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9月16日,位于武漢市新洲陽邏開發區的湖北首個綠色建筑產業園PC(預制混凝土)構件廠正式投產,其生產的建筑“零部件”將運輸至兩公里之外的中建深港新城產業化住宅項目,一座漢版“樓快快”即將誕生。
綠色建筑產業園區遠景效果圖
外墻、陽臺、樓梯等“零部件”拼裝成一起就是一座房子,像“搭積木”一樣蓋房正成為現實。
9月16日,位于武漢市新洲陽邏開發區的湖北首個綠色建筑產業園PC(預制混凝土)構件廠正式投產,其生產的建筑“零部件”將運輸至兩公里之外的中建深港新城產業化住宅項目,一座漢版“樓快快”即將誕生。
該廠由中建三局、中建三局一公司及中建科技共同投資成立,獲評為“國家住宅產業化基地”,也是湖北首批獲批該基地的單位之一。其標準化設計、工業化生產、裝配化施工的建造方式,為行業的發展提供了無限的可能。
綠色建筑產業園PC構件廠一角
生產:外墻板、內墻板等構件“分分鐘搞定”
這種“搭積木”般的蓋房模式,用專業術語來說就是住宅產業化。其蓋房的生產流程怎樣?
16日,筆者看到,在3.48萬平方米的PC廠房里,外墻板、內墻板、疊合樓板自動化生產線車間、固定模車間、混凝土攪拌站車間和鋼筋加工車間有序布置,混凝土攪拌站全封閉管理,各種機械運輸軌道分布在整個廠區里。
在PC廠一側,一臺數控自動網片焊接機正在運轉,鋼筋自動送入機器40秒后,一張長3.4米、寬3米的網片便生產出來了。
在廠區的另一側,一張網片已經開始了它的另一段旅程。一名工人通過按動按鈕精確控制布料機移動作業,不到2分鐘就完成了澆筑,模臺隨即通過有規律地震動完成傳統人工振搗混凝土的工作。
隨后,成形的混凝土進入預養、自動抹面和養護工序,蒸汽養護8小時后,一塊外墻板就生產出來了。這便是一塊預制混凝土外墻板從鋼筋、混凝土到成品全過程。
據測算,這張生產出來的網片,傳統方法需要2個熟練工人花半個小時才能綁扎好。同時,與一般的標準焊網機相比,每生產10萬立方米預制構件,該套設備能節約成品鋼筋800噸,節省人工材料成本約100萬元。
中建科技武漢有限公司總經理仲崇濤介紹,PC廠不僅可以生產外墻板、內墻板等定型的混凝土構件,樓梯、陽臺等異形構件也可以“分分鐘搞定”,而且精度可以達到毫米級。正式投產后,工廠年產能可以達到25萬立方米,在裝配率50%的情況下,能滿足武漢125萬平方米工業化住宅的建造需求。
綠色建筑產業園PC構件廠一角
拼裝:“樓快快”是怎樣煉成的
今年3月,湖南長沙19天建起57層高樓的新聞網上走紅,被人稱為“樓快快”,這也讓建筑工業化進入了大眾的視野。在PC廠兩公里之外的新洲余集鎮,一座武漢版“樓快快”即將誕生。
當構件在PC廠制作完成后,就可以運到施工現場“搭積木”了。此時,建筑工人最主要的工作就是按照圖紙將“積木”吊裝、擰緊、焊接。
由于現場采用模塊化施工,多個專業同步推進,相比傳統施工,建造效率提高可達50%,人均勞動率提高35倍。一棟30層的全裝修住宅,從動工到交付只需要10個月。
這么快的建造速度,建筑的質量與安全會不會有問題呢?中建三局一公司董事長陳衛國表示,建筑從一開始就是按照標準化、模塊化、集成化的要求進行設計的,這從源頭上保證了建筑產品的品質,而工廠化制造讓產品誤差控制在毫米級,外保溫層更牢固,門窗周邊更嚴密,線管、末端更精確,廚衛防水更可靠,基本解決了傳統建筑的質量通病。
更重要的是,工業化建筑的主體結構同內裝及設備部分是分離的,因此在不損傷建筑主體結構的前提下,住戶可隨意改造內裝乃至戶型,不像傳統現澆建筑由于內部管線故障等原因而動不動就要“砸墻”,真正使“百年建筑”成為可能。
“質量好、速度快只是工業化施工帶來的好處之一,由于構件工廠預制,現場吊裝,建筑工業化對資源的利用更加高效,施工環境更加整潔安靜”。陳衛國表示,與傳統施工方式相比,工業化方式建造每平米建筑面積的水耗、能耗、人工垃圾污水都大大減少。
據悉,這也是武漢市首個建筑工業化試點示范項目。目前,項目完成了第一塊預制構件的吊裝,并計劃在年內完成全部結構施工。
展望:產業園集多種業態于一體
近兩年來,國內持續放緩的投資增速、愈發突出的資源短缺以及加速消失的人口紅利等,讓傳統建筑業依賴低要素成本驅動的發展方式越來越難以為繼。建筑工業化代表著歷史趨勢,轉型是必由之路。
早在2013年初,國家就明確指出要“推動建筑工業化,支持集設計、生產、施工于一體的工業化基地建設,開展工業化建筑示范試點。”去年5月,國務院也發文指出,要“以住宅為重點,以建筑工業化為核心,加大對建筑部品生產的扶持力度,推進建筑產業現代化。”
為順應趨勢,去年10月24日,中建三局與武漢市新洲區簽訂戰略協議,雙方約定將共同打造中國首個全產業鏈綠色建筑產業園,PC廠正是產業園一期的核心。
未來,這里還將建立起機電安裝數字化加工廠、裝配式裝飾部品廠、鋼結構加工廠、中建臨時設施制造廠和設計研發中心,開展工業化設計、EPC設計服務,并制定工業化建筑設計標準,提供配套設計技術,提出設計、生產、施工一體化解決方案。
這里還將吸引設計院所、技術研發中心、物流企業、IT服務等企業進駐。同時,還將建立綠色建筑行業新技術、新工藝、新設備展示交易中心、綠色建筑認證中心、Wework創智空間等,形成新的業態。
產業園最終將融入“互聯網+”,吸聚傳感、控制、通訊、網絡、智能家居等相關企業,共同將綠色環保的工業化建筑升級為智慧建筑。據了解,目前產業園正在與海爾、阿里巴巴積極接觸,希望把智慧建筑帶入人們的生活。
“我們將打通全建筑生命周期和專業界限,將產業園建設成為全國第一的綠色建筑產業園品牌和示范園區。”陳衛國介紹,“這將掀起一場產業革命。”
編輯:金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