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0月29日,十八屆五中全會公報公布,提出堅持綠色發展,必須堅持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這份近六千字的公報,為中國未來五年的國民經濟定調。細讀公報關鍵詞,我們看看哪些行業有望從中受益?砂石行業又將得到怎樣的發展契機?
10月29日,十八屆五中全會公報公布,全會提出,堅持綠色發展,必須堅持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堅持可持續發展,堅定走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這份近六千字的公報,為中國未來五年的國民經濟定調。細讀公報亮點和關鍵詞,我們看看哪些行業有望從中受益?砂石行業又將得到怎樣的發展契機?
【關鍵詞一】“互聯網+”
【相關產業】云存儲、大數據應用、云計算與產業結合、可穿戴移動設備、物聯網等
【公報內容】實施網絡強國戰略,實施“互聯網+”行動計劃,發展分享經濟,實施國家大數據戰略。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發揮科技創新在全面創新中的引領作用,實施一批國家重大科技項目,在重大創新領域組建一批國家實驗室,積極提出并牽頭組織國際大科學計劃和大科學工程。
【專家解讀】中國政法大學傳播法研究中心副主任朱巍:十三五規劃期間,正值互聯網+的工業4.0時代到來之時,我們面臨著傳統行政理念的轉換、市場自由的促進、傳統產業的轉型、經濟格局的重構等新老問題的交匯之口。互聯網科技已經在上個五年計劃中完全發揮了對產業發展和模式的“顛覆性”效果,十二五規劃的成功和中國經濟的活躍,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黨和政府對互聯網經濟和網絡技術的重視程度。在上個五年中,我國基本完成了信息化建設,全球前二十大互聯網企業中,中國企業占據一半席位。一線城市率先完成的信息化建設基礎,以及網絡技術和網絡產業取得的輻射性效果,已經開始向二三線城市延伸。互聯網作為技術,已經被廣泛應用到國防、通訊、信息交互、民生、交通、金融、零售、服務等各個國計民生的領域。互聯網已經從單純的互聯互通,轉變成大數據、云計算、移動互聯、云存儲等幾乎所有社會經濟方方面面。網絡已經成為國民的生活方式,成為企業的發展形態,成為了政府的行政方式。
不過,十二五之前的互聯網發展水平和層次,絕大部分仍停留在“+互聯網的工業3.0”時代,仍是將網絡看作是傳統產業或服務的載體。未來的五年正是互聯網+轉變成經濟新常態的關鍵性時期,互聯網的基礎性作用將得到前所未有的提升,云存儲、大數據應用、云計算與產業結合、可穿戴移動設備、物聯網將成為未來五年中國經濟能否成為世界第一大經濟體的關鍵助推器。屆時,共享經濟和大數據的全面產業化將從概念模式轉換成實體經濟,這也是中國未來五年能否抓住機遇實現“彎道超車”的關鍵所在。
【砂石構想】信息時代,砂石骨料也將與互聯網深度融合,越來越多的砂石企業都開啟了“互聯網+”的發展模式。例如,借助ERP系統,砂石企業就可實現多產品多生產線的智能控制;線下的技術研發、產品生產與線上銷售、線上服務相結合,使信息獲取的渠道和生產設計的方式變得更為便捷和先進;未來,砂石與O2O、電商牽手也不無可能。
【關鍵詞二】綠色發展
【相關產業】海綿城市、黑臭水治理、小鍋爐改造、水處理、土壤修復、新能源汽車和城市基礎設施充電樁等細分行業
【公報內容】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構建科學合理的城市化格局、農業發展格局、生態安全格局、自然岸線格局,推動建立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產業體系。加快建設主體功能區,發揮主體功能區作為國土空間開發保護基礎制度的作用。推動低碳循環發展,建設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現代能源體系,實施近零碳排放區示范工程。
【專家解讀】環境保護部環境規劃院副院長吳舜澤:十八屆五中全會公報提出堅持綠色發展,堅持節約資源與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這表明綠色發展已經成為新時期國家發展的戰略目標與方向,是生態文明建設的實施途徑。綠色的生產方式、生活方式、消費模式和價值觀體系將成為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內容,綠色發展也將同創新、協調、開放和共享發展一起成為推動國家發展轉型的重要驅動力。
國研中心資源與環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長李佐軍:強調低碳循環發展,首先能滿足人們對好的環境的需求,實現民生目標;其次,促進經濟增長,建設節能環保,發展綠色低碳產業、推進循環經濟;第三,有利于產業結構調整。在淘汰“三高行業”過程中實現經濟結構轉型,降低三高產業在經濟中比重,提高綠色低碳產業在經濟結構中的比重。
民生證券首席宏觀分析師管清友:生態文明首次列入十大目標,美麗中國將寫入五年規劃,又把綠色發展作為五大發展理念之一,可以說中國把生態環保放在了空前的高度。
民生證券交運分析師李師慶:五中全會提出綠色發展,“十三五”期間,新能源汽車和城市基礎設施充電樁將得到更多重視。
【砂石構想】提到礦山開采、砂石生產,很多人就會立刻聯想到污染、粉塵等字樣,很少有人會把砂石和綠色生態環保聯系在一起。過去由于受到生產設備和生產工藝的限制,采礦行業成為了環境污染的重災區,受到人們的詬病。但現在通過生產設備的更新換代、生產工藝的升級轉型,礦山開采也可以達到綠色、生態、環保的標準,環境污染和粉塵排放將不再成為企業發展的瓶頸。此外,隨著經濟發展與自然資源之間的矛盾愈演愈烈,尾礦及建筑廢棄物資源化成為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著眼點。加快固廢資源化處置的科技創新和產業發展,積極開展新材料研發,有助于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緩解資源環境壓力,是建設生態文明,實現綠色、循環、低碳發展的重要途徑。
【關鍵詞三】農業現代化
【相關產業】農村電商、農村物流、農機裝備、農村金融、休閑農業等行業
【公報內容】大力推進農業現代化,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走產出高效、產品安全、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的農業現代化道路。
【專家解讀】中投顧問高級研究員鄭宇潔:“十三五”將農業政策作為主線,農村電商、農村物流、農機裝備、農村金融、休閑農業等行業的相關企業將直接受益。技術含量低、增長方式粗放是當前我國農業發展面臨的主要問題之一,國家可能會出臺多項政策促進農機裝備制造發展。
【砂石構想】“要致富先修路。”加強農田水利、農村公路等基礎設施建設,有利于加速農業現代化道路的進程。砂石骨料作為基礎建設的重要原材料,將在此間一展身手,對改善農村物流、實現農業現代化起推動作用。
【關鍵詞四】制造強國
【相關產業】新一代信息技術、高檔數控機床和機器人、航空航天裝備、海洋工程裝備及高技術船舶、先進軌道交通裝備、節能與新能源汽車、電力裝備、新材料、生物醫藥及高性能醫療器械、農業機械裝備等
【公報內容】構建產業新體系,加快建設制造強國,實施《中國制造2025》,實施工業強基工程,培育一批戰略性產業,開展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行動。
【專家解讀】國務院5月印發了有中國版“工業4.0”之稱的《中國制造2025》,選取了新一代信息技術、高檔數控機床和機器人、航空航天裝備、海洋工程裝備及高技術船舶、先進軌道交通裝備、節能與新能源汽車、電力裝備、新材料、生物醫藥及高性能醫療器械、農業機械裝備作為十大重點領域,同時提出建設智能制造、制造業創新建設、工業強基、綠色制造、高端裝備創新“五大工程”。
工信部裝備工業研究所所長左世全:“制造強國戰略”最先肇始于中國工程院開展的“制造強國戰略”研究,該研究把全世界的制造強國劃分為三個梯隊:第一梯隊是美國,第二梯隊是德國和日本,第三個梯隊是中國、英國等國家。中國的目標是,通過30年的追趕,進入“制造強國”的第一梯隊。
左世全認為,《中國制造2025》正是實施“制造強國戰略”的第一步,“在‘三步走’過程中,《中國制造2025》邁出了第一步,這一階段的目標是以德日為追趕對象,力爭進入第二梯隊,其重點是通過傳統行業的轉型升級和培育新型產業的核心競爭力來夯實中國制造業的基礎。因而這10年中國選擇了高檔數控機床與機器人等十大領域作為重點突破。”
在“制造強國”戰略的具體落實過程中,左世全稱,中國將采用“1+X”的形式來推進,而X包括多個行業的“十三五”規劃。“《中國制造2025》是‘1’,‘X’是多個相應的其他配套措施,具體包括十大重點領域的發展規劃、還有關鍵工程的發展規劃和意見,比如,最關鍵的‘智能制造’,中國要做一個‘十三五’的規劃,‘綠色發展’也要做一個相應的規劃。”
【砂石構想】對于砂石行業而言,行業的快速發展離不開機械設備的支撐,智能、高效、環保的機械設備更是行業發展的助推器,機制砂石的質量優劣、生產效率的高低等依托于生產設備的技術水平。就目前國內砂石行業的發展現狀而言,整個行業的生產力水平還比較低,很多企業生產方式原始、生產工藝落后。砂石礦山企業和相關的設備企業亟需進行技術升級,對設備進行智能化改造,以創新驅動發展,為砂石行業的安全、高效、節能生產提供堅實基礎。
編輯:金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