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6日,河南省政府發布《關于推進靜脈產業園建設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意見),規劃建設三類靜脈產業園區,將從洛陽、南陽、濮陽等六市縣開始試點,既節約建設用地,又解決“垃圾圍城”困局。
河南省規劃建設三類靜脈產業園 六市縣試點
城市越來越大,人口越來越多,隨之而來的是,對于各類堆積如山的垃圾,我們要怎樣幫助城市“消化”?近日,河南省出新招,合理規劃布局靜脈產業園。
根據意見,河南省的靜脈產業園包括三類:第一,各地區根據“城市礦產”資源情況、產業基礎等,依托現有產業集聚區、產業園區等,以“區中園”“園中園”形式規劃建設“城市礦產”類靜脈產業園。第二,省轄市城市依托現有城鎮生活垃圾處理場地,規劃建設一批以生活垃圾、建筑垃圾、餐廚垃圾等低值廢棄物資源化利用為主的靜脈產業園。第三,對于規模較小的省轄市城市和省直管縣(市),可以規劃建設綜合類靜脈產業園,實施低值廢棄物以及各類生產廢棄物集中處理。
在這些規劃的基礎上,河南省的目標是到2020年,以廢金屬、廢塑料、報廢機動車、廢舊電器電子為主的“城市礦產”開發利用水平明顯提升,以生活垃圾、建筑垃圾、餐廚廢棄物為主的城鎮低值廢棄物的集聚化、規模化處理能力明顯增強,與新型城鎮化進程相適應的再生資源回收體系基本形成,經過5年努力,全省建成一批模式可復制、可推廣的靜脈產業示范園。
記者了解到,此次探索將先在洛陽市、濮陽市、南陽市、駐馬店市、永城市、蘭考縣等地開展靜脈產業園試點,推動“城市礦產”開發利用。
建筑垃圾利用率提高到60%以上 一年可節約填埋土地3200畝
垃圾與人“爭地”,隨著城市建設加速,河南省的建筑垃圾、生活垃圾處置方式以填埋為主,這就需要占用大量土地,由此導致垃圾占地與建設用地出現供需矛盾。
據河南省發改委相關人士介紹,據測算,填埋1萬噸建筑垃圾需要占用土地1畝,還會污染周邊3畝土地。目前,河南省建筑垃圾累計堆存超過6億噸,占用土地6萬畝。
以鄭州市為例,如果將建筑垃圾資源化利用率提高到60%以上,一年可節約填埋土地3200畝。規劃建設靜脈產業園區,對于節約土地資源,盤活土地利用指標,緩解城市土地供需矛盾有著重要的意義。
形成新經濟增長點解決“垃圾圍城”困局
“十三五”時期是河南省新型城鎮化加速推進的關鍵時期,城鎮低值廢棄物數量將大幅增長,城鎮各類生產生活垃圾處置問題已經成為城市發展制約瓶頸。河南省發改委相關人士認為,引導各地規劃布局建設靜脈產業園區,能夠有效治理城市及周邊區域環境污染,解決垃圾圍城問題,提升城市生態文明水平。
不僅如此,建設靜脈產業園區,還可以培育新經濟增長點。河南省發改委相關人士指出,大量生產和生活消費品進入加快更新換代時期,各類垃圾的產生量也在逐年上升,這些排放的廢棄物都是蘊含金屬、塑料、玻璃等的“富礦”。
據測算,每利用1億噸建筑垃圾,可以生產標磚240億塊、混合料3500萬噸,減少占地萬余畝,節煤500萬噸,減排二氧化碳130萬噸,新增產值85億。河南省發改委上述人士指出,靜脈產業園區將傳統的“資源—產品—廢棄物”的線性經濟模式改造為“資源—產品—再生資源”循環經濟模式,可以帶動資源循環利用技術裝備制造、物流等相關領域發展,增加社會就業,培育形成新的經濟增長點。
延伸閱讀
為什么會叫靜脈產業園?概念從何而來?
靜脈產業一詞,最早由日本學者提出。20世紀80年代,日本清潔中心編著的《循環關鍵字》指出,如果將一般的制造業等稱為動脈業,處理、處置及循環利用從這些產業排出的廢棄物的產業相當于人體靜脈,具有處理血液內的垃圾和毒素的功能,從而使人體血液循環得以健康運行,因此稱為靜脈產業。
靜脈產業是一種形象化的比喻,是指以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為目的,運用先進的技術,將生產和消費過程中產生的廢棄物轉化為可重新利用的資源和產品,實現各類廢棄物的再利用和資源化的產業。這一提法首先得到了歐盟的認同,并在全世界逐步推廣開來。
編輯:趙虹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