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5日上午9時,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開幕,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作政府工作報告。在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有哪些亮點?又有哪些內容和砂石行業相關?本文為大家進行了梳理,一起來看看吧。
一、“十三五”時期主要目標任務和重大舉措
1.保持經濟中高速增長,推動產業邁向中高端水平。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到2020年國內生產總值和城鄉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十三五”時期經濟年均增長保持在6.5%以上。加快推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實施一批技術水平高、帶動能力強的重大工程。到2020年,先進制造業、現代服務業、戰略性新興產業比重大幅提升,全員勞動生產率從人均8.7萬元提高到12萬元以上。屆時,我國經濟總量超過90萬億元,發展的質量和效益明顯提高。
2.強化創新引領作用,為發展注入強大動力。啟動一批新的國家重大科技項目,建設一批高水平的國家科學中心和技術創新中心,培育壯大一批有國際競爭力的創新型領軍企業。持續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促進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廣泛應用。加快建設質量強國、制造強國。
3.推進新型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促進城鄉區域協調發展。實現1億左右農業轉移人口和其他常住人口在城鎮落戶,完成約1億人居住的棚戶區和城中村改造,引導約1億人在中西部地區就近城鎮化。實施一批水利、農機、現代種業等工程,推動農業適度規模經營和區域化布局、標準化生產、社會化服務。以區域發展總體戰略為基礎,以“三大戰略”為引領,形成沿海沿江沿線經濟帶為主的縱向橫向經濟軸帶,培育一批輻射帶動力強的城市群和增長極。加強重大基礎設施建設,高鐵營業里程達到3萬公里、覆蓋80%以上的大城市,新建改建高速公路通車里程約3萬公里,實現城鄉寬帶網絡全覆蓋。
4.推動形成綠色生產生活方式,加快改善生態環境。堅持在發展中保護、在保護中發展,持續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深入實施大氣、水、土壤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加強生態保護和修復。
5.深化改革開放,構建發展新體制。“一帶一路”建設取得重大進展,國際產能合作實現新的突破。對外貿易向優進優出轉變,服務貿易比重顯著提升,從貿易大國邁向貿易強國。
二、2016年重點工作
今年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是:國內生產總值增長6.5%—7%,居民消費價格漲幅3%左右,城鎮新增就業1000萬人以上,城鎮登記失業率4.5%以內,進出口回穩向好,國際收支基本平衡,居民收入增長和經濟增長基本同步。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能耗下降3.4%以上,主要污染物排放繼續減少。
(一)宏觀經濟政策
積極的財政政策
今年擬安排財政赤字2.18萬億元,比去年增加5600億元,赤字率提高到3%。其中,中央財政赤字1.4萬億元,地方財政赤字7800億元。安排地方專項債券4000億元,繼續發行地方政府置換債券。
穩健的貨幣政策
今年廣義貨幣M2預期增長13%左右,社會融資規模余額增長13%左右。要統籌運用公開市場操作、利率、準備金率、再貸款等各類貨幣政策工具,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疏通傳導機制,降低融資成本,加強對實體經濟特別是小微企業、“三農”等支持。
(二)穩增長
擴內需
增強消費拉動經濟增長的基礎作用。適應消費升級趨勢,破除政策障礙,優化消費環境,維護消費者權益。支持發展養老、健康、家政、教育培訓、文化體育等服務消費。壯大網絡信息、智能家居、個性時尚等新興消費。鼓勵線上線下互動,推動實體商業創新轉型。完善物流配送網絡,促進快遞業健康發展。活躍二手車市場,加快建設城市停車場和新能源汽車充電設施。在全國開展消費金融公司試點,鼓勵金融機構創新消費信貸產品。降低部分消費品進口關稅,增設免稅店。落實帶薪休假制度,加強旅游交通、景區景點、自駕車營地等設施建設。
促投資
發揮有效投資對穩增長調結構的關鍵作用。我國基礎設施和民生領域有許多短板,產業亟需改造升級,有效投資仍有很大空間。今年要啟動一批“十三五”規劃重大項目。完成鐵路投資8000億元以上、公路投資1.65萬億元,再開工20項重大水利工程,建設水電核電、特高壓輸電、智能電網、油氣管網、城市軌道交通等重大項目。中央預算內投資增加到5000億元。深化投融資體制改革,繼續以市場化方式籌集專項建設基金,推動地方融資平臺轉型改制進行市場化融資,探索基礎設施等資產證券化,擴大債券融資規模。完善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模式,用好1800億元引導基金,依法嚴格履行合同,充分激發社會資本參與熱情。
改善產品和服務供給
· 提升消費品品質:加快質量安全標準與國際標準接軌。
· 促進制造業升級:深入推進“中國制造+互聯網”;建設若干國家級制造業創新平臺;啟動工業強基、綠色制造、高端裝備等重大工程;組織實施重大技術改造升級工程。
