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2015年末,深圳山體滑坡事故震驚全國上下,有群眾反映事故原因是近兩年附近施工挖土、在山體上堆積的渣土嚴重超標,因此在水土流失等多重作用下最終“崩塌”。每個城市都會有建筑渣土,不僅僅是深圳,3月25日杭州繞城西線一橋梁斷裂,初步判斷原因為橋墩周邊堆積渣土所致,這一事故雖未造成人員傷亡,但仍值得政府特別是政府的市政部門高度關注,目前,杭州的渣土處理情況如何呢?有媒體對此專門進行了調查。
位于湖州德清的渣土受納場所,接受了杭州不少渣土。
隨著城市高速發展,杭州一年產生850萬噸的建筑渣土,被運往德清、海鹽和富陽等地。一輛輛渣土運輸車來往于城市的工地和碼頭之間,一個龐大的產業鏈也隨之產生。
記者通過調查發現,渣土運輸公司良莠不齊,一些無證經營的車輛也穿梭在市區道路,有些甚至把運載的渣土隨意傾倒在馬路邊,造成環境污染。
相關部門對這些行為開出了大額罰單,數據顯示,杭州城管部門每年對違規渣土運輸車處罰達1000多萬。重罰之下,仍有企業鋌而走險;渣土運輸之痛,依然是頑疾。有專家表示,要從源頭開始管控,對這些渣土運輸企業提高準入門檻。
杭州正規渣土運輸車有1800多輛
每輛車都要通過嚴格審核
據杭州城市管理行政執法局相關數據統計,在杭州共有1800多輛正規渣土運輸車,這些車都需要辦“兩證”。
執法局市容中心工作人員王中介紹,這兩個證分別是渣土準運證和處置證。準運證由運輸公司帶著車輛行駛證、工商執照、道路運輸許可證、密封化要求證明材料等文件到市容中心辦理。
處置證則需要建筑公司法人或者委托人帶著場地權屬證明文件、處置場地圖紙資料、工程渣土來源說明等文件材料辦理。
當一個有資質的工地開工時,會對渣土運輸這塊業務進行招標,這些正規的渣土運輸車可以參與運輸。
“當與工地達成協議后,這些運輸車會將工地的渣土運往渣土運輸碼頭的臨時受納場,由碼頭船只運往其他地方的正規受納場。”王中說。
渣土運輸存在“黑車”現象
經常去老小區接“私活”
記者從杭州拱墅區一業內人士陳先生處了解到,目前渣土運輸公司主要靠競標來拉業務,但市場上也存在許多“黑車”。
“說白了,就是個人掛靠在一個公司名下接私活,運輸車也沒辦證,但是價格便宜,”陳先生透露說,現在渣土車運輸價格一般是按公里數來算,而‘黑車’的價格要比持證運輸車的價格更便宜。
拱墅區瓜山鋼渣加工場的老板老魏是一名從業多年的行業人士。老魏告訴記者,杭州現在還有一些亂倒渣土的“游擊隊”,他們大都兩人或三人一組,開著小型卡車,去一些貪圖便宜和方便的業主那“接私活”,幫這些小區或業主把渣土運走。
杭州市城市管理行政執法支隊直屬大隊副大隊長樓文曉告訴記者,辦過渣土運輸相關證件的“正規軍”大約1800多輛,但據相關統計,目前杭州的工程運輸車大概有4000多輛。
“不能說剩下的2200多輛運輸車都是無證渣土運輸車,但是無證的渣土運輸車的確存在,我們每年都會處理一批。”樓文曉說。
“黑車”價格比持證運輸車便宜三分之一
渣土運輸車有亂傾倒現象
老魏告訴記者,按現在的行情,“黑車”價格比持證運輸車便宜三分之一。
記者在網上找到一家渣土運輸公司的號碼,以談業務的名義詢問價格。這家公司在網上有官方網站,并能提供相關證件,聯系電話為辦公電話。
通過咨詢了解到,以17立方體積的渣土車為例,持證公司的起步價為每輛車120元,而且為零起步距離,也就是說,只要把渣土運上車就要交120元。
