灤河水系主要分布于壩上高原、燕山山地與河北平原,是河北省北部東部的主要水源,最終匯入渤海。長河是灤河的一級支流,全長110公里,在遷西縣境內長56公里,流經該縣所轄28個村。
近日,河北省唐山市遷西縣正在進行長河河道整治生態修復工作。11月28日,遷西縣召開河道整治生態修復攻堅行動動員大會,縣長史林友強調:把以長河為重點的河道治理工作作為首要政治任務,全面完成河道綜合治理攻堅任務。
記者近日實地走訪發現,長河兩岸500米內的企業都接到通知,要限期拆除。河道長年累月被尾礦淤塞,當地為何一直沒拿出行之有效的辦法?關停拆除企業是治本之策嗎?
要求拆除500米內手續不全企業 企業:通過環評驗收,沒有傾倒廢渣
目前,治理河道是當地的頭等大事之一,除了進行環境修復外,還要求長河沿線500米內的企業,手續不全的,一律拆除。河邊居民告訴記者,河兩岸原本有80多家企業,主要有兩類,一類是選鐵廠,一類是采砂廠。
選礦廠廠主馬先生說,他的選礦廠沒有向河道排污,還通過了多輪環評驗收,和他的廠子情況類似的企業還有不少,甚至還有企業前不久剛剛按照環保部門的要求整改完成,也面臨拆除的命運,拆除的理由基本都是土地手續不全。
今年10月20日剛剛通過驗收的一家制砂廠也是如此情況。廠長表示,環評都做完了,建設也完工了,就是由于土地手續沒有走完,差一項繳納罰款,前不久被告知,要全都拆掉。
當地國土局:過去土地政策較為寬松
遷西縣國土局副局長李紅梅向記者表示,多年前,當地政府為了支持地方經濟發展,在用地緊缺的地區,使用臨時用地審批和較為寬松的政策,建設了一些工廠,隨著國家土地政策的發展,他們也在研究,這些企業用地到底該怎么辦,就在研究方案出臺之前,長河問題被曝光,70多家沿河企業沒有國土審批,面臨拆除。
通過排查,遷西縣內長河兩岸500米范圍內,存在手續不全等問題的企業82家,其中鐵選企業61家,選砂制砂企業20家,攪拌站1家,遷西縣將對這些問題企業依法組織拆除。
環保部門:長河水質達標 水務部門:對河道淤積和違規傾倒存在監管不到位
這些被關停拆除的工廠,是否存在長期違規行為?河道淤積,河道堆放尾礦,水質究竟怎么樣?當地環保部門有沒有進行監管?
遷西縣環保局副局長王劍告訴記者,從他們監測的環保指標來看,去年和今年,長河的水質是達標的,沿岸企業,除了早年已經關停的工廠外,都進行了環保審批,從程序上是沒問題的,兩岸的企業也不存在暗管偷排的情況。
水務部門相關業務的負責人毛樹滿表示,他們同時管理境內多條河流,對于長河長期以來的淤積和違規傾倒,的確有監管不到位的地方。在枯水期,有企業臨時將尾礦堆砌在河道中,也加劇了這一現象。
而當地居民反映,長河河道被尾礦淤積的問題,并不是這幾年才有的,長期以來,問題都沒有得到重視和解決,才有了今天的結果。
建立河長制時間不長 尚未有效解決問題
按照水利部門統計,截止今年7月,全國各省市縣鄉四級都已經全面建立了河長制,針對暴露的問題,長河的河長們又做了哪些工作?
遷西縣水務局河長辦副主任李井富承認,當地設立河長制時間不長,有些地段還沒有理清關系,雖然做了一些工作,但長期以來積累的問題,一時間還沒有完全解決。
問題曝光之后,日積月累的問題,三年的整改規劃,短時間內得到了解決。遷西縣史林友表示,在長河整治的基礎上,還要對全域其他五條河流也進行全面整治,對排查出來的所有的沿河企業的問題徹底整改。由單向的整治,向系統的修復拓展,由生態治理向轉型發展拓展。
史林友:“把長河以及遷西境內的各條河流的生態恢復好,把二三十年來存在的歷史的遺留問題徹底解決掉,修復綠水青山,還綠水青山本來面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