· 加快現代服務業發展:啟動新一輪國家服務業綜合改革試點,大力發展數字創意產業;建設一批光網城市,推進5萬個行政村通光纖。
(三)金融體制改革
· 加快改革完善現代金融監管體制,提高金融服務實體經濟效率,實現金融風險監管全覆蓋。
· 推進股票、債券市場改革和法治化建設,提高直接融資比重,適時啟動“深港通”,建立巨災保險制度,規范發展互聯網金融。
· 深化利率市場化改革,繼續完善人民幣匯率市場化形成機制。
(四)新型城鎮化
目標:實現1億左右農業轉移人口和其他常住人口在城鎮落戶,完成約1億人居住的棚戶區和城中村改造,引導約1億人在中西部地區就近城鎮化。
房地產去庫存:合理降低商品房交易成本;要有效釋放住房剛性需求和改善性需求;建立租購并舉的住房制度;2016年棚戶區住房改造600萬套,提高棚改貨幣化安置比例。
(五)減稅降費
適度擴大財政赤字,主要用于減稅降費,進一步減輕企業負擔。2016年將采取三項舉措。一是全面實施營改增,從5月1日起,將試點范圍擴大到包括建筑業在內的4大行業,確保所有行業稅負只減不增。二是取消違規設立的政府性基金,停征和歸并一批政府性基金,擴大水利建設基金等免征范圍。三是將18項行政事業性收費的免征范圍,從小微企業擴大到所有企業和個人。
(六)產業升級
化解過剩產能和降本增效
· 堅持市場倒逼、企業主體、地方組織、中央支持,運用經濟、法律、技術、環保、質量、安全等手段,嚴格控制新增產能,堅決淘汰落后產能,有序退出過剩產能。
· 采取兼并重組、債務重組或破產清算等措施,積極穩妥處置“僵尸企業”。
· 中央財政安排1000億元專項獎補資金,重點用于職工分流安置。
· 降低企業交易、物流、財務、用能等成本,堅決遏制涉企亂收費行為。
推進國企改革
加快改組組建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防止國有資產流失;推進股權多元化改革,開展落實企業董事會職權、市場化選聘經營者、職業經理人制度、混合所有制、員工持股等試點。
互聯網+
大力推行“互聯網+政務服務”;深入推進“中國制造+互聯網”。
(七)創新創業
2016年目標:
· 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再建設一批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高新區。
· 發揮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和“互聯網+”集眾智匯眾力的乘數效應,建設一批“雙創”示范基地。
· 擴大高校和科研院所自主權,砍掉科研管理中的繁文縟節。營造敢為人先、寬容失敗的良好氛圍。
(八)農業現代化
改善農村公共服務。加大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力度,新建改建農村公路20萬公里,具備條件的鄉鎮和建制村要加快通硬化路、通客車。抓緊新一輪農村電網改造升級,兩年內實現農村穩定可靠供電服務和平原地區機井通電全覆蓋。推動電子商務進農村。建設美麗宜居鄉村。
(九)走出去
繼續推動東、中、西、東北地區“四大板塊”協調發展,重點推進“一帶一路”建設、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發展“三大戰略”。
· 一帶一路:構建沿線大通關合作機制,建設國際物流大通道。
· 擴大國際產能合作:設立人民幣海外合作基金;推動裝備、技術、標準、服務走出去。
· 促進外貿創新發展:遏制進出口下滑勢頭。
· 提高利用外資水平:繼續放寬投資準入,擴大服務業和一般制造業開放;創新內陸和沿邊開放模式;引導外資更多投向中西部地區;擴大自貿試驗區試點。
· 加快實施自由貿易區戰略:加快中日韓自貿區等談判,推進中美、中歐投資協定談判,加強亞太自貿區聯合戰略研究。
(十)環保
· 重拳治理大氣霧霾和水污染,在重點區域實行大氣污染聯防聯控。
· 加大工業污染源治理力度,對排污企業全面實行在線監測。
· 大力發展節能環保產業。擴大綠色環保標準覆蓋面。支持推廣節能環保先進技術裝備,廣泛開展合同能源管理和環境污染第三方治理。加大建筑節能改造力度,加快傳統制造業綠色改造。開展全民節能、節水行動,推進垃圾分類處理,健全再生資源回收利用網絡,把節能環保產業培育成我國發展的一大支柱產業。
三、2015成績單
一是著力穩增長調結構防風險,創新宏觀調控方式。
擴大有效投資,設立專項基金,加強水利、城鎮棚戶區和農村危房改造、中西部鐵路和公路等薄弱環節建設。
二是圍繞激發市場活力,加大改革開放力度。
深入推進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改革。取消和下放311項行政審批事項,取消123項職業資格許可和認定事項,徹底終結了非行政許可審批。
財稅金融等重點改革深入推進。營改增穩步實施,資源稅從價計征范圍擴大。
三是聚焦提質增效,推動產業創新升級。
啟動實施《中國制造2025》,設立國家新興產業創業投資引導基金、中小企業發展基金,擴大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積極化解過剩產能,推進企業兼并重組。近三年淘汰落后煉鋼煉鐵產能9000多萬噸、水泥2.3億噸、平板玻璃7600多萬重量箱、電解鋁100多萬噸。狠抓節能減排和環境保護,各項約束性指標超額完成。
四是著眼開拓發展空間,促進區域協調發展和新型城鎮化。繼續推動東、中、西、東北地區“四大板塊”協調發展,重點推進“一帶一路”建設、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發展“三大戰略”,在基礎設施、產業布局、生態環保等方面實施一批重大工程。制定實施促進西藏和四省藏區、新疆發展的政策措施。
五是緊扣增進民生福祉,推動社會事業改革發展。城鎮保障性安居工程住房基本建成772萬套,棚戶區住房改造開工601萬套,農村危房改造432萬戶,一大批住房困難家庭圓了安居夢。
編輯:金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