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砂石觀察主編·王婷婷
砂石行業產能過剩的風險開始集聚
——中國自然資源經濟研究院礦業權管理研究所副所長史登峰
史登峰:自2015年以來,全國砂石土礦山數量和面積持續同步減少,但設計生產規模持續穩定增加,理論上,砂石市場供應應該有充分的產能保障。產能持續增長和市場供需失衡的矛盾,說明砂石土資源緊缺只是表象,生態環保壓力抑制了既有產能的釋放,也掩蓋了實際產能的增長,客觀上造成了政策性“砂荒”。中長期看,在各地保障供應要求下的產能投放和市場投資沖動下,砂石行業產能過剩的風險開始集聚。
基于砂石始終是一個必不可少的大體量、高需求的基礎性產品,可以預見,一定時期內,砂石行業仍然是高投入、高回報的投資熱土。但在投資上需充分考慮區域市場規模和供需情況,做好中長期成本收益分析,謹慎決策;應密切跟蹤和充分了解國家和地方相關管理政策,對政策的掌握和熟練運用將是影響投資成本,甚至決定投資成敗的關鍵因素;要關注綠色礦山、智能制造、高質量發展等關鍵詞,樹立綠色發展、可持續發展的長遠眼光。
企業訴求不同 對數字化的要求也不同
——湖州新開元碎石有限公司總工程師姚一帆
姚一帆:砂石生產規模越來越大,市場對砂石質量、安全、環保的要求越來越高。現階段,數字化能解決很多問題,不同的需求對數字化的要求也不一樣:可以通過數據分析獲知市場趨勢,從而更多的生產高競爭力和性價比的產品,實現產供銷平衡;將數字化觀測與除塵設備相結合,以此來更好實現環保生產、清潔生產;關注自動加藥系統,節約化學藥劑成本的同時提高產品質量等。
智慧礦山打造需要長期、持續的投入,對資金要求較高,建議試點先行,出臺鼓勵政策以激勵企業投入、推廣,而后再出臺相關行業標準。隨著大型央企、地方國企、上下游企業進入砂石行業,帶來理念、裝備、管理經驗提升的同時,也加劇了市場競爭,供大于求現象已然產生,未來需要通過智能化來提升企業競爭力。
大力推廣和應用機制砂成為解決“砂荒”的唯一選擇
——世邦工業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大客戶總監柳士龍
柳士龍:“砂荒”是近年來砂石行業曝光率最高的詞語,也成為了影響經濟發展和基礎建設的一大問題。從國家層面到各個省市均出臺了很多政策想要解決這個問題,而推廣機制砂已經成為唯一的選擇。
砂石產業上升為國家序列的礦業,如何推廣機制砂、可持續發展成為砂石人的責任。2020年6月和11月,我國建筑工業行業標準《高性能混凝土用骨料》、國家鐵路集團企業標準《鐵路機制砂場建設技術規程》正式實施,在高質量發展從國家層面和使用單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最新的標準對普通混凝土和高性能混凝土用砂技術指標做了更準確、更高的要求。
智能化是支撐礦山轉型的關鍵技術 需要整體解決方案
——長沙迪邁數碼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劉曉明
劉曉明:礦山智能化是支撐礦山轉型的關鍵技術,可以幫助礦山企業實現智能化換人、減員增效、無人化本質安全的安全生產運營目標。新建的或已投產的礦山進行智能礦山以及數字礦山的建設首先要做規劃,合理的頂層設計是后期建設的基礎,企業建設數字礦山的背后訴求一方面是響應政府政策的要求,另一方面是解決企業自身的問題。
有整體解決方案,在地質資源評估、規劃與設計、鑿巖與鏟運、破碎與皮帶、選廠及尾礦每個流程,通過各種手段建立智能化、數字化生產調度以及自動化破碎的相關的一些系統及裝備,可以解決絕大部分問題,實現安全、無人開采的目標。
下一期,砂石骨料網將為大家帶來中國礦業聯合會會長彭齊鳴、湖州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一級調研員龔西征、貴州安順承誠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陳承、甘肅建投綠色建材產業發展集團董事會秘書王愉深等專家領導的精彩發言,介紹礦業地位和重要性、分享湖州綠色礦山建設經驗與綠色礦業發展探索取得的豐碩成果、詳述粉塵治理有效方案、解析甘肅建投建材集團西北特色綠色礦山,敬請期待!
2021 傾聽行業的聲音
相比前幾年的波瀾壯闊,2021年,砂石行業表現的較為普通。
沒有價格急劇暴漲,沒有嚴重供不應求,沒有顛覆性政策革命,也沒有劇烈的市場格局變化,一切,似乎都風平浪靜,偶爾濺起的水花,似乎也沒有預期中的受人關注。然而在表面的平靜下,似乎又暗潮洶涌。
有人說,砂石行業真正開始洗牌!
有人說,砂石行業還有十年以上的黃金發展期。
有人說,砂石行業取得了長足的進步,
有人說,砂石行業過剩的風險開始集聚!
有人分享砂石綠色礦山建設和智能化礦山建設經驗,
有人建議砂石企業提早進行市場統籌規劃和經營自律。
有人看好,有人預警。有人逐鹿沙場,有人激流勇退……
我們發現,有些老朋友始終活躍在砂石前線,也有更多的新面孔加入砂石大軍。