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建筑材料聯合會綠色低碳建材分會成立大會在北京召開,中國建筑材料聯合會會長喬龍德在成立大會上發表了講話,講話內容如下:
各位分會發起單位的代表,同志們:
今天中國建筑材料聯合會綠色低碳分會成立了,這是建材工業轉型升級向縱深轉折時期的一個重要支撐和標志。下面,我講三點要求。
一、對綠色低碳發展認識要到位,行動要到位
剛才住建部建筑節能與科技司韓愛興副司長把綠色建筑發展中綠色建材的重要性講到位了,中國低碳聯盟張建宇秘書長講了對低碳的認識和分析,講得也非常到位。黨中央國務院對綠色發展和推廣綠色建筑材料高度重視,寫到了十八屆五中全會決議和政府工作報告中。發展綠色和低碳建材,是我國經濟社會進步發展的時代要求。我們既要講建材在建筑業中占三分之一的貢獻,也要講在建筑的節能和減排方面有三分之一的責任,推動綠色低碳建材發展就是我們應有的責任。綠色低碳建材從表象來看是行業發展的問題,實際上是個社會問題,又是國家經濟發展的方向問題,最終是個政治問題。如果這個關過不去,建材工業的發展無路可走,超越引領世界建材工業發展就沒有發言權。我們的任務非常艱巨,挑戰非常嚴峻。今天成立分會僅僅是綠色建材發展有系統的工作的開端。不能說以前我們行業沒有重視綠色,沒有重視低碳,但都不是系統性的,多數是自發性的、局部性的,或在市場壓力和相關標準制約之下形成的。因此認識上要拔高,這是建材行業實施生態文明建設的實際舉措,是建材行業進步發展的必由之路,是實現供給側改革、補短板的重要舉措之一。因此,從思維方式上首先要把綠色低碳融入到我們工作的各個領域、各個層面,而不能發展與綠色兩張皮。
認識要到位,把它視為建材工業進入新的發展時期新的奮進目標;行動也要到位,要從修改戰略、制定規劃開始,到標準、標委會工作,到認證,到評價,到技術鑒定,到產業化,到產品應用,全方位都應該把綠色低碳的進步要求融入進去。建材聯合會系統所有產業協會,在本產業發展中都必須系統地把綠色低碳列入其中。以后很多的工作思路要調整,相應的工作機構要調整,標準要創新,賦予綠色內涵,運行考核方式要調整,是否綠色低碳是一個重要的尺碼。認識要上去,行動要跟上,要系統設計、系統調整、系統推進,最終要達到各系統和總系統之間協調與形成合力。住建部、工信部發布了《促進綠色建材生產和應用行動方案》,我們正在搞實施方案,不僅聯合會要搞一個,每個產業協會都要搞出一個實施的行動方案,全方位推開,尤其是要下力氣將綠色制造行動方案結合《中國制造2025》綱要制定出可操作的、改變建材傳統制造方式的行動方案,建材聯合會要責無旁貸地承擔起來。因為建材要進步,要轉型,要開發新的領域,要推進供給側改革,沒有支撐點,不做成事情,那等于只是在喊口號。而且,綠色完全可以融于技術進步、行業發展之中。政府出臺了《促進綠色建材生產和應用行動方案》,給我們提供了發展的機會、轉型的機會,我們應該主動自覺地把綠色低碳推上去。
大概兩年前我說過,現在喊綠色的不少,我認為光喊不解決問題,誰是綠色,沒有標志,沒有標準。而且我們經常講以市場為導向,作為建材,我們的目的不是為了生產,而是為了使用。住建部是使用方的代表,是用戶,用戶是上帝。所以我們觀念上也要轉型,要服從市場,服從用戶的需要,服從綠色建筑的需要。即使建材產品有很多應用優勢和發展的理由,也要說服應用部門,這也是我們的主要任務。應該說我們在與住建部聯系方面、溝通方面還是短板,我們的工作是不夠的,給行業新的產品、新的領域推廣應用方面帶來不便。作為行業協會,必須認識到這一點。
二、綠色低碳分會成立的必要性和意義
現在社會上組織很多,作為建材聯合會,既有節能減排分會,還有新材料分會,為什么還要成立綠色低碳分會?我認為它們既有共同點,但也有很多的不同點:綠色低碳的面更廣,新材料只要產品達到功能性能要求,它就可以生存,傳統材料也是一樣,傳統建材中也都有可能成為綠色產品。但綠色低碳涵蓋的面更廣,所有材料都可以被綠色涵蓋,所有生產過程都可以被低碳涵蓋;新興建材、各種材料的定義、標準各有成立的依據,達到應有的技術標準就可以了,但綠色有綠色的特點,并非所有材料都具備綠色的特征。綠色是能夠利用廢棄物的,從生產到使用整個過程全生命期內都是少污染或無污染的,可以循環再利用的,少利用天然資源和能源的,對人體健康、對清潔生產是和諧的。其他材料并不都具備這樣的條件和特征。即使新材料也只是一個材料領域新舊之間的概念,也并非新材料都是綠色低碳的,綠色的標準要求更高,在這種情況下用新材料代替綠色有困難。節能減排分會僅僅是切入節能減排這個領域,綠色低碳本身除了要節能減排還有多種特征的要求。所以,設立綠色低碳分會,符合行業發展的方向,也符合國家推進綠色發展的進步要求,它有建筑業和建材行業共同進步的歷史時期的特殊要求。
