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有效改善生態環境,保定市滿城區政府關停了轄區內所有的采石企業,贏得了當地群眾的稱贊。然而,部分證照齊全的企業因利益受損,將滿城區政府起訴到法院,狀告滿城區政府行政“不作為”,要求恢復生產。目前,法院已開庭審理此案。
近年來,滿城區的采石業快速發展,對當地山體環境、生態景觀、空氣質量等造成了嚴重破壞。滿城區政府先后制訂了采石及粉灰企業綜合整治實施方案和礦山企業綜合整治實施方案,對滿城有采石許可證、安全生產許可證的采石企業進行集中治理。
劉新占、單宏賓、李迎新、李寶申等采石企業負責人告訴記者,“2013年,我們按照政府要求,搬遷到政府指定開采礦區,花費巨資辦理了安全生產許可證、營業執照、采礦許可證、環評等合法手續。兩年多來,政府既不讓我們開工生產,也不讓我們進行環保整改,給企業造成了較大損失。”
2015年8月4日,滿城縣順興石碴廠、保定市滿城縣李家佐金豐采石廠、滿城縣李兵建材廠將滿城區人民政府起訴至保定市競秀區人民法院。
保定佳蓬律師事務所律師佟靚認為,滿城區人民政府違反了行政法的信賴保護原則,企業依據政府“紅頭文件”的要求進行搬遷并擴大生產,已達到政府要求的復工生產標準,但政府卻不履行自己的義務。希望法院判決政府允許企業盡快恢復生產。
北京師范大學法學院教授冷羅生表示,當政府行政管理過程中侵害相關主體的合法權益時,企業選擇不再沉默,而是聘請律師通過法律途徑,維護企業的合法權益,值得稱贊。
記者從滿城區政府了解到,采石行業的粉塵污染是空氣污染的主要來源之一,滿城區對全區所有礦山企業斷水、斷路、停供火工品,嚴打私挖濫采違法行為。
“但是,采石行業門檻低、利潤高,清理整頓的難度非常大。”據滿城區政府有關負責人介紹,一些無證企業仍在私挖濫采,并轉移到其他縣市進行生產。一些被關停的證照齊全企業將政府告上法庭,要求恢復生產。
“過去,一些采石企業曾獲得過政府頒發的環評手續,但標準較低,不符合國家現行的環保政策。如果現任政府承認企業原有的環評手續,允許企業恢復生產,這恰恰是行政不作為,是對社會公眾的不負責任。”滿城區政府有關負責人告訴記者,政府正在制定新的環保標準,如果企業能夠達標,政府會允許他們生產。
“目前,基層政府已陷入上有法律法規制約、下有實際情況擠壓的窘境。”滿城區政府有關負責人反映,基層在執行國家法律的過程中,必然會損害到部分企業或個人的利益。隨著群眾法律意識增強,越來越多的企業會因環保標準逐步提升與政府對簿公堂。
記者采訪了解到,2015年以來,針對環保領域管理的快速轉變,一些企業明顯感覺不適。雖然他們一直在積極整改環保欠賬問題,但是完全整改到位仍需要一段時間。
專家認為,證照齊全的“污染企業”狀告政府不作為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過快、政府管理能力和法治建設滯后所產生的連鎖反應。國家應積極向宣傳環保法律法規,推進地方政府依法行政,加大污染治理力度,制定企業轉產轉型等相關措施。
冷羅生表示,當前經濟下行由多重因素造成,環境保護在短期和小范圍內可能對經濟產生負面影響,但并不構成主要因素,政府仍需鐵腕治污。同時,僅憑行政命令責令企業停產整治就成了無源之水,政府還應以現行法律法規為依據,力保執法的公正與公平。
部分受訪人士認為,各級政府在治理環境污染時,慎重考慮“一刀切”的做法,由中央和地方財政為蒙受損失的企業提供相應的補償,盡量將企業的損失降到最低點。
滿城區政府有關負責人建議,按照誰收費、誰補償的原則,建立特殊區域的礦山企業退出補償機制,對企業生產方面的投入進行補償,鼓勵企業轉產轉型,從源頭上治理私挖濫采行為。
編輯:趙虹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