如果是5公里以內,每公里加收10元,如果超過5公里,則每公里加收12元,距離越遠價格越高,具體數額需要雙方協商。
這家公司的負責人向記者透露,一般無證渣土運輸車起步價為80到90元,每公里的加價也為10元。
記者隨后在網上找到兩個沒有正規網站的渣土運輸公司,聯系號碼為個人手機號,兩家公司的負責人表示,起步價最低為70元,每公里的加價可以商量,保證便宜,并且保證速度。
老魏告訴記者,有些渣土運輸車經常在老小區接了私活之后,乘著夜黑風高,將渣土隨意傾倒。
去年12月11日的晚上11點多,老魏開車路過湖州街時,剛好遇到一輛小卡車在路面上亂倒渣土,“大概有3噸左右的量,我趕緊上去想要攔住,結果他們馬上開車逃走了”,老魏很激動地說,因為這種行為非常惡劣,城管、公安等部門都加大了處罰力度,但是因為利益誘惑,還是有人鋌而走險。
正規的渣土處理,被填入礦洞中,最后改造成良田。
正規的渣土處理,被填入礦洞中,最后改造成良田。
行政執法局每年處罰約1000多萬
用“兩證”嚴管渣土運輸市場
為了防止“跑冒滴漏”,嚴管渣土運輸車輛,杭州城市管理行政執法局實行了一系列管理措施。
樓文曉告訴記者,對于無證運輸車輛和亂傾倒的運輸車,城管部門有嚴格的處罰機制。“按我們的規定,會對這些車輛處2000到20000的罰款,如果同一輛車第二次被我們執法人員逮到,就處以10000元的處罰,第三次就處以20000元的處罰。”樓文曉說,現在每年杭州對這一塊處罰的金額大約有1000多萬。
而2015年,渣土運輸又多了一道坎,“2015年7月1日起,辦理準運證時,我們又多要求了一個文件,就是綠色環保證明,這個證明又卡住了很多原來通過審核的車輛。”王中說。
記者了解到,為了防止渣土運輸車的“跑冒滴漏”,從2016年1月1日起,城管部門對渣土運輸車的要求更嚴了。
“之前對于渣土運輸車,我們只要求簡單加蓋,綁上篷布,現在我們做出了新要求,篷布要涂上阻燃防水材料,用馬達鋼索將篷布嚴密加封,篷布后部與后廂板的間隙應不大于30毫米。”王中說。
王中還告訴記者,去年12月22日,杭州市召開了一個專家評審會。“應該是為建立工程渣土智能管控平臺做準備,如果這個平臺建立,以后所有市民都能在這個平臺上看到杭州渣土運輸各環節的數據。”
杭州渣土運輸存在問題多
專家:提高市場準入門檻
杭州行政學院副研究員姚如青是研究杭州渣土運輸的專家。按姚如青分析,杭州渣土運輸存在運輸線路過長、污染城市路面和大氣、市場惡性競爭等問題。
“隨著杭州城市建設的加快,尤其是地下基礎工程建設的加快,每天產生的渣土量驚人,杭州主城區沒有自己的渣土受納場,這導致運輸線路過長,成本加大,而且渣土運輸過程中容易出現灑落現象,影響城市環境。”姚如青說。
除了這些,姚如青在研究過程中還發現杭州渣土運輸市場存在惡性競爭問題:“因為建筑公司對渣土運輸進行招投標,受利益驅使,最低報價的運輸公司往往會中標,為了省成本,這些運輸車常‘多裝快跑’,不僅存在安全隱患,也會驅使他們鋌而走險向城市閑置土地和農田傾倒渣土。”
在提出問題的同時,姚如青也給出了解決方法。姚如青表示,要從源頭開始管控,遵守“誰的渣土誰負責”的原則,并且有關部門要適當提高渣土運輸市場的準入門檻,比如有資質的運輸公司需要有20輛以上的運輸車。
“另外杭州對渣土的重復利用做的還不夠,利用率很低,其實用渣沙分離技術,完全能讓這些渣土再次成為建筑材料。”姚如青說。
編輯:金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