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保風暴給砂石行業帶來了深刻改變,對此,業內人士已經形成普遍共識。但在實際操作中,“風暴式”整治在不同地區的分寸拿捏、動作緩急有差異,造就了砂石行業粉塵治理的明顯地域特色。
針對當前砂石行業粉塵治理現狀,貴州安順承誠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陳承認為,雖然環保風暴席卷全國,以國家意志強力推進,但部分地區仍動作緩慢;當前粉塵治理依賴于第三方設計方案及檢測數據,企業存在應付心理,導致粉塵治理問題沒有得到根本解決,給工人職業健康帶來極大隱患;另一方面,部分地區要求過嚴,增加了企業的環保升級難度。
貴州安順承誠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 陳承
主管部門動作慢 企業猶豫不決
由于不同地區主管部門和企業的環保意識存在較大差別,在全國砂石行業環保整治風暴下,仍有部分地區的管理部門與企業動作遲緩。但國家的環保整治不再是走過場,落后就會挨打,企業面臨的將會是罰款及關停的命運。
在實際操作中,部分企業認為本地所有砂石礦山的環保現狀均在一個水平線上,以過去“環保一陣風”經驗為準,對環保、粉塵治理持觀望態度,存在類似“法不責眾”的僥幸心理,誰也不敢也不舍得先行投入;另一種情況則是企業的不同股東意見不統一,在內部拉鋸中浪費了大量時間。
部分地區主管部門由于各種原因在環保、粉塵治理方面動作緩慢,反而給猶豫觀望的企業吃了“定心丸”,認為本地的整治不會到來。然而,地方主管部門擋不住自上而下的環保風暴,本地企業又準備不足,這就導致了動作遲緩的地區的砂石企業在開始整治時往往十分被動,即使幡然醒悟準備投入治理,也已經沒有機會了。
砂石企業拆除現場
部分地區要求過嚴 應付檢查現象嚴重
中國砂石骨料網發現,河南省日前公布了砂石行業綠色礦山標準(征求意見稿),參照水泥工業大氣污染排放標準,將重點地區砂石行業顆粒物有組織排放限值設定為10mg/m3,無組織排放限值為5mg/m3。
對此,陳總認為,由于工藝的不同,水泥行業的粉塵排放標準并不能完全適用于砂石行業,部分地區的粉塵排放要求過嚴,對砂石行業的環保升級提出了較大挑戰。
水泥生產工藝大部分可以做到全封閉生產;而砂石生產工藝則追求能不回料就盡量不回料,自身的工藝特性決定了開放點多,產塵量大而且分散,所以用水泥的標準來要求砂石行業不是很合理。陳總直言,提高環境治理標準當然是好事,但如果按照水泥工業的粉塵排放標準,砂石企業起碼要再增加30-80%以上的環保投資,而以當下眾多砂石企業自身的狀況,即便投入大量成本也難以達到該標準,只有極少數企業能夠真正達標。
此外,部分地區要求砂石項目必須“雙層密封”,即外部建設密封廠房,內部生產線也要密閉,輸送帶全密封,加裝收塵裝置,否則環評不予通過。陳總坦言,這些措施十分嚴格,成本投入較大,但也都是能夠一眼看出來的顯性措施,實際操作中治理效果差異巨大,很多企業后期仍需進一步投入,并沒有從根本上解決粉塵問題。
對此,陳總建議砂石粉塵治理要從注重過程、設備投入轉變為注重結果,以結果為導向的治理原則能夠最大化激發企業的創新整改活力。
陳總認為,未來砂石行業粉塵治理的一個趨勢是聯網監測,生產中的粉塵數據能夠即時傳遞給企業負責人及管理部門,這樣能夠引起負責人的高度重視,同時也減少了主管部門的執法成本,可以高效地了解實際情況,但這是建立在主管部門強力推動、監測點設置合理的基礎上,而當前部分砂石企業將粉塵監測點設在了辦公區,形同虛設。
陳總坦言,這些問題是目前砂石行業粉塵治理的真實現狀,需要管理部門、企業、粉塵治理技術設備提供商的共同努力。
當然,砂石行業粉塵治理雖然存在部分問題,但在大方向上,國家層面及主管部門的嚴格要求、企業對此的重視以及掌握先進技術的專業粉塵治理公司的出現,已經讓砂石礦山的粉塵得到明顯有效的治理,部分企業更是為行業樹立了榜樣:礦山建成星級景區,在扶貧黨建上也取得了良好成績,這是砂石行業發展的方向。
貴州安順承誠科技有限公司
貴州安順承誠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專業從事粉塵研究與治理的公司,在環保尚無當前熱度的2014年進入砂石行業粉塵治理領域,與擁有50年以上的粉塵研究機構合作,其實驗室是國家安監總局職業衛生實驗室基地,同時擁有針對采石場先進的發明專利和全新工藝,憑借完善的粉塵治理系統,針對每家采石場石頭特性、生產工藝、產塵大小及分布不同、自然條件不同等因地制宜量身定制不同的除塵方案。
目前承誠科技已有近百家成功治理案例,治理效果達到國家安監和環保甚至中央環保督查組的治理要求,企業所需的一次性投入成本、使用成本及耗材成本最低,設備可持續使用5-10年。在粉塵治理技術增設了備用系統,該技術達到了理論上的免售后。承誠科技認為,企業能做到什么、為什么而做才是企業真正價值所在,將粉塵有效治理作為使命,將以政府放心、企業省心、百姓開心為宗旨,專業、專注、盡心、盡職、堅持不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