對于什么是綠色建筑材料,政府部門可以定大的原則,我們則要更具有可操作性。為此,我們在政府部門提出的綠色建筑材料原則定義的基礎上,組織行業領導和知名專家提出了進一步的、更具可操作性的綠色建筑材料定義:綠色建筑材料是指在原料的選用、開采加工、產品制造、產品應用過程中,能夠有效利用廢棄物,少用天然資源和能源,資源可循環再利用的,不僅性能功能符合建筑物等配置的要求,而且全生命期內與生態環境和諧,對人類健康無害的建筑材料。綠色建筑材料具有節能、環保、低碳、安全、可循環、長壽命的特征;生產工藝和生產使用過程中貫徹清潔文明、凈化環境的特征;充分利用廢棄物,減少天然資源和能源消耗,具有可循環再利用的特征;具有低排放、無污染、無毒害、與生態和諧的特征;滿足綠色建筑和其他應用領域配置要求,有利于改善和提升人類生產生活水平的發展進步特征。
綠色建筑材料,概括起來就是“四個環節五個特征”。綠色建筑材料的標準可以按這個條件去衡量。當然這個提法不一定最科學,現階段先這樣用,在實踐中可以進一步完善。
三、對下一步工作的要求
最重要的是要有行動,要做成事。
第一,要頂層設計,系統規劃。頂層設計不僅僅是綠色低碳分會要搞,建材聯合會也要搞。要站在“十三五”規劃的戰略高度,與中央的要求相吻合,通過這樣一個頂層設計,把建材工業進一步支撐在綠色低碳發展的基礎上推向一個新的發展時期,使建材行業進入綠色低碳的發展階段。在機構上包括設立綠色低碳標委會、綠色低碳標識制定和認證機構、綠色低碳評估機構等,所有的環節都要與有關部門的職能相銜接,都要有機構、有人去干,所有環節都要明確責任、職責和連結點,搞成一個工作系統。這不僅僅是分會的工作,分會僅僅承擔日常工作。通過頂層設計、系統規劃來推動轉型升級,促進供給側改革,推動我們建材行業補短板。
第二,做好綠色建材生產和應用行動實施方案。聯合會要搞,所有產業協會也要搞,上半年完成。相互之間既要有獨立性,還要有對接,有目標,有支撐點。綠色制造怎么做?要與《中國制造2025》結合,各產業的定位在哪里?為應用領域創造什么條件?通道怎么走?怎么協調?怎么銜接?政策怎么連貫?都要做出來。要把一定的精力放到應用上,這一點我們聯合會包括專業協會做得還不夠。
第三,做好正在推進的一些重要工作。水泥和平板玻璃“兩個二代”的研發,在排放、低碳、能耗方面,原有的研發指標要再提高。水泥窯協同處置垃圾,現在政府部門在試點,我們喊得多,具體的扎實工作做得不夠,誰該推廣,誰該提升不明確,爭取補貼政策一定要推上去。Low-E玻璃推廣應用,節能門窗是建筑節能的一個重點,不能光喊出一個口號,具體工作是不是天天在推進,花多少精力,問題在哪里,要腳踏實地推進。如果突破了,對玻璃行業提高產品質量、降低能耗、化解過剩產能都具有重要意義。水泥錯峰生產,現在北方已推開了。按市場需求組織生產更科學,這應該作為經濟運行的一個重要環節和抓手,其他產業要加以借鑒。還有水泥、玻璃、陶瓷等重點產業的節能減排達標工作,去年開了現場會,今年要求上半年拿出節能減排達標企業的名單和進度,節能減排產業鏈、節能減排中心也都要有新的行動。這些已經開了題的,已經搭了臺的,已經作為重點專項的工作都應該有突破。長遠和近期相結合,通過分會的成立,向全行業表明建材行業的發展向縱深轉折,開始轉向綠色低碳發展的新階段,由此有一系列的新舉措,我們新的奮進目標就是綠色低碳。
最后,我要表揚參加今天會議的各單位,你們是綠色低碳的第一響應者,悟性高、意識強。下一步,每個企業應該有自己的綠色低碳行動計劃和長遠及近期的工作計劃。綠色低碳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是一項長期的任務,必須一件一件地抓下去,從現在開始就要加快行動。當然要防止浮躁,防止為了綠色而綠色,要做出計劃,一步一個腳印地推進。要有毅力、決心和信心,要做成事情。綠色低碳意義很深刻,是中國建材工業全面進步的一個歷史象征,我們應該舉全行業之力,把建材行業的轉型升級,把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牢牢地落在支撐點上!
編輯:趙虹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