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陽區建筑垃圾資源化項目位于朝陽循環經濟產業園內,占地面積16.9萬平方米,總投資1.97億元,由市、區按3:7比例投入。項目年處理規模123萬噸(建筑垃圾年處理100萬噸,焚燒爐渣年處理23萬噸),采用廠內固定式+廠外移動式處理設施的組合工藝,建設內容包括建筑廢棄物處理系統、焚燒爐渣處理系統、資源化產品生產系統及配套設施。
項目建成后,將滿足朝陽區一半建筑垃圾和全部焚燒殘渣的處理需要,同時每年還能生產59.3萬噸道路無機料、40萬立方混凝土、4000萬塊標準磚等再生產品,每年可減少開采天然砂石85.7萬噸,能夠有效破解建筑垃圾圍城的難題,促進建筑垃圾實現統一管理、集中處理、循環利用。
項目進展
為加快推進項目建設,朝陽區成立了項目組統籌協調各項工作。2015年5月,因北京市排水集團污水處理廠項目占用原規劃用地,進行了重新規劃選址,并與7月取得意見復函,12月取得項目建議書批復;2016年3月,項目組赴昌平元泰達建筑垃圾資源處置與利用一體化項目及首鋼環境產業公司進行考察,進一步優化項目技術工藝方案,并于2016年5月底取得市規劃委批復。
目前,項目組正在開展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編制、項目用地征地拆遷調查、社會風險穩定評估等前期工作,預計2017年底建成投產。
存在問題
一是項目推進時間緊迫。目前,距項目完成時間不到一年半,中間還有環評、穩評、可研等審批環節,若某一個環節延誤,將直接影響項目如期完成。
二是項目運營情況不樂觀。項目產品主要用作制作混凝土原料,由于住建部門對混凝土生產線的限制以及環保部門對混凝土攪拌站“減二增一”的要求,減少了項目產品種類,將降低運行企業收益,影響企業運營積極性。
三是潛在社會面維穩壓力較大。項目選址地塊與馬各莊村僅有東高路一路之隔,由于該村村民拆遷意愿強烈,始終未能實現,一旦啟動該地塊拆遷建設,很可能引發村民不滿,進而導致群體上訪,維穩壓力較大。
工作建議
一是加快審批進度。由于時間緊迫,建議市級各審批部門加大對項目的支持力度,盡快完成相應審批工作。
二是完善產品結構。為確保項目產品能夠通過市場運營平衡資金,建議技術方案增加商混攪拌站線工藝,住建、環保等部門在混凝土生產線建設及環評審批方面給予支持。
三是明確投資方式。該項目已在區發改委按照政府投資模式立項,鑒于PPP新模式的出現,為不影響項目進度,在投資模式調整前建議繼續按照政府投資辦理項目前期手續,并請相關部門就項目采用PPP模式有關內容進行評估。
編輯:趙虹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