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據尾礦綜合利用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統計,京津冀地區每年建設用砂石料的總消耗量約6億噸,大部分取自開山炸石,給生態環境帶來了巨大隱患。那么,能否減少城市建設對天然砂石的依賴,還京津冀一片藍天?人們將目光投向了“沉睡”的寶藏——尾礦資源。據北京科技大學教授、中國循環經濟協會首席專家倪文的研究證明,在京津冀地區利用尾礦資源,完全可以替代開山炸石獲取砂石料。
京津冀地區大氣污染中,除了燃煤、機動車和揚塵外,還有哪些污染源?
“京津冀地區,每年開山炸石生產建設用砂石料,約向大氣中排放潛在的PM2.5形成物8457.6萬公斤,相當于640萬輛機動車的總排放量,超過北京市全部機動車的排放量。”北京科技大學教授、中國循環經濟協會首席專家倪文告訴記者,這一長期被忽視的污染源,危害不容小覷。
據尾礦綜合利用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統計,京津冀地區每年建設用砂石料的總消耗量約6億噸,大部分取自開山炸石,給生態環境帶來了巨大隱患。
那么,能否減少城市建設對天然砂石的依賴,還京津冀一片藍天?人們將目光投向了“沉睡”的寶藏——尾礦資源。
今年全國兩會期間,包景嶺等16名全國人大代表提交了《關于大力推進鐵礦尾礦和廢石替代建設用砂石料,逐步減少京津冀地區開山炸石的建議》;全國政協委員楊玉成則呼吁加強尾礦和廢石利用,減少霧霾……
“這些建議在實踐中是可行的。”倪文的研究證明,在京津冀地區利用尾礦資源,完全可以替代開山炸石獲取砂石料。
京津冀地區有巨大的鐵尾礦和廢石資源。數據顯示,目前在京津冀及周邊的燕山和太行山區,就堆存有200億噸以上鐵礦尾礦和廢石,并且以每年超過10億噸的速度增長。而該地區每年開山炸石生產的6億噸砂石料也都來自燕山和太行山區,特殊的區位優勢使兩者具有可替代性。
技術上也完全可行。目前我國采用鐵尾礦和廢石生產混凝土骨料的技術已經十分成熟,在北京已應用了12年之久。如北京密云冶金礦山公司在利用尾礦廢石生產砂石料時,完全套用國家對建筑用砂、碎石的標準。
京津冀協同發展或為尾礦資源綜合利用吹來東風。以尾礦和廢石為原料生產的建設用砂石料多屬低值產品,運輸成本是成本的“大頭”,如考慮運輸的協同優化,或采用鐵路運輸,運費可大幅降低,完全能實現與開山炸石生產砂石料成本零增加替換。
“在當前重拳治霾的背景下,減少京津冀地區開山炸石,開展尾礦資源綜合利用刻不容緩。”尾礦綜合利用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常務副秘書長杜根杰認為。
倪文建議,國家有關部門應逐步提高開山炸石的門檻,進一步出臺京津冀地區開山炸石生產砂石料的限制性政策和環保強制性政策,逐年減少開山炸石生產量;制定鼓勵政策,逐年增加采用鐵礦尾礦和廢石代替開山炸石生產砂石料;大力發展電氣化鐵路運輸、減少水泥熟料產量,并將其作為京津冀產業結構調整的重要抓手之一,納入京津冀協同發展重大國家戰略優先部署;加快相關技術研發和示范工程,抓緊制定配套的引導性和強制性國家技術標準、施工規范等技術文件。
令人欣慰的是,國家有關部門及京津冀三地政府已經在行動:
——日前,工信部下發了《2015年工業發展專項行動實施方案》,提出2015年實現京津冀尾礦等工業固廢綜合利用約6000萬噸/年,并著手研究制定京津冀地區工業資源綜合利用協同發展行動計劃實施方案,推動尾礦和廢石等資源跨區域協同利用。
——河北省政府提出了推動京津冀地區省部共建尾礦資源化利用協作創新平臺的構想。
——承德市政府與北京市住建委簽訂協議,充分利用該市近20億立方米尾礦資源生產建筑材料供應北京市場。目前,承德市已投產42家尾礦綜合利用企業,采用新技術、新工藝,從尾礦里淘“金”。
……
綜合利用尾礦和廢石資源破解環保難題的未來,可以預期。
編后語:砂石生產污染到底嚴不嚴重?現階段砂石資源開采情況如何?京津冀砂石企業環保工作做得如何?或許在公眾眼中,提起環境污染,難免會聯想到揚塵、污水。提起砂石骨料,似乎總也擺脫不掉“臟亂差”和暴發戶的影子。但是我們應該理性地看到,隨著法制建設的不斷完善和建設生態文明的持續推進,砂石行業正通過不斷地進行技術升級與創新,調整結構轉型升級,希望大家能夠看到砂石骨料行業的一系列變化,在未來客觀審視這一古老而又新興的行業。更多詳細的分析請點擊:《深度報道:京津冀砂石企業——霧霾成因的臨時工?》、《一組數據告訴你砂石生產污染到底有多嚴重》。
為了給砂石企業搭建一個快速了解行業現狀和發展的平臺,推動行業技術交流,中國砂石骨料網、廣東鴻威國際會展集團于5月9日—11日聯合舉辦“2015中國國際砂石技術與裝備展”和“第二屆中國砂石骨料行業技術發展(國際)論壇”。本屆論壇以“綠色環保 轉型升級 永續發展”為主題,希望廣大行業同仁各抒己見,中國砂石骨料網愿與行業同仁共同探討未來!
編輯:金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