更是治本,是生態建設淘汰落后、污染產能,倒逼經濟轉型升級。
除——清除垃圾河、黑臭河
【條文】加大城市黑臭水體治理力度,每半年向社會公布治理情況。地級及以上城市建成區應于2015年底前完成水體排查,公布黑臭水體名稱、責任人及達標期限;于2017年底前實現河面無大面積漂浮物,河岸無垃圾,無違法排污口;于2020年底前完成黑臭水體治理目標。
【解讀】水體黑臭,是我國水污染防治工作的難點和重點。有的省垃圾河、黑臭河約占省內河流總長度的10%以上,有的城市黑臭水體能占到河流總數的58.7%。“水十條”就是要解決污水直排等瓶頸問題,并要求地方定期向社會公布城市黑臭水體清單與治理進程,將水環境保護作為城市發展的剛性約束。
禁——禁養區內不能有養殖場
【條文】科學劃定畜禽養殖禁養區,2017年底前,依法關閉或搬遷禁養區內的畜禽養殖場(小區)和養殖專業戶,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等區域提前一年完成。
控制農業面源污染。推廣低毒、低殘留農藥使用補助試點經驗,開展農作物病蟲害綠色防控和統防統治。
【解讀】我國農業已超過工業成為我國最大的面源污染產業。這背后一方面是由于工礦業和城鄉生活污染向農業轉移排放,導致農產品產地環境質量下降;另一方面也由于化肥、農藥長期不合理且過量使用,畜禽糞便、農作物秸稈和農田殘膜等農業廢棄物不合理處置,造成農業面源污染日益嚴重。化肥、農藥要減量使用,農膜、秸稈要做無害化處理。
調——“階梯水價”促節約用水
【條文】加快水價改革。縣級及以上城市應于2015年底前全面實行居民階梯水價制度。2020年底前,全面實行非居民用水超定額、超計劃累進加價制度。修訂城鎮污水處理費、排污費、水資源費征收管理辦法,合理提高征收標準,做到應收盡收。
【解讀】按通常使用的水費支出占比收入比這個指標衡量,我國城市普遍在0.5%至1%之間,而發達國家的比例約占1%至1.5%。必須加快實施居民階梯水價制度,通過價格杠桿的手段,體現資源的稀缺性,倒逼節約用水。具體來說,要在不影響民生的情況下,逐步拉開一二三檔水價的差距。水價調整要循序漸進,把握好調控幅度和節奏,不能影響居民生活。
保——從水源到“水龍頭”無憂
【條文】定期公布飲水安全狀況,科學防治地下水污染,確保飲用水安全;深化重點流域水污染防治,對江河源頭等水質較好的水體保護;重點整治長江口、珠江口、渤海灣、杭州灣等河口海灣污染。到2030年,全國七大重點流域水質優良比例總體達到75%以上,城市集中式飲用水水源水質達到或優于Ⅲ類比例總體為95%左右。
【解讀】人民群眾對飲用水安全高度關注。“水十條”聚焦千家萬戶的水缸、水龍頭,強調從水源到水龍頭全過程監管飲用水安全,將7大重點流域、9個重點河口海灣、3個重點區域、36個重點城市作為重中之重,以硬措施落實硬任務,勢必將使人民群眾看得見、享受得到水污染防治取得的實效。
責——因水可能被摘“烏紗帽”
【條文】國務院與各省區市政府簽訂水污染防治目標責任書,切實落實“一崗雙責”。將考核結果作為水污染防治相關資金分配的參考依據。對未通過年度考核的,要約談省級人民政府及其相關部門有關負責人,提出整改意見,予以督促;對有關地區和企業實施建設項目環評限批。
對因工作不力、履職缺位等導致未能有效應對水環境污染事件的,以及干預、偽造數據和沒有完成年度目標任務的,要依法依紀追究有關單位和人員責任。
【解讀】“一崗雙責”是對地方政府領導班子的環保要求,在履行崗位職責的同時,還要對水污染防治盡職盡責。考核是對地方政府的強力約束,治水不利,輕則影響資金分配,重則會被約談,甚至追究違法違紀責任。“水十條”規定很嚴厲:對不顧生態環境盲目決策,導致水環境質量惡化,造成嚴重后果的領導干部,要記錄在案,視情節輕重,給予組織處理或黨紀政紀處分,已經離任的也會終身追責。
節——實施最嚴格水資源管理
【條文】著力節約保護水資源,控制用水總量。實施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到2020年,全國用水總量控制在6700億立方米以內。嚴控地下水超采。開展華北地下水超采區綜合治理,超采區內禁止工農業生產及服務業新增取用地下水。提高用水效率,到2020年,全國萬元國內生產總值用水量、萬元工業增加值用水量比2013年分別下降35%、30%以上。
【解讀】新時期治水思路中首先就是“節水優先”。“水十條”特別對地下水超采進行部署。華北地區是最大的地下水超采區,引起天津等地地面沉降,必須大力整治。今后落實節約用水,應該在完善市場價格杠桿、完善取用水計量監測設施、加強公眾水情宣傳教育等方面加大力度。
曬——排污企業、城市“亮牌”
【條文】加大執法力度,逐一排查工業企業排污情況,對超標和超總量的企業予以“黃牌”警示,一律限制生產或停產整治;對整治仍不能達到要求且情節嚴重的企業予以“紅牌”處罰,一律停業、關閉。自2016年起,定期公布環保“黃牌”、“紅牌”企業名單。同時,綜合考慮水環境質量及達標情況等因素,國家每年公布最差、最好的10個城市名單和各省區市水環境狀況,強化公眾參與和社會監督。
【解讀】近年來,違法排污事件屢見不鮮,環境違法成本低、守法成本高的現象依然存在,少數地方處于經濟發展考慮,環保履責不到位,甚至充當排污企業的“保護傘”。“水十條”要求定期公布環保“紅黃牌”企業名單,并強化公眾參與和社會監督,有利于形成“過街老鼠人人喊打”的強大震懾,形成齊抓共管排污企業的新局面。
獎——“以獎促治”找“領跑者”
【條文】深化“以獎促治”政策,實施農村清潔工程,開展河道清淤疏浚,推進農村環境連片整治。限期辦理群眾舉報投訴的環境問題,一經查實,可給予舉報人獎勵。健全節水環保“領跑者”制度。鼓勵節能減排先進企業、工業集聚區用水效率、排污強度等達到更高標準,支持開展清潔生產、節約用水和污染治理等示范。
【解讀】處罰是一方面,對節約用水、保護水環境的應當獎勵,并且應該通過個人和單位樹立“標桿”,發揮帶動引領作用,促進水污染的治理。
編輯